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曲时讯>剧院动态

院近期业务动态
时间: 2005-08-23          点击量: 3087
艺术生产亮点纷呈 业务建设繁荣发展 今年以来,我院按照“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繁荣创作,磨砺精品,努力把以业务建设为中心的全面建设事业推向前进”的总体工作目标,围绕国家和省内一系列重大艺术活动,积极实施精品战略,狠抓新剧目生产和艺术人才培育,努力营造良好艺术氛围,整体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实施精品战略,完成重点剧目的修改提高。 1、加工完善《迟开的玫瑰》   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自创演以来,已先后在陕西、北京、辽宁、贵州、浙江、上海、江苏等地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贵州大学、西安交大、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等74所大学巡回演出300余场,获得广泛好评,引起强烈社会反响,并被甘肃、宁夏、山西、江苏、湖南等省10余家院团移植上演。该剧几乎囊括了国家戏剧的所有大奖,并入围2004至2005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序列。这项工程的最后验收工作将于今年进行,按照舞台艺术精品的标准,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对《迟》剧的剧本、舞美、音乐等多方面作了较大幅度地修改和精心打磨,使作品立意更加深邃,舞台呈现更趋完美。剧作在讴歌主人公乔雪梅无私奉献精神的同时,增加了她为保护古民居而奔走呼吁的情节,体现出对中华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的双重坚守,折射出先进文化的内涵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精神。二度创作也有了全新的舞台呈现,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6月6日,加工后的《迟》剧在新城剧场与观众见面,得到专家和各界人士的首肯。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马中平,副省长潘连生等省上领导观看演出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马部长说:“这部戏曾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观看演出后,心情很激动,它不愧是一部优秀的作品,不愧是弘扬主旋律的好作品,不愧是对青年学子和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好教材。”马部长指出,这部作品首先从始至终贯穿了一个“实”字,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作品反映的是我们身边的事,是老百性的事,是实实在在的事。二是李梅为我们塑造了乔雪梅这样一位崇高的大姐形象,她勤劳、善良、忍耐、充满了爱心。“大姐要有大胸怀,做人脊梁不能歪”,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需要更多像乔雪梅这样的大姐,这样的胸怀和这样的脊梁。三是传统不一定陈旧,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潘连生副省长在观看演出后说:“这部戏我看了不下五遍,每看一次就接受一次教育。精心打磨后的戏从内容到舞台呈现等方面有了很大改进,比以前更完美,不愧为一部优秀剧目、精品剧目。” 2、修改提高《凤鸣岐山》 遵循对文艺作品不断打磨、千锤百炼的创作规律,我们在抓好新剧生产的同时,对近年来创作的秦腔历史剧《凤鸣岐山》进行了锲而不舍的修改加工,下大力气在剧本和二度创作方面作了重大修改,使作品题旨更加鲜明,人物塑造和矛盾冲突设置、叙事架构与情节铺排更加合理和顺畅,导演、音乐、舞美同时作了重新构思设计,并得到大幅度提升。为此,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安排,以第九届中国戏剧节的竞争水准为标尺,多次召开专家和主创人员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进行专题研究。院领导亲临现场,指导排练,审看演出,对不足之处作细致点评,使存在问题得到及时解决。经过剧组人员的共同努力和精心打造,修改后的《凤》具备了冲刺更高目标的艺术潜质。 二、围绕重大艺术活动,狠抓新剧目生产。 新剧生产是我院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以第三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和陕西省第四届艺术节的举办为契机,将大型秦腔历史剧《杜甫》和《雀台歌女》确定为重点剧目,进行了全力打造,并以培育人才,挖掘整理传统剧目为目的,推出一台折子戏专场节目。 1、倾力打造“杜甫”形象 《杜甫》是我院作者党小黄厚积薄发的最新力作,是戏曲舞台上的第一个“杜甫”。它艺术地再现了诗人坎坷跌宕的生命历程,刻画了杜甫由满怀豪情到失意落魄、直至心如死灰的心理嬗变,使观众看到了在残酷、黑暗的社会现实下,诗人心灵的挣扎,激情的迸发,最终孕育出传世诗作的过程,讴歌了他关心社稷、拯弱济危的忧患意识和匡时济世的政治抱负,深切召唤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担当情怀和文人风骨,展现了历史的苍凉与悲怆。