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第十期学员培训班排演的青春版碗碗腔现代戏《红色娘子军》在研究院剧场精彩上演。
1973年,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眉碗团将京剧舞台版《红色娘子军》移植成碗碗腔版,并于1974年在西安上演,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时隔45年,吴清华、洪常青、南霸天这些大家熟悉的角色经过年轻孩子们的演绎又一次展现在舞台之上,这对热爱碗碗腔、喜爱这部戏的戏迷来说,无疑是非常大的惊喜! 《红色娘子军》的故事,家喻户晓,耳熟能详。它取材于大革命时期海南岛红军一支传奇的女子连队,表现了历经压迫、备受欺凌的苦难翻身奴隶成长为合格革命战士的过程。 今年恰逢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为了向祖国母亲献礼,也为了恢复、弘扬碗碗腔这一陕西传统地方剧种,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决定重新排演碗碗腔《红色娘子军》,并由院第十期学员培训班的学员演出。此次排演力邀著名导演贺林执导,研究院碗碗腔传承小组黄育英、杨世科、王万海、温喜爱、翟志忠、薛天信、赵嫚莉等艺术家加盟,组建了强大的艺术创作团队,历经数月打磨,终于与西安观众见面。 陕西戏曲广播多次走进排练场拍摄采访并见证了青春版碗碗腔现代戏《红色娘子军》的诞生。这部戏从演员到乐队,均由平均年龄不到20岁的第十期学员培训班的学员担任,他们之前几乎都没有接触过碗碗腔,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从炎炎夏日开始,学员培训班的孩子们就分成了演员和乐队两组分别进行排练。总导演贺林每天在排练场一点一点地给孩子们讲戏,抠戏。8月份的西安炎热异常,经常一晌下来,贺导演是汗流浃背浑身湿透。那时候在接受采访时,贺林导演说:“这个戏对孩子们难度大,意义不同,所以只要他们能完成百分之五十,我就觉得是成功的。” 记者探班期间总导演贺林接受采访 黄育英、杨世科、温喜爱、翟志忠等老一辈艺术家为乐队的孩子们教习演奏。当脆亮婉转的音乐在这些年轻的孩子们手中奏响时,翟志忠老师激动地说:“我们有了传承人了,高兴啊!”几位老艺术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们都说我们这些健在的碗碗腔老艺人们是宝贝,但在我们眼里,这些学碗碗腔、传承碗碗腔的年轻娃们才是我们的宝贝啊!” 经过五个月的排练,10月26日晚,当青春版碗碗腔现代戏《红色娘子军》登上舞台,观众们既惊喜又激动,那如潮的掌声为这部戏的传承而鼓,为碗碗腔的传承而鼓。 吴清华扮演者冯佳琳 饰演吴清华的演员冯佳琳接受采访时说:“我有幸出演这部大戏的主角,压力也很大,5月份开始排戏,从动作,技巧都不敢有丝毫的马虎。总导演贺林为了帮助我找到人物的感觉,下了大量的功夫,包括让我看京剧、舞剧、电影各个版本的《红色娘子军》。同时院里还安排我们去部队参观学习,也接受了一个月的军训,慢慢让我们找到了军人的感觉。” 连长扮演者李育璠 饰演连长的李育璠说:“这是我们第十期培训班排演的第二部大戏,第一部是青春版《杨门女将》,而《红色娘子军》是我们第一次接触排演的现代戏。以往排的都是古典戏,第一次接触现代戏,从演出技巧,表演方式都有很大的不同,有一定的难度,这也是对我自己的挑战。” 洪常青扮演者吕江涛 饰演洪常青的吕江涛表示:“这个戏40多年前就演过,这一次经过贺导的加工改编,呈现出青春版的《红色娘子军》。这一次演现代戏,它的表演方式也不同于古典戏,我们全是从头开始一点点学。第一次担任这么大的角色,戏的难度大,我的压力也很大,还是非常感谢导演的细心指导。” 南霸天扮演者韦澳宁 南霸天扮演者韦澳宁:“我是排这部戏才接触碗碗腔,从旋律,音乐,技巧等方面都和以往差别挺大,也是因为没有接触,所以觉得难,这一次接触了,我觉得很喜欢碗碗腔,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去表演。” 专程从蓝田赶来看戏的李阿姨和贾阿姨,在演出完后一直瞅着乐池下的演奏员们,感慨地说:“碗碗腔的音乐实在太好听了,这些年轻娃们演得也很好,戏很好看!” 碗碗腔传承老师温喜爱 演出结束后,观众掌声如雷,久久不愿离去。温喜爱老师接受采访时激动地说:“现在的娃们聪明,领悟能力强,五个月能排成这样不简单。我那时候光《长青指路》都排了8个月了,而且我们还是成天耳濡目染呀,但这些不到二十岁的娃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碗碗腔,五个月能拿下这个戏已经很不错了!” 记者与贺林导演 贺林导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记得你今年夏天问我可以给他们表演打几分,我说给3分,今天演出完我觉得可以给到7分。首先传承这个戏意义很大,但是说实话,孩子们唱出来的碗碗腔的味道还是差不少,因为他们真的是从0开始。这也是为什么我对这个戏进行了不少改动,比如删掉了几段唱腔,增加了武戏场面和一些高难度的技巧,就是为了扬长避短。戏出来后观众觉得还挺好看,那就好。” 据悉,该戏将持续演出至10月30日,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前去观看,也可以关注陕西戏曲广播《戏苑直通车》节目,第一时间为您播出完整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