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宫腔 又称“北路秦腔”,因唱腔翻高遏低,亦称“遏宫腔”。流行于礼泉、富平、兴平、咸阳、泾阳、三原、乾县、高陵、铜川等地。原为皮影形式演出,1960年搬上大舞台。行当俱全,表演沿袭秦腔程式,兼有皮影的动作,显得独特别致。音乐板式结构严谨,娴雅婉转,刚劲激昂,拖腔带“噫咽”之音。唱词浅显朴实,生活气息浓郁。剧目题材丰富,现存传统剧目有600余本。代表剧目有《七箭书》、《重耳走国》、《金鳞记》、《打锅》、《抹牌》等。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戏曲时讯
2025-07-14
戏迷心声/时空背景与诗性审美意味--秦腔《红河谷》首演观感2025-07-14
戏迷心声/秦腔《红河谷》观后感2025-07-13
戏迷心声/秦声裂穹顶!《红河谷》首演点燃戏迷滚烫心潮2025-07-12
秦腔《红河谷》陕西大剧院震撼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