首页 >戏曲时讯>戏曲新闻

深切缅怀“东府明珠·秦腔皇后”余巧云先生
时间: 2019-06-20          点击量: 5700

QQ图片20190620211123.png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戏剧家协会原理事、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秦腔“余派”创始人、渭南市秦腔剧团原名誉团长、“秦腔皇后”余巧云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6月19日17时54分在渭南去世,享年88岁。


QQ图片20190620211148.png


余巧云先生以其丰富的艺术阅历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影响深植东府,声震三秦。她是一位非常和蔼可亲、低调的秦腔表演艺术家。

前些年,在一次春晚排练中我们有一些交集,当时她70多岁了,艺术风韵还保持得非常好。短暂的接触,她从表演到唱腔对我多加指导,使我受益匪浅。她关爱晚辈,德艺双馨,是秦腔艺术家的楷模,是我们晚辈学习的榜样。余先生走了,留给我们无限哀思......

多年来,她用生命凝注在戏曲艺术中,身体力行的传承着秦腔艺术。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怀念为秦腔事业做出过卓越贡献的余巧云先生。努力继承前辈艺术家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将秦腔事业发扬光大。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 李梅

QQ图片20190620211203.png

QQ图片20190620211245.png

QQ图片20190620211215.png

余巧云《斩秦英》饰银屏公主


余巧云(1932—2019),原名余宝珍,满族,西安市人。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一级演员,秦腔“余派”创始人,中共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秦腔表演艺术家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享有“秦腔皇后”之美誉。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剧协陕西分会理事,陕西省渭南市秦腔剧团副团长、名誉团长。

余巧云10岁开始拜师学艺,11岁登台演出。解放前先后在西安的三意社、尚友社、正艺社、建国社以及富平正风社、蒲城培风社、乾县晓钟社、宝鸡新汉社、岐山凤鸣社、风翔移风社、三原明正社和甘肃天水新声社、马当剧团、晨钟剧团等班社搭班演出。曾受到前辈名家吴立民、李正敏、高正保、晋福长、何振中的指点,青衣、小旦、花旦、闺阁旦均可应工。1948年被西安《风雷》杂志赞誉为“秦腔皇后”。1949年8月受邀加入渭南醒民社(渭南新民社前身),1952年随西北演出团赴京参加首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眉户《大家喜欢》和秦腔《游龟山》,被评为“模范艺人”。1956年参加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并担任表演组评委,主演《铡美案》获演员一等奖。1959年起担任渭南秦腔剧团副团长,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文革”期间曾受到迫害。1988年被评定为一级演员,省政府授予“陕西省十名尖子演员”称号。1993年陕西省文化厅把余巧云的表演艺术命名为秦腔艺术流派中的“余派”,同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并获突出贡献专家证书。2008年被陕西省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1年被中国戏曲表演学会、陕西省文化厅等六家单位授予“秦腔表演艺术家终身成就奖”。

余巧云在旦行涉猎广泛,能戏颇多,以正旦为主,小旦青衣各有千秋。她的戏不落俗套,散发着淡淡的文化气息,令人回味无穷。在长达七十余载的戏曲表演生涯中,余巧云塑造了上百位风采独具的舞台艺术形象,尤其《铡美案》《三上轿》《斩秦英》《打金枝》 等几出戏在表演和唱腔上最大程度地体现了余巧云的个人艺术风格,堪称“余派”看家戏,在观众中享有盛誉。

戏迷中流传着这样两句话:“看了余巧云的《铡美案》,三天五天不吃饭;看了余巧云的《三上轿》,难过得三天睡不着觉。”余巧云先生以其丰富的艺术阅历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影响深植东府,声震三秦,辐射西北,波及山西、河南等地,是一位国家级的戏曲表演艺术家。她是继孟遏云、杨金凤之后秦腔旦角表演艺术的又一座高峰。


为了表达对余巧云先生为秦腔艺术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敬仰之情,同时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先生的悼念要求,特举行社会各界公祭活动、纪念演出和遗体告别仪式。


公祭时间:6月21—22日

悼念演出:6月22日19时

地点:渭南市秦腔剧团(渭南市民主南路9号

告别仪式:6月23日上午9时,渭南殡仪馆


余巧云先生治丧委员会

2019年6月19日


编辑/梁雨晗

图片/陕西戏曲广播

审核/贺建忠 李文瑶

-  END -

QQ图片20190421061324.png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 陕西戏曲广播 》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