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曲时讯>剧院动态

《关西夫子》主创访谈——音乐创作谈
时间: 2020-09-06          点击量: 3800

编者按:新编秦腔历史剧《关西夫子》由省纪委、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指导策划,我院创作排演,该剧入选“2020年度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陕西省廉政文化精品项目”,省文化和旅游厅“2020年度大型舞台剧创作资助项目”,列入省文化和旅游厅“2020年度全省重点剧目创作计划”。我院对此项目非常重视,邀请国家级团队加盟打造,我院亦组建深耕秦腔多年,颇有建树的中青年作曲家创作团队对接,强强联手。我院有集中优势资源,发挥团队智慧集体创作的优良传统,为确保《关西夫子》音乐创作能按时按期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创作组多次开会研究创作方案,确定音乐主题和基调,然后分头完成各自承担的音乐创作章节,再统一修改统稿完成。今天,我们邀请音乐创作组的作曲家们来共同分享他们音乐创作设计的过程和音乐语汇的使用方法,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本剧带给你愉悦的艺术美感和精神享受。

QQ图片20200907110231.png

音乐设计·李书:《西关夫子》随着初次彩排结束,该剧音乐完整呈现在观众眼前,音乐是戏曲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剧情因音乐张力赋予戏曲作品以灵魂,音乐表现形式内在结构的迥异划分出了各自不同的剧种,因此,音乐创作在戏曲作品中地位举足轻重。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这次《关西夫子》音乐创作由我负责,集中优势兵力,一起集思广益研究创作思路和主题,分头完成整部剧的音乐创作和唱腔设计。下边我就谈谈这部剧音乐的总体设想和思路,供大家参考。全剧主题音乐采用了秦腔“骨干正音”,也就是秦腔牌子曲“滚板”和“跳门槛”2、3、1“三全音”组合,用不同的调式、调性离调转换,运用不同的音型“切分音”、“十六分装饰音”曲式手法创作,使整部剧音质力度爆发出惩治腐败的正能量与责任担当。一号人物杨震的形象音型是从全剧主题音乐中提取的音形结构形式,运用强音后半拍“八度串跳”,采用多种离调、倒影、对比复调手法,充分体现杨震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才干睿智和政治抱负,在特定剧情和戏剧矛盾推动下,使人物内在情怀与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形成碰撞,推进矛盾发展。

从整体基调来讲,幕起音乐中的小快板,彰显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段部分间奏,除秦腔本身元素外,分别采用了湖北(荆楚)民间曲调和山陕民间曲调素材,以及部分现代流行音乐为基础发展而成的情景乐段。比如第五场结尾,王密与雪莹的完婚音乐,就是以长安鼓乐为素材渲染出苦涩、凄美的音型基调,非常符合依依不舍,生死相依的情感表达。我们相信多元素主题音调是符合时代音律的,也能使音乐表现力更加完美,更富有感染力。


QQ图片20200907110245.png


音乐总监·薛天信:我院倾全院之力打造的新编秦腔历史剧《关西夫子》,特邀著名导演张平等国家一流团队担纲。院领导班子对该剧非常重视,音乐方面更是集中全院优势兵力来完成这部戏的唱腔设计和音乐创作。我作为这个创作集体的一员,感到非常荣幸和光荣,尽管我身已经退休,但我的心依然和我院艺术创作密切联系在一体。这部剧我主要创作了潘润,樊丰,刘凯的几段唱腔。这几个人物都是反面人物,为体现他们阴险,奸诈,圆滑的一面,戏曲唱腔刻划人物非常重要的。具体就是为反面人物量体裁衣,反衬主人公杨震的一身正气,唱腔上基本是在传统的基础上稍加调整,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这部戏是原创剧目,实际上也是紧贴时代主旋律突显反腐倡廉主题的现实题材。因此,音乐创作上我们不敢懈怠。

QQ图片20200907110258.png

唱腔设计·罗新昌《关西夫子》是一部贴近时代,充满正能量,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廉政题材作品。《关》剧行当齐全,为了能使唱腔音乐丰富多彩,我们充分利用和发挥秦腔板式结构的特点,尽量使各个行当在声腔表现形式上不重复,而且合情合理,新鲜而富有感染力,争取达到艺术精品的完美呈现。比如创作太后的唱腔时,首先把握好太后的年龄感、身份感及面对朝庭压力所带来的内心矛盾和情感变化。如:“金殿上参杨震生死较量”这段唱,就是充满不安、无助、忧心、犹豫等内在变化,我以散板、二导板、慢板、二六、齐板硬收的框架完成了此段唱腔的设计,对其中个别句子的行腔进行了拓展,增强了唱词唱腔表达的准确性,丰富了太后复杂的内心活动,突出了演员的声腔表现力。写杨震唱腔时,一方面把握好主人公特有的知识分子气质,同时,又要通过唱腔的表现力,透视出杨震忧国爱民、正气凛然的人格魅力。如:杨震给太后唱到“饥民满街尽号泣”这段唱时,一开始,我以清板的形式缓缓进入,一是表现他知识分子的气质;二是表达他对太后的恭敬;三是突现他对饥民惨景不㙋回首的痛心。因此,我认为音乐创作中一切音乐语汇,都要符合剧情的发展和需要,符合剧中人物的个性特征和思想内涵。同时,要拿捏好秦腔音乐在继承与创新过程中的尺寸和度量。

