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曲漫谈>名家评论

由秦腔《西京故事》所想到的
时间: 2012-09-27          点击量: 4678


 2010级MFA   武沐阳  

    在当今许多青年人的眼里,秦腔也许早已被视作古老的艺术,或许绝大部分的80后、90后的孩子们连听都没有听过。自然,这也不足为奇。时代需要前进,艺术更需要发展。但这部《西京故事》,我认为她是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秦腔”勾勒出了一道跨时代的风景线。

    我之所以给出这样的评价是因为,在我看来,《西京故事》的艺术呈现与传统艺术形式的融合几乎是完美的,没有让人感到丝毫的不自然、唐突或坐不住,整个演出我都被那一曲曲淳朴、彪悍的唱腔与生动的故事、鲜明的人物性格所深深地吸引着。

    首先我谈谈它的舞台效果。

    一、冷调蓝光——每个人的起点都是由一道蓝光开始的

    大幕拉开,台上渐渐亮起了光,很显然,蓝色是冷色调,导演这样处理  带给观众一种“入境”的感觉,心中不免有升一丝的神秘。开场表演的那一段歌舞呈现的是大城市中的底层阶级“农民工”,这组冷色的蓝光将他们生活色调的单一预示得很是巧妙。而后,伴着主旋律歌声的唱起,这种蓝光的舞台效果更加的提升了它的艺术高度,烘托出一种艰辛与坚持的舞台意象或许每个人的起点都是从一道蓝光开始的。

    二、意喻背景——希望或许仅仅是穿过树叶隙缝间的那一束阳光

    舞台正中间的上空是一棵参天大树延伸出的巨大枝俩,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孩子为了追逐奔跑的皮球摔倒在地上而又还是不甘心的样子……舞台空间渐渐地配合于这道蓝光徐徐渐明。我看不到皮球,看到的只是孩子的倔强……我并不知道舞台设计初衷是不是与我的想法吻合,但采用树的枝桠来笼罩西京人家的屋檐下这一舞美设计,既明显又意喻。这是明显的与都市生活环境的强烈对比,也隐喻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但在本剧中,希望或许仅仅是穿过树叶隙缝间的那一束阳光。

    三、百年老树的意念传递

    舞台上有一棵百年的老树,粗壮、茂盛。本剧的主题曲每次都是在这棵百年老树下唱起的。导演把对照与象征的艺术手法非常之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这是我所认为的整部戏的核心,因为它成功地给予观众视觉与心灵强烈的冲击力,让观众深深地被这股子信念所感染。百年老树,其根深深的扎在土里,这百年的生命,百年的旺盛,全凭一股子信念支撑着。

    四、给力的唱段

    全剧的中心唱段终于唱起来了。凄凉,但在这凄凉中让我仿佛听到了貌似距离我的生命越来越远的坚强,可是这声音又是如此的近,近到我对它是那样的熟悉。或许,这就是秦腔的魅力所在。我想,唱段不仅仅是唱段,戏剧亦不仅仅是戏剧,秦腔那高远而又豪迈的曲调,仿佛在呼唤并支撑着“那一家人”貌似坚强却又脆弱的心灵

    故事讲的是农民工进城打工的故事。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戏剧,其中比比皆是地折射出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仿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在其中寻到自己的影子。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艺术是对于生活的模仿”,当然,艺术更应该追寻来源于生活的创作原则,一切优秀的艺术创作的终极目标都应是渗透着生活的影子的,《西京故事》成功的诠释了这一点,而且是放大化的精美诠释。

    再来谈谈戏剧中折射的生活。

    一、两代人的生命轨迹

    罗天福本是一村之长兼任乡村教师的工作,而后为了孩子迁移到了西京城里靠做千层饼供两个双双考入重点大学的一对儿女读书。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可又反过来想,他如果继续任他的村长,继续当他的乡村教师也是可以供得起孩子念书的。罗天福并没有道出自己的苦衷,默默地咽下了心中的苦,而后他把所有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他的孩子身上,却反遭儿子的不理解。儿子罗甲成不理解父亲为什么不卖掉那棵价值不菲的树,而反倒忍心全家过着苦日子,他渴望像城里的孩子一样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从而愤恨自己的出身。后来,由母亲的口道出了父亲的难言之隐。或许我可以大胆一点的表明,这里隐含着两代人的观念问题。父亲朴实、大度,可谓是顾全大局的伟大心态支撑着他一步一个脚印的生活下去,而儿子在经历了繁华都市的喧嚣,眼望奢华却触不能及的浮躁心态正代表着青年一代普遍存有的消极思想。

