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曲漫谈>名家评论

秦腔,我深深地爱上了你
时间: 2012-12-12          点击量: 7569

——观《西京故事》有感

南开大学法学院2012级本科生  董济汉

    今天我很有幸现场观看了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演出的大型秦腔现代剧《西京故事》,这部现代剧对我个人在精神境界上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同时,秦腔对我不再是可望不可及的阳春白雪,而是听得懂、听得震撼的伟大艺术。

    西京故事》讲述的是当过乡村教师、做过村长的老农民罗天福因一双儿女先后考上重点大学,携妻举家进城,靠家传手艺“千层饼”供养儿女读大学。结果女儿罗甲秀传承父志,一边勤奋攻读,一边既搞环保又拾废品以勤工俭学;儿子罗甲成却在浮华虚荣前背弃父志,指责姐姐拾废品丢了自己的脸,失恋后弃学出走甚至想自杀轻生。房东西门锁一家居高临下,利欲熏心,歧视凌辱农民工。矛盾突出、跌宕起伏。一家人在一次次感受到生活的不易和人间的爱后,最终融入城市生活,重新确立生活坐标,其生活面貌及思想境界得到提升的过程

    《西京故事》感动了万千观众。看到剧中的父亲、母亲,我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家人一样。为了儿女求学、成长,父母不得已涌入城市,从事着在很多人看来卑微、低下的工作,用血汗换来一分分钱,艰难地生存、生活着。虽然我的父母不是农民,我不是农村子弟,但剧中体现的很多思想都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姐姐的体贴懂事、坚强独立,弟弟的浮夸虚荣、年少无知,父亲的勤劳隐忍、刚直不阿,母亲的慈爱淳朴、任劳任怨,还有房主的横眉冷眼、其儿子金锁的纨绔又不失率真……展现在我眼前的完全就是生活中的画面,就是发生在我身上或我身边的故事。这些着着实实撞击了我的心、我的灵魂。

    批农民蜂拥入城市,一方面是在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也为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他们在农村与城市的夹缝中艰难生活着,付出百分之百的劳动,可能才能得到百分之一的回报。他们要用自己强大的体力却是微薄的经济来源撑起儿女高昂的教育费、撑起一家人的生活。他们为那些城市添砖加瓦,将其建设得富丽堂皇,然而,这座城市却没有一寸真正属于他们的土地,城市人的鄙夷与蔑视也让他们没有丝毫归属感。作为城市人,我也在扪心自问,我平时是不是也在无意中伤害了这些默默付出的人。

    打击有,误解有,嘲讽依然有。但不论何时,“我大,我爷,我老爷,我老老爷就是这一唱,慷慨激昂,还有点苍凉。不管日子过得顺当还是恓惶,这一股气力从来就没塌过腔。”依旧回荡在我的耳旁,这歌声回荡的是罗天福一家人对先辈们的精神传承,回荡的是他们对明天美好的期盼。

    剧尾,是嘈杂的人群在火灾后的院子里的对白,本来我担心那树是否安然而心思不宁,但当面对守护它的东方老伯时,我内心突然淡定了,纷乱的思路已渐明晰,我知道那股没塌过腔的气已在自己的心中种下,哪怕树死了,那股永不低头的英雄气也将长存人心!

    今天,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秦腔的巨大魅力,演员精湛的表演让古老的秦腔把这部现代戏演绎得淋漓尽致,把秦腔艺术推向了高潮。现场真实的道具,真实的乐器演奏,每一嗓子秦腔都是艺术家们现场唱出来的,每一个动作都是演员们现场做出来的,没有流行歌在录音棚中的修饰,没有好莱坞大片中的特效处理,弘扬的是精神,感动的是一代人。看的是真实,看的是精神,这才叫做真正的艺术。秦腔,这一古老而极具地方特色的艺术,让我深深爱上了你。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