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曲时讯>戏曲新闻

艺术学校难招戏曲班 是顺应市场还是传承文化陷入两难
时间: 2007-12-27          点击量: 4457
艺术学校难招戏曲班 是顺应市场还是传承文化陷入两难 发布时间:2007-11-21 11:00 来源: 兰州日报 作者:肖洁 孙理 日前,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甘肃省艺术学校在近两年内没有招收戏剧、戏曲类专业学生的记录。我省作为戏剧大省,出现这种现象不得不让人产生疑问和困惑。为此,记者走访了该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刘天安、我省戏剧界专家裘诗唐、兰州戏曲剧院副院长倪文芳等业内人士,他们各抒己见,使记者了解到了其中原委。 艺术学校也要适应市场,满足社会需求。与此同时,传承民族民间文化在文化发展中也占有很大份额。如何两全?培育市场、唤起社会关注是重中之重,为专业院团输送人才,改变青黄不接的现状是最基本的责任。还有人认为,戏剧演员不同于歌舞演员的是成材率很低,艺校长时间没有培养出 好的人才,学生就无法就业,没有就业率学生自然就不会报名,这也是不争的现实。   校方: 戏剧类学生“饭碗”难找艺校只招“定向生”   “近两年没有招戏剧、戏曲类的学生是有原因的,不是今后都不招,而是采取订单式的方法定向招生。”甘肃省艺术学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刘天安,向记者解释了原因。刘天安告诉记者,所谓订单式的招生方式就是定向培养,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用人单位需要培养这样的人才,艺校会招生进行专项培养。同时,他也谈到由于戏剧生的局限性,培养出来难以找出路的现状。他说:“目前省内戏剧院团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用人不多,再加上外省戏剧院团用我省的戏剧演员就更少了,这也是现实存在的问题。艺校也要适应市场,适应社会的需求。” 刘天安还欣喜地对记者说:“目前我们学校舞蹈和声器乐的学生非常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自从与省电影学校合并后,省艺校开设影视表演专业已正常运行3年时间了。这一点也充分证明了艺校适应市场的新观念。反之,在当前戏剧走下坡路的状况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戏剧、戏曲类学生不好找“饭碗”的状况也一一显露。但民族传统文化不能丢,仍然需要有人继承,总要有人发扬光大,戏剧教育也是应引起社会关注的。   专家: “科班出身”+“师徒传承”戏剧事业香火不断   戏曲事业、戏剧事业必须有后起之秀,有继承者,这是香火不断的大事。这一观点是许多戏剧人的心声。“科班出身”、“师徒传承”这两个词组在戏剧表演中有着共同点,也有着本质的不同。共同点是:他们都是戏剧事业的继承者。不同的是:经过学校正规培训的戏剧演员更全面。让我们来听听多年从事文化工作、我省剧作家裘诗唐的见解: 在过去,学校不普及的时候,科班出身的演员很少,都是师徒传承的形式将演艺、剧目流传下来。发展到后来完全科学化、系统化,艺术学校应运而生。过去师傅传给徒弟的教育方式有局限性,而艺校的教育较为全面,首先,唱、念、做、打基本功全;其次,生、旦、净、末、丑行当全。学生可以在各个领域得到相关知识。另外,过去的戏曲演员有个先天不足的缺憾,那就是缺少文化素养,艺校开设的文化课、声乐课等等,各方面教育更加丰富。还有,从小上过艺校的演员有团队精神,进了院团更适合团队生活。 在提到甘肃省艺术学校时,年过七旬的裘诗唐深有感触。他说:“省艺校培养了层出不穷的优秀人才,目前在兰州戏曲剧院挑大梁的骨干演员都是那里培养出来的。如果能够继续培养基础好、全面的戏曲演员是件大好事。尽管戏剧专业较为特殊,但学校应该发挥其教育功能,同时政府也应该重视起来,这毕竟是教育的一部分。”   院团: 综合素质高的科班演员更适应现代戏剧发展   兰州戏曲剧院副院长倪文芳从实际工作中的经验谈到,科班出身的演员与师徒传承培养的演员在工作方面各有所长。科班出身的演员综合素质高,专业理论、实践和文化知识都是经过学校正规培养,相对比较优秀。这部分演员戏路比较宽,艺术的接受力、领悟力和适应力强,并且一专多能,除了本职工作,还可以客串小品、主持等工作,这些演员往往是各院团的骨干。相对科班演员来说,师徒传承的演员在表演上更优秀一些。这部分演员由于从小追随老师学艺,他们的基本功非常扎实,并且比大多数演员能吃苦,在表演上把老师传授的优秀部分演绎的更加充分。但是,这部分演员综合素质比较低,在学习老师技艺时,总是不论好坏一股脑地接受,而且他们除了本职工作外,其他方面比科班演员差很多,有些演员甚至不识谱。结合戏剧的发展和改革,综合素质高的科班演员更适应现代戏剧。 由于现在生活节奏逐渐加快,戏剧越来越不受观众的欢迎。另外,活跃在舞台上的名家,大多年事已高,已经慢慢退居幕后。同时,由于好的戏曲剧目越来越少,内容不受观众的喜爱,戏曲演出市场逐渐萎缩。倪文芳说:“戏剧演员不同于歌舞演员的是成材率很低,艺校长时间没有培养出好的人才,学生就无法就业。没有就业率学生自然就不会报名。”同时,她表示,大部分刚从艺校毕业的学生,要经过一系列的学习和培训才能登上舞台,这期间又会有一大批演员被淘汰出院团。由于戏剧演员要求相对苛刻,成材率低。因此,大部分艺术院校近年在戏剧和戏曲专业方面的招生名额逐年下降。此外,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舍不得让孩子从小受苦练功也是招生日益减少的原因之一。 倪文芳表示,艺术院校的戏曲和戏剧专业之所以招生数量连年下降,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社会对民族的、传统的东西不够重视。她认为,文化想要传承下来,光靠政府是不行的,整个社会都应该重视。而戏曲想要继续发展壮大,首先就是要改变现今年轻人对戏曲的看法,让他们感受到戏曲并不是时间漫长、内容乏味的艺术表现形式,而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倪文芳建议大学里应当开设有关戏剧、戏曲的科目,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对戏曲有足够的认识,让他们懂得如何欣赏戏曲。其次,她认为政府应当加大对年轻观众群和年轻演员的戏剧培养,改变传统观念,排出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新剧,以吸引观众。最后,她希望一些戏剧名家或老艺术家应当把自己的绝活多传授给年轻演员,提高演员的素质和艺术功底,吸引更多的观众。 研究者:艺校应改变观念重新定位   一位长期从事艺术研究工作的业内专家认为,近年来,我省举办了各种演员业务大赛,表现出人才匮乏,青黄不接的现象。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人才培养问题,具体表现就是部分大型剧目行当不全制约其发展。换言之作品在舞台上不完整,有缺憾。这对艺术生产和艺术创作造成障碍,久而久之对整体文化发展也是有很大影响。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还就近两年省艺术学校没有招收戏剧类和戏曲类专业学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师资力量的严重匮乏、生源的流失以及省艺校还属于中等艺术专业教育机构等原因是关键所在。目前,我省周边省份陕西、新疆、河南、山东、四川、内蒙等艺术学校都校转院了,成为大专学历的艺术专业教育机构。” 这位专家还就省艺校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其一,省艺校应改变观念,重新定位,用先进文化的艺术手段,先进的文化艺术方式办学;其二,改变设施、校园面貌,吸引更多家长、学生的目光,乃至社会关注;其三,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艺术家、优秀演员给学生授课。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