    身为80后的我不免有生一丝的疑问:“究竟是这个时代错了,还是‘我’错了?”罗天福的行为深刻地揭示了上一辈人的思想,他们是生在红旗下,在那个最纯真的年代长大的一代人,他与淑慧(罗母)的感情大概是发展于电影“山楂树之恋”的那个年代,因此,他们的思想脉络也应该是纯粹单一的。

    二、变相的讽刺

    罗甲成、罗甲秀是成长在社会转型的第一代,也就是当今的80后,他们其实是最尴尬的一代人。大学里有一句传言“毕业就面临失业”,的确如此,“买房容易供房难”(当然戏里没有隐射这一点),这足以表明现代的年轻人所普遍存有的生存问题。罗甲成在这点上是幸运的,最后还是娶了那位老爸是教授、漂亮的学生会主席童薇薇,这无疑有助于他事业上的一臂之力。所以,功课好是一方面,但是当今社会优秀的人才层出不穷,不是每个优秀的苗子都能够获得成功的喜悦的。这会不会是一种变相的讽刺呢?

    三、别让那些非生命的物质反驾于我们的灵魂

    我不免对罗甲秀生有几分敬意。人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用在罗甲秀的身上是再适合不过的。在大学里有很多勤工俭学的孩子,大多都是因为家庭条件的落差,使他们必须这样。罗甲秀并没有责备,没有怨恨,而是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到最平衡状态,其实这是很难做到了,她绝对是现代人学习的楷模。当父亲罗甲成看到自己的女儿在学校靠捡废品回收减轻父母的负担时,心如刀割,那段戏使我不禁感慨万分,潸然落泪。我在想,现在还存在这样的女孩子吗?女孩子们都扪心自问一下,不管你生在豪门还是像罗甲秀一样的家境贫寒,一个星期之内免除你们一切的通讯设备(电脑、手机……)有几个能受得了的?如果你们很难想象,那就试问一下,“我为什么受不了呢?”……这也是从这部戏剧中暗暗的折射出的发人深省的社会毛病!现如今是个通讯的时代,但我们不能让那些靠我们给予价值的非生命物体反驾于我们的灵魂,不然总有一天,人类所有的努力终将失去原本的意义!

    四、欲望泛滥,金钱至上

    有句古话说得好,“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有钱也不一定是什么好事儿。如房东这一家人,越有钱的人越爱钱、越吝啬、越斤斤计较。如今是欲望泛滥,金钱至上的社会,剧中的“拖鞋事件”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以房东太太为代表的中产阶级(充其量是一暴发户),戏一开场台上的电路就出了问题,闹着拉电闸。谈不上她欺压老百姓,但谁摊上这样的房东就算交了房租,生活得也并不舒坦。这归于文化修养问题。有钱与有修养完全是两回事儿,如果“拖鞋事件”放在罗甲秀身上绝对不会是这样的一种处理方式,别说是罗甲秀了,就是放在淑慧(罗母)身上也绝不会是这样的结果。同样是女人,为什么差距如此的大?所以,有其母必有其子,其儿子金锁在她的娇生惯养下最后终于误入歧途,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人有的时候就是“贱”,非得惹出点儿大乱子才知悔改。最后那一把火,烧毁了其住所,倒也唤醒了房东太太的人性,也唤回了儿子受到法律制裁后的觉醒。所以说,物质都是身外之物,最终还是归咎于人性的觉醒,一定是靠着那股子坚韧且豪迈的气力生活在世间的。

    五、风未动,帆未动,汝心在动

    这场大团圆的结局,给予了观众对于生活的美好憧憬,正可谓,生活是艰辛的,但又是纯粹的,就像是一张洁白无瑕的纸张,你画成什么样,它就是什么样了,没有对,也没有错,它本就是一张洁白无瑕的纸。正如惠能法师所言:“风未动,帆未动,汝心在动也。”这即是戏剧艺术中所折射出的现实“存在”。

    纵观全剧,舞台上的布景并不复杂,光效也并不纷乱,但着实的传神,这终究归结于编导在艺术整合上的巧妙安排。秦腔文化作为中国古典的艺术形式独具的魅力,而《西京故事》则是一次具开创性的经典传承。

    此时,心中又响起了那首唱段的旋律:“我大,我爷,我老爷,我老老爷,就是这一唱,慷慨激昂,还有点苍凉。不管日子过得顺当还是恓惶,这一股气力从来就没塌过腔……”不必解释过多,中国人骨子里的那股气力经得起时代的周折,早在几千年前老祖宗就将它孕育于我们的血脉中了。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