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曲时讯>剧院动态

黄权中:从一段好唱腔的诞生说起(附音频)
时间: 2019-07-30          点击量: 4039

 



从一段好唱腔的诞生说起


【作者:黄权中】 

一级编剧 我院秦腔团原团长

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戏曲有许多悠久而独特的个性,其中唱腔就是它非常重要,且带标志性的一个。在一部戏里,会有若干段唱腔,而其中在戏剧矛盾发展的关键节点处,必有那么一两个极其重要的核心唱段,它往往对戏剧冲突的转化,对剧情发展的走向,对剧中人物性格的形成、变化和发展,以及观众的感受等方面,都起着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所以无论是编剧、导演、音乐唱腔设计,还是演员,对于核心唱段向来都格外重视,总是反复推敲打磨,不敢稍加轻心。

QQ图片20190730155706.png

有些老年戏迷朋友可能还记得,上世纪60年代中期,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时名省戏曲剧院),曾将红极一时的现代歌剧《向阳川》移植为秦腔搬上了舞台。在该剧中就有这么一段催人泪下荡气回肠的核心唱段“旧社会,穷人的枯井”。每次演出演到这段唱腔处,扮演该剧主人公常翠林的著名表演艺术家李瑞芳,总是难以抑制内心的悲怆和激情,她在台上如泣如诉,边唱边流泪,观众在台下鸦雀无声,边看边擦泪,待唱段结束,台下必会爆发出一阵长时间的热烈掌声。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李瑞芳潜心塑造的英雄人物常翠林获得了巨大成功,说明了这一核心唱段带给了观众的巨大震撼,更说明了音乐创作、唱腔设计为这成功和震撼立了大功,功不可没。

QQ图片20190730155722.png

秦腔《向阳川》剧照

QQ图片20190730155737.png

这的确是一段好唱腔,它不仅感动了观众,也冲击着业内同行,每每演出李瑞芳在前台唱,候场中的演员在后台小声或默默哼唱。许多秦腔剧团的女演员都在争相学习、传唱这段唱腔。这段唱也成为当时剧团演员学唱练唱的教材。这种现象直到上世纪70年代,著名表演艺术家郝彩凤主演这出戏时仍在继续。可以说这段唱腔作为秦腔唱段的经典之作,当之无愧。

QQ图片20190730155750.png

表演艺术家李瑞芳

那么如此经典的一大段唱腔,它又是怎样诞生的呢?下边我就说说40年前,李瑞芳同志曾给我亲口讲述这段唱腔诞生过程中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1965年冬季,院部决定全院一盘棋,集中优势兵力,在短期内将歌剧《向阳川》搬上秦腔舞台。因为已有歌剧的成功演出,在剧本、导演、舞美等方面除做一些必要的改动和突破外,音乐创作唱腔设计的好坏,就成了移植该剧成功与否的关键。剧院经过慎重选择,由原三团代团长米晞牵头,原一团音乐创作翘楚赵北海为主要执笔的音乐唱腔创作设计组,扛起了这一重担。在任务艰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这些同志精诚合作,夜以继日经过多日奋力突击,终于写出初稿,信心满怀地拿到导演和演员面前来汇报。汇报人赵北海很辛苦,他得将全剧音乐唱腔从头到尾逐曲逐段的哼唱出,当他唱到“旧社会,穷人的枯井”这段前,还专门喝了半杯水润润嗓子,然后就把这个二十多句的全剧最为重要的唱段,如行云流水般地唱了下去。其间全场悄然无声,在场的人都听得非常专注。可是就在准备继续往下进行时,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扮演一号人物常翠林的演员李瑞芳,不知何故突然伏在桌上,不由自主痛哭失声。在场的人一个个不明就里,面面相觑。旁边的同志赶紧相劝,可李瑞芳却像是受了巨大委屈,情绪失控的难以自制。有人问她到底怎么了,她只是连连摇头,泪如雨下。眼看汇报不下去了,只好暂时休会。过了一会儿,李瑞芳的情绪也逐渐冷静下来了。米晞、赵北海走过来问其原由,李瑞芳才含着眼泪,又带有一丝歉意的说:“对不起,我也不愿意哭,但我就是忍不住,觉得心里堵得慌。我在读剧本的时候,每读到这里,我都忍不住有一股想要好好抒发一下的冲动,可刚才听了这段唱腔,觉得跟我原来的期望差得太远了,和我想象的简直就不是一回事儿,感觉不像是常翠林此时此境情绪爆发出来后的唱腔,所以就忍不住......”赵北海听到这里,满心的不解变成了满脸的惊异,说道:嗨,原来是为这啊,为这就哭成这样了,真不敢相信!他又转身对米晞说:“我在剧团呆了这么多年,还没见过一个演员,为了自己的一段不满意的唱腔就哭成这样的,佩服!佩服!”米晞和李瑞芳同在三团,比较了解,说道:“工作上她一向都是这样的。”接下来李瑞芳说出了自己对剧中人物的体会和对于这段唱腔的一些想法,赵北海听后动情地说:“好,就为今天这一哭,这段唱我重写!”就这样,对这“一哭”深感佩服的赵北海,以推倒重来的决心,重新构思,精心设计,废寝忘餐,呕心沥血,经过了两天两夜的连续苦战,这段感动过无数观众,也感动过几代演员的好唱腔,终于在赵北海笔下诞生了。