QQ图片20200907110309.png

唱腔设计·冉飞:根据音乐创作组统一安排,我承担了《关西夫子》部分唱段和场次的音乐创作,下面我把剧中王密,雪莹、饥民,杨夫人唱腔创作的思路与大家分享一下,以便与大家交流。第二场表现饥民老妇年迈体弱吃不上一口热饭聚集街头的现实情景,饥民唱腔采用垫板转拦头转撩板再转二六到齐板的板式结构。第三场杨夫人母女上场采用花音二六,表现了母女一路风尘仆仆,惦念夫婿分离的急迫心情。面对街头百姓对官府贪婪腐败的热议,母女产生替杨震实施新政惹火烧身的担忧,唱腔采用花音二六处理。王密拜见恩师前的唱腔仍然采用花音二六,表现王密感念恩师举荐的感恩之情。当杨震得知王密趁夜色送他黄金百两时,“暮夜却金”“四知”的千古佳话随即展开。这段唱腔是全剧的重点唱段,开头采用音乐,紧接紧打慢唱,进入慢板后回忆恩师当年风雪中救他的情景,转二六后回忆 “经书哲语入心扉,誓效圣贤立明堂。” 但现实并非理想那么清纯,“自责一腔热血,忧国忧民的七尺男儿,竟然变成了一个随波逐流不干不净的混世郎”,最后用秦腔的双锤和紧代板表现他誓跟恩师共推新政的信念和决心。第五场王密出狱见到雪莹,采用垫板,紧代板起,二人对白采用了一段音乐后转花音二六转二倒板再转慢板,表现王密置自身安危于不顾共推新政的无怨无悔,接下来采用苦音二六表现“劫难来今日两心合为一”雪莹与王密的以身相许,随后采用二导板转慢板再转回二六板到紧代板,最后用高甩腔结束,表现雪莹和王密青梅竹马,心心相印,困难面前决不分离的高尚爱情观。音乐是情绪的延续,秦腔是秦人挥之不去的乡愁,我只是把我们秦人搭在心上的琴弦拨动了起来,希望大家喜欢秦腔,接受秦腔给予秦人的馈赠。

QQ图片20200907110321.png

唱腔设计、指挥·周大为:很荣幸我这次担任《关西夫子》的作曲兼指挥。从拿到剧本的第一天开始,我们音乐创作团队就经多次会议研究,确定了作曲方向:首先以传统音乐风格用全新的音乐语汇去演绎,突出人物鲜明个性,捕捉每个人物音乐与唱腔的主题性;同时,把握主题音乐与唱腔的过渡问题。乐队采用以八六编制为主的单管制管弦乐队及部分主题民族乐器。相信我们会用最精彩的音乐语汇,最精湛的演奏技艺定能演绎出一部具有正能量,高品质的戏曲艺术作品。在戏曲音乐继承和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不断探索,不会停步。

QQ图片20200907110332.png

唱腔设计、配器·郭李鹏:在这次音乐创作团队中,我主要任务是配器。我们这次运用的是管弦乐队加部分民族乐器的混合编制乐队。创作中我们的想法和思路有以下几点:1.戏曲音乐是主调音乐范畴之一。唱腔为主,乐队伴奏为辅。所以将和声层写在唱腔以下,一来能够给演员留出演唱空间,相互不干扰;二来可以托举、辅助唱腔向前走。2.在主调音乐创作中难免会出现很多柱式和弦织体。这种和声音响给人的感觉是单调、生硬和不流畅。为了避免和弥补这些缺陷,我们在创作和声中加入了辅助音、经过音、延留音、和声外音等复调音乐创作手法。这样就使和声音响流动起来,听起来更加流畅和有立体感。

QQ图片20200907110343.png

配器·陈大明:特邀,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近年来我曾参与了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多部大型戏曲的音乐配器工作,从《迟开的玫瑰》《大秦将军》《大唐玄奘》到今天的新编秦腔历史剧《关西夫子》。作为我来讲,配器的过程也是学习秦腔音乐的过程,无论是对秦腔唱腔板式或音乐曲牌等诸多秦腔元素的学习与运用,都让我受益匪浅。《关西夫子》的题材形式具有传统秦腔的传承性,除此之外也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是一部廉政文化建设的好作品。该剧音乐既保留了传统秦腔的内涵即板式曲牌声腔等诸多素材之外,又加入了陕西等地的民间曲调元素,使整体音乐既传统又新颖。该剧的主题音乐采用了秦腔骨干正音及秦腔牌子曲“滚板"和"跳门槛"中的核心旋律"2一3一1"三音组的动机发展并贯穿全剧,很好的表现了剧中人物的思想特征和形象特征。整体音乐旋律流畅优美大气恢宏,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具有交响性构思,动机乐思贯穿展开发展的新颖的音乐写法。而音乐本身感人肺腑,给我配器留下了很大的创作空间。配器时,我一方面遵循传统秦腔的常规配器原则之外,更多的应用了现代交响乐队的配器思维,在和声的应用与处理方面及乐队乐器的音色配置上,尽量使技法与剧中的内容形式相融合,力求使整体乐器的音响效果具有新的突破,达到表现力的完美与统一。衷心祝愿这部好戏能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与认可,并使之成为新编历史剧的精品佳作。
QQ图片20200907110354.png
 配器·闫岩: 在《关西夫子》一剧中,我负责全剧主要角色的唱腔配器。在构思及创作中,我们必须突显表达角色,特别是杨震的性格和唱腔的情,这一点在弦乐组中表现比较明显。另外因为这是一部历史剧,在运用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音色的问题上必须慎重考虑,在整体音色运用上不能像现代戏那样去处理。因此,在总体听觉感受方面突出秦腔板胡及包腔乐器的音色及演奏特点,将管弦乐队作为整体音响的“中景、远景”,这样既不失秦腔的独特韵味,也符合戏曲音乐的当代审美。


 




采编/杨剑力

编辑/梁雨晗

摄影/张静

审核/贺建忠 

-  END -

QQ图片20190421061324.png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