杜甫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一代宗师,他的报国理想和人文情怀有深刻的人民性和批判性,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编演好这一题材,是戏剧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投排前与演出后,我们先后召开了十多次大范围的研讨会,邀请专家会诊,又根据意见修改提高。该剧由眉碗团排演,特邀中国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李学忠执导,通过创造性的舞台构思、程式运用、空间调度等艺术手段,开拓出作品的深刻意义;“梅花奖”演员李东桥领衔主演,他熟背杜诗,从诗人的作品中探索其精神内核,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诗圣之魂。通过排练,一批青年艺术人才也得到锻炼,演出中均有上好表现。经过剧组人员两个多月的奋力拼搏和精心打造,这部戏如期搬上舞台。有关领导与陕西文学艺术界知名人士,西北大学、西安交大等多所大专院校的教授、学者和杜甫研究专家观看了演出,认为这是一台值得继续开掘的好戏。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陈忠实看完戏说,感谢艺术家们编演了一台酣畅淋漓,震撼人心,震撼道德,震撼民心的好戏。站在“杜甫”面前,我们思考着怎样当好一个作家。 2、精心创作《雀台歌女》 《雀》剧是我院为提升创作质量,从全国征集采用著名编剧姜朝皋的新作。它讲述了一个催人泪下、撼人心魄的故事,刻画了一位至诚笃信、大义真情的歌女形象。主人公来莺儿的情感抉择与魏王曹操之间的思想交锋,凸现出她率真、执着、诚信的个性和“宁可天下人负我,我决不负天下人”的人格操守,闪烁出人性的光辉。剧作对曹操这个艺术典型的塑造突破了以往创作巢臼,挖掘出他性格中的犹豫孤独和寂寞柔肠。作为一部历史剧,《雀》剧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较高的认识价值。作为一部艺术作品,全剧充盈着悲剧意蕴,弥漫着浪漫气息,给人心灵震撼,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为搞好二度创作,我们多次邀请作者和戏剧专家亲临排练现场,与主创人员座谈,交流创作体会,商榷和解决存在问题,确保了排练质量。《雀》剧由青年团排演,优秀青年演员任小蕾、曹普超分别担任剧中的男女主人公,他们在导演的指导下绘制出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情感推进流程图,刻苦钻研,悉心揣摩,在表演领域作了新的突破和探索。目前该剧已进行了公演,我们正积极听取意见,对它作进一步加工修改,并将接受更大范围的观众检验。 3、培育艺术人才,推出折子戏专场。 为培育艺术人才,加强对传统经典剧目的挖掘整理,我们推出了《王新仓折子戏专场》,在继承传统精髓的基础上,根据演员个人的特点和艺术风格,进行了大胆的舞台探索与实践,给观众带来新颖的审美感受。它包括秦腔传统剧目《悔路》、《拷寇》和川剧《逼侄赴科》,是小生演员王新仓近年来潜心苦练、艰苦探索的成果,也是秦腔团同志们团结一致、鼎力合作的结晶。目前这台晚会已完成了细致的排练,并将以全新姿态亮相第三届中国秦腔艺术节。 三、守望传统,珍视历史,创建剧院陈列室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为秦腔的发展史写下了重要一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创下了辉煌的功勋和业绩。为全面展示剧院60多年来的艺术成果,激发干部职工的爱院热情,5月以来,我们集中艺术研究中心专业人员,实施了“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陈列室”的创建工作,从1938年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前身)成立以来浩如烟海的史料中遴选了有代表性的实物和照片,着重展示了剧目创作、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辉煌成就,开辟了“峥嵘岁月”、“激情年代”、“如沐春风”、“百花争艳”、“远去的背影”多个板块,令人在历史的回望中,油然而生对这片艺术热土的敬重之情,激励今人继往开来,再创辉煌。有关领导与各界人士参观后均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项举措对于保护和展示剧院历史,扩大自身宣传起到了积极作用,体现了后辈艺术家对戏曲事业的热爱之情和守望之心,令人感慨,催人奋进。 四、良好的工作氛围确保事业发展的稳步推进 针对院里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提高全体演职人员的文化素质作为长期不懈的任务来抓。通过不定期举办各类学术大讲堂(邀请大专院校教授讲授文化、经济、法律等学科知识)和开展讲党课与党员先进性教育等一系列活动,提升了演职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有力地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今年剧目生产任务非常繁重,又有其他业务活动交错进行,时间紧,资金缺,加之盛夏时节,酷暑难耐,工作的辛劳程度可想而知。然而同志们都能顾全大局,听从指挥。从领导到群众,大家全然没有休息的时间概念,加班加点确保工作完成。近几个月来,无论白天晚上,乐队练乐声声入耳,排练场随处可见演员挥汗如雨的练功场面和舞美人员废寝忘食的工作情景,带病坚持工作的事例更是屡见不鲜,大家以严明的组织纪律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以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确保了艺术生产的顺利进行,推动了业务建设的繁荣发展。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