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曲时讯>剧院动态

20年后携《杜甫》再冲“梅花奖”(十)
时间: 2005-08-26          点击量: 2934
《兰州日报》2005年8月16日 记者 李超 访第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李东桥 8月25日,记者见到了著名秦腔演员李东桥,此次他将以新编秦腔历史剧《杜甫》,参加“西北五省区秦腔艺术节”的演出,同时为他申报的“二度梅”冲刺。 李东桥获得“梅花奖”已是20年前的事,此次又要以什么样的优势来向“二度梅”冲刺呢?李东桥告诉记者:“一个演员能遇到好的剧本是不容易的事,有些演员可能一辈子也碰不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剧本,而我可以说是非常幸运的。现在我最大的优势就是对人物内心的刻画上有更深的理解,此次的《杜甫》就好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在戏中找到了‘杜甫’的感觉,将他的豪放与委婉共同刻画了出来。《杜甫》给我带来了冲刺‘二度梅’的希望。” 当问到他为出演《杜甫》而做的准备情况时,李东桥告诉记者:“表面上看,这部戏从排练到成型只有短短两个多月,但我们为这部戏的前期准备实际花去了好几年时间,前后对剧本做了不下五六次大的修改。这个戏表演的最大难度就是要将杜甫的一生展现出来,年龄跨度非常大,在舞台上要经历小生、黑胡须、麻胡须、白胡须等阶段,在表演中还要用秦腔的阳刚表现出杜甫文人的儒雅。为此我专门用一段时间阅读了各种版本的《杜甫传》,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杜甫这个历史人物,力求能够将一个人民性很强的杜甫展现出来。这台戏在编排完成后已经在陕西上演了6场,取得了很好的反响。”陕西戏曲研究院的领导告诉记者,李东桥为了扮演杜甫能够达到神形兼备的效果,还专门减掉了20斤肉。 当前出现的“秦腔摇滚”是否也算秦腔艺术的发展,李东桥和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其他专家一致认为:“秦腔摇滚”的出现是在传统秦腔基础上的一种大胆尝试,但它只能算另一种舞台艺术。秦腔在根本上还是要有“戏”,所以“摇滚”的秦腔是不能代替秦腔本身的,最多只能算是对秦腔的一种宣传方式。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