QQ图片20190730155802.png
戏曲作曲家赵北海

这个故事很简单,只不过是一个偶然事件,但它带给人的冲击力很大,使我历经沧桑40年,至今仍记忆犹新。我想假如李瑞芳事先没有认真研究理解剧本,没有深刻剖析体会角色,只怕也就不会有当时那发自内心情不自禁的失声一哭。没有这一哭,可能也就没有了这段好唱腔,所以说这一哭对促成这段好唱腔的诞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假如赵北海当时听到那一哭后无动于衷,甚至感到伤了自尊,采取只推不动的消极态度,那么这段好唱腔自然也就没有了。好在赵北海同志高风亮节虚怀若谷,不但对那一哭听进去了,还被深深感动,把李瑞芳的这种无形推力,变成了自己重新创作的动力,于是这一堪称经典唱段的诞生,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而这种必然也是这两位老一代艺术家,对自身专业的极端执着,对艺术创作的共同追求,对职业道德的恪守力行和对广大观众高度负责的结果。这是一种品质,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我多么希望这种品质修养,这种精神境界能被越来越多的后来人牢牢记住,并传承下去,让古老的戏曲艺术在不断发展中,更加春意盎然,绚丽多彩。

QQ图片20190730155814.png

作者简介

 黄权中,男,1943年生于陕西长安。一级编剧,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前团长。1958年从艺,1970年从事编剧工作,1981年结业于中国戏曲学院编剧系。先后独立或与人合作创作、改编大型戏曲剧本《骆驼岭》、《漫山红》、《熔炉烈火》、《青春泪》、《邵小利》、《老少姻缘》、《昭君出塞》、《情仇》、《聂小倩》、《太尉杨震》、《凤鸣岐山》等,以及电视剧剧本《等的循环》、《大亮哥》、《花案背后》等。其中《太尉杨震》获首届中国秦腔节优秀演出奖和编剧奖,2002年在省优秀剧(节)目展演中获优秀剧目奖、优秀编剧奖;《凤鸣岐山》在2004年省庆祝建国55周年优秀剧目展演中获优秀剧目奖、优秀编剧奖,在省第三届艺术节获优秀剧目奖和优秀编剧奖,第九届中国戏剧节获优秀剧目奖,第20届田汉戏剧奖获剧本二等奖。

--THE END--


编辑/梁雨晗

审核/贺建忠

QQ图片20190516154906.png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