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曲时讯>剧院动态

历史正剧的回归力作——观陕西戏曲研究院《关西夫子》
时间: 2020-12-15          点击量: 2513

文/孙红侠(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QQ图片20201215222300.png


三秦大地自古多生烈耿介之士,他们讲正统、有忠烈,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之人,在传统中国的地域与格局中,他们守天地正气,民族与地域精神代代相传,北海牧羊十九载的苏武、忍辱负重的太史公司马迁、字如其人的大唐帝国中流砥柱颜真卿……这片黄天厚土英雄辈出。


秦腔,就是这块土地上酸心热耳的慷慨悲声。


QQ图片20201215222311.png


这一次,秦腔舞台又带来一位具有慎独境界的儒家夫子,一位以一己之力挺身而行,对抗腐败的官僚集团,反抗人间不平事的读书种子——杨震。

姚金城编剧的《关西夫子》这出戏,让我们看到了久违的大秦腔,看到精彩淋漓的表演,看到历史正剧的再现与回归。这台戏有着当今戏曲舞台绝无仅有的阵容—四位梅花奖、一枝白玉兰,这满台生辉的阵容,不仅代表着秦腔演出的最高水平,更是当今中国戏曲演出的最高水平。


QQ图片20201215222323.png

感谢这些最优秀的戏曲演员,感谢他们用“心里有,身上有”的表演,把幽暗剧场里的观众带回了祖先的年代,也把尘封在《汉书》里“暮夜却金”的故事重新讲述给了灵魂无处安放的现代人。


QQ图片20201215222335.png


杨震让我们感动的,是剧作家在这个人物身上倾注的理想的儒家人格,熔铸的更是创作者的人生体验,是对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环境与人情世故的理解。塌方式的腐败之下,君王做事要用清官,但也要用宽容贪腐来换取臣下的忠诚,这是权术,更是平衡。这种情境之下,杨震仅仅有独善其身的“慎独”是不够的,于是剧作将《汉书》的记载做了艺术的拓展,在史书不传之处施展了文学之想象,对杨震的仕宦生涯做了“戏”的合理与“史”的合情的艺术虚构。


QQ图片20201215222345.png


“这一个”杨震是孤独的,众人皆醉,唯他独醒,众人皆浊,唯他独清,官场的为官之道并不是做事之道,而是做人之道。众人在意的是宁愿做好皇帝的家奴,而不屑于为百姓的父母之官。这样的政治生态之下,谁不从众,必将孤家寡人。但,只要这人世间有朱门酒肉,路边冻骨,只要有天下苍生流离失所,只要有巧取豪夺假公济私,就一定有杨震这样的书生铁肩道义,挺身而行,这就是传统道统的力量,就是千百年来的道德文章。

《关西夫子》演的就是这样的故事,这样的人,表达的就是为人做官,要有悲悯之心,要有担当之情怀,要心有所畏,行有所止的价值与反腐主题。


QQ图片20201215222356.png


历史剧创作,素来有“古为今用”、“失事求似”之原则,从《关西夫子》的人物历史形象、历史关系、基本史实都得到了创作者充分的尊重,都具有历史创作的严肃性与历史意识,绝不同于歪曲历史、戏说历史、庸俗宫斗等神剧的做法。


QQ图片20201215222411.png


在正在召开的第九届中国剧协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在讲话中特别强调“要秉承正确的历史观,坚持正确的审美观,树立正确的创作观”,这不仅是在对当下的戏剧创作提出方向和要求,更是对历史剧创作提出要具有正确的历史观和创作观的全新要求。《关西夫子》的创作,为当下历史剧树立了优秀的创作榜样,体现了对历史正确的认识和提炼,找到了历史人物所蕴涵的精神力量,对当代社会生活具有警醒教育的价值意义,庄重严肃与灵活趣味兼具,因而成就了秦腔历史剧创作高原之上的又一力作,做到了讲述关西故事,彰显民族价值,讲述历史故事,彰显现代价值,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主流价值。


编辑/梁雨晗

图片/张   静

审核/苏渊博


QQ图片20201215221038.png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