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曲时讯>剧院动态

全国人大代表李梅,答《中国文化报》记者问
时间: 2016-03-15          点击量: 2832

201631510845.jpg

    《中国文化报》记者:李院长,您好!请您谈一谈当前陕西地方剧种发展的基本情况。谢谢!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李梅:陕西地方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繁多,以秦腔为代表的地方戏曲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作为第一大剧种的秦腔,流行于陕甘宁青新等地,在陕西有“三千万儿女高唱秦腔”的民谣,可见其受欢迎程度。千百年来,秦腔中的故事,是广大老百姓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来源,是他们寄托理想、感情的重要载体。秦腔剧目中所蕴涵、承载的文化内涵经过不断地沉淀、增值,已经融入到秦人的血脉里,也可以说是秦人的DNA。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艺术层出不穷,古老的戏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戏曲艺术由原来的霸主地位退居为小众文化,不少剧种濒临消亡或已经消亡。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政府实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陕西的秦腔、眉户先后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部分剧种也陆续入选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随着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保护力度的加大,地方戏的外部生态环境有了明显地改善。但是,地方戏曲的发展仍存在着诸多的困境,包括地方戏曲剧种数量不断减少、地方戏曲院团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演出设备陈旧、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等。急需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对地方戏曲未来发展的建议:
     1、加快实施“地方戏曲振兴工程”。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的指导意见后,建议各地省委、省政府加快贯彻实施力度,将支持地方戏发展及早提到各级政府的工作议程,结合本地戏曲剧种实际,制定地方戏曲近期和中、远期保护规划,建立、完善地方戏曲的经济扶持政策、社会保障政策、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地方戏曲艺术事业全面振兴。
     2、加大地方戏曲投入力度。设立“振兴地方戏曲专项资金”用于全省地方戏曲重大艺术活动、重点精品创作生产、后备人才培养、对外宣传展示、理论研究和资料整理等工作。对地方戏曲到基层村镇特别是不发达地区农村的演出,实行政府补贴政策。
     3、将建设稳定的高质量戏曲人才队伍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戏曲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要想在多种文化方式的竞争中持续发展、占据一席之地,首先要重视人才培养,特别是后备人才队伍培养,这已经成为关系到陕西地方戏曲存亡和发展的紧迫问题。对于戏曲院团自己办培训班招收学员的,要给予戏曲人才专项经费支持。比如,我院2012年招收的第十期演员训练班,就属自筹资金,由于没有专项人才培养教育经费的投入,资金缺口非常大,导致很多教学设施得不到改善,教学计划也因受限而大打折扣,这种情况已经影响到秦腔后备人才的成长。
     4、借鉴京剧“音配像”工程经验,开展地方戏曲“音配像”工作。地方戏曲由于缺少经费,很多著名表演艺术家的表演精华都没有被及时地拍摄成音视频资料保存,基本随着本人的离世而灭绝,留下了诸多遗憾,一批著名老艺术家的艺术总结都是不可再生的艺术资源,亟待投入经费,建议以“音配像”的方式完整保存。
     5、开展地方戏“进课堂”、“进校园”活动。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纳入我省中小学课程体系,切实将戏曲教育作为学校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地方戏曲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年轻观众。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