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宫腔 又称“北路秦腔”,因唱腔翻高遏低,亦称“遏宫腔”。流行于礼泉、富平、兴平、咸阳、泾阳、三原、乾县、高陵、铜川等地。原为皮影形式演出,1960年搬上大舞台。行当俱全,表演沿袭秦腔程式,兼有皮影的动作,显得独特别致。音乐板式结构严谨,娴雅婉转,刚劲激昂,拖腔带“噫咽”之音。唱词浅显朴实,生活气息浓郁。剧目题材丰富,现存传统剧目有600余本。代表剧目有《七箭书》、《重耳走国》、《金鳞记》、《打锅》、《抹牌》等。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戏曲时讯
2025-09-15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助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世无双·2025稀有剧种盛典》,多剧种融合唱响陕西戏曲新声2025-09-15
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络安全主题海报发布2025-09-14
【西安天天有秦腔】9月15、16日《花烛恨》即将上演2025-09-14
梅魂渡越千年月,秦韵将染钱塘秋——《再续红梅缘》携经典传奇赴杭绽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