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曲时讯>戏曲新闻

2008年秦腔的一年
时间: 2008-11-03          点击量: 4518
2008年7月初,第一部秦腔数字电影《铡美案》和《十五贯》开始拍摄、7月22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春版《杨门女将》到北京参加奥运会重大文艺演出、2008年10月10日为期20天的秦腔艺术展开幕、10月18日青春版《杨门女将》再赴上海演出、10月23日中国秦腔高层论坛在西安举行、10月28日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公布结果,陕西作家贾平凹以小说《秦腔》拔得头筹……2008年对于秦腔这样一个能够代表中国传统文化重要部分的古老艺术而言,也注定是不同寻常的一年。   数字电影   2008年7月,由陕西音像出版社投资的秦腔数字电影《十五贯》和《铡美案》开始拍摄,这也是秦腔历史上第一部数字电影。这两部电影由中国评剧院的著名导演熊伟执导,总共投资200多万,演员方面则汇集了齐爱云、丁良生、张武红、张兰秦、李小雄等西北地区诸多实力派秦腔名家。   据陕西音像文化出版社彭社长介绍,传统的秦腔曲目《铡美案》演完需要近3个小时,而此次的电影版本时长只有约90分钟左右。影片的拍摄全部采用实景,同时在服饰、化妆、道具以及音乐和唱腔方面都做了很大的改变,特别是在配乐中加入了以往秦腔电影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的西洋交响乐。而在演员的表演方面,导演则要求将演员的唱段和剧情紧密结合,经典的唱段都出现在“剧情和感情积累到不得不唱”的地方,对于用这样的拍摄手法完成的戏曲电影,彭社长坦诚地表示,其实更像是一部以戏曲内容为剧情核心的古装片。   秦腔“美容”   2008年10月10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举办了纪念建院70周年大会,与此同时该院的“小梅花秦腔团”也正式宣告成立。熟悉秦腔的人其实对这个平均年龄只有19岁的年轻团队并不陌生,因为早在这个团正式成立之前,由这些年轻演员新排演的青春版秦腔历史剧《杨门女将》已经亮相于国内舞台,并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誉。   青春版《杨门女将》在舞台表演中大量增加了集体舞蹈等一些原本不属于戏曲的娱乐性元素,突破了秦腔在人们脑海中的传统表演模式。编剧陈彦还别出心裁地在戏中增加了一场“狼舞”,被称为神来之笔,令整个戏剧充满动感和青春气息。这出戏的导演王青来自上海京剧院,她表示:“我们就是想让秦腔好看,打造一部像电影一样漂亮的秦腔戏。”青春版《杨门女将》让青春浸润到秦腔艺术的各个元素,秦腔也青春了。   刚刚以小说《秦腔》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著名作家贾平凹说:“秦腔生力军的异军突起,令人看到了秦腔的未来和希望。秦腔的新纪元已经开始了。”作曲家赵季平也连连感叹:“秦腔有了接班人!” (文章转载来自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