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剧院介绍
剧院简介
院长寄语
领导班子
历任院长
荣誉榜
联系我们
院属艺术单位
一团
二团
三团
四团
艺术研究中心
演员训练班
戏曲时讯
剧院动态
戏曲新闻
演出预告
通知公告
名家荟萃
菊苑耆宿
老艺术家
梅花奖
当红隽秀
剧目集锦
新剧动态
经典再现
院优秀剧目
视听欣赏
戏曲漫谈
名家评论
戏曲知识
戏曲杂谈
留言板
戏曲时讯
剧院动态
戏曲新闻
演出预告
通知公告
戏曲时讯
2025-05-11
【西安天天有秦腔】5月12日-13日秦腔《卷席筒》即将上演
2025-05-10
秦岭脚下听大戏!乔村这场秦腔盛宴太攒劲!——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走进长安区滦镇街道乔村
2025-05-09
【西安天天有秦腔】5月10日-11日秦腔《窦娥冤》即将上演
2025-05-09
家门口的秦腔盛宴,唱热了老陕的心窝子!
首页
>
戏曲时讯
>
剧院动态
《迟开的玫瑰》300场演出综述
时间: 2004-11-02
点击量: 4996
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陈彦编剧,谢平安、徐小强导演,王激、谭建春作曲,李梅主演)以朴实深邃而饱含时代精神的思想内容,清新别致而浸润浓郁韵味的艺术风格,声情并茂而充盈震撼人心魅力的表演风采,倾倒各界观众,风靡大江南北。 今年8月,作为首推剧目,《迟》剧赴浙江、上海、江苏三地参加“西部文化东部行”活动,再一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引起强烈反响。《迟》剧自1998年创演以来,到达城市、乡村、大专院校、厂矿、企业、部队等领域,在陕西、北京、辽宁、浙江、上海、江苏、贵州等地演出300余场,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尤其深受青年观众的喜爱,并引发了学子们对人生价值观的深刻思考与讨论。该剧先后荣获第九届中国政府“文华大奖”;第六届中国戏剧节“曹禺戏剧奖优秀剧目奖”;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大奖;第八届“中国人口文化进步奖”一等奖;第十一届“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在陕西致力于建设经济和文化强省的今天,《迟开的玫瑰》已成为陕西对外交流的文化品牌。 《迟开的玫瑰》讲述的是发生在西部某大城市深巷小院中一个平常人家的平凡故事。主人公乔雪梅19岁时,母亲突遇车祸身亡。面对瘫痪的父亲和三个未成年的弟妹,作为大姐的雪梅经过痛苦的权衡,毅然放弃了赴京上重点大学的机会,挑起了赡养老父、抚育弟妹的重担。漫长的十几年里,她一次次地放飞弟妹,一次次割舍了自己上学深造、成家立业的机遇,以无私的奉献铺就了弟妹们似锦的前程。在年复一年的磨砺中,乔雪梅失去了初恋的爱情,失去了宝贵的青春年华,却以集真、善、美于一身的崇高形象收获了人们由衷的敬重。直到36岁,老父含笑寿终,弟妹们个个事业有成,她才与默默爱着她的下水道工人许师傅结为良缘。 《迟开的玫瑰》从普通人的平凡生活和命运入手,开掘出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采和民族精神,折射出激扬向上的社会主题,弘扬了新时期所需要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全剧在朴实无华、娓娓道来的艺术情韵中,回荡着时代精神与奉献价值、传统美德的撞击统一,奔突着历史理性和人文精神的双向交流,主人公形象蕴涵着平凡中的光辉,普通中的崇高。这种鲜活的艺术张力,使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催动人们在审美愉悦的同时融进对人生价值的思索和拷问。通过人物生命轴线的不断推进,观众不仅感受到乔雪梅日臻完美的心灵,更看到了时代不断前进的历程。全剧呈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交融的艺术魅力,流淌着清新别致的戏曲韵味。 该剧问世六年,久演不衰。专家好评如潮,观众赞不绝口,场场爆满,深受群众欢迎。无论城市、乡村、厂矿、部队,《迟开的玫瑰》震撼了各阶层人民的心灵。曾先后在陕西、北京、辽宁、贵州、江苏等地演出,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在农村的每场演出,观众都是人山人海,最多的一场竟达四、五万人。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该剧备受青年学生热爱,70余所大专院校组织观看,在北京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的专场演出,创下了每场掌声百余次的纪录。并引发了数十场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大讨论。在西安交大党委宣传部主持召开的《迟》剧座谈会上,学生和教师们发言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句话是:这个戏向我们揭示了人类崇高而又美好的情怀,我们为崇高鼓掌。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和学生处召开的座谈会上,一位名叫高俊一的东北学子含着泪说:“看完这个戏,我想做的第一件事是去给母亲打电话,母亲见这么晚打电话,还以为是出了什么事,我说没什么事,就想听听您的声音。母亲觉得奇怪,我说今晚我看了一出戏,看完后就特别想跟您说说话……”在为北京大学专场演出后的座谈会上,主持会议的校党委副书记、心理学博士生导师王登峰教授讲:“这是一曲呼唤崇高的戏,它将引起当代知识分子乃至成功人士的抱愧心理。我们在追求知识、追求成功,追求实现个人价值的道路上,几乎没有时间,也没有想过要认真回溯一下自己的人生历程。观看这个戏,给我们提供了时间,提供了回溯人生的切入点,让我们惊讶地发现,原来在我们成功的路上有这么多托举的力量,这些崇高的力量,将成为我们完善人格、获得更大人生成就的精神动力。”在为西安翻译学院演出时,每场观众达6000余人,第一场演出后,校园便出现了许多标语:“看《迟开的玫瑰》,思考人生深层次哲理”;“学习乔雪梅的爱心、良知、责任感和崇高品德,做新世纪主人”。在解放军西安二炮工程学院演出后,学生们甚至创作下了500多篇赞颂《迟》剧的诗歌、评论、散文。在此期间,先后有20多所大专院校的校刊为《迟》剧开辟了专版,被新闻媒体称为“大学校园一道亮丽风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等媒体纷纷报道演出盛况,发表消息、通讯、论文数百篇,被誉为戏曲舞台上的“《迟开的玫瑰》现象”。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看戏后给予该剧高度评价。他说:“这是一台少有的精品剧目。它实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统一;奉献精神与奋斗精神的统一,它对当前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并要求加大对《迟》剧的宣传力度。在《迟开的玫瑰》超百场纪念演出时,中共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等领导出席观看,并发表了长达10余分钟的讲话。他说:“这是一台很有感染力的好戏, 一部难得的精品力作。我努力止住自己的眼泪,但有三次还是忍不住被感动得流泪了。这出戏通过一个寻常百姓家庭悲欢聚散的故事,反映了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社会生活迅速而深刻的变化,以及人们人生观、价值观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化,揭示出在当今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精神定力。这出戏留给我们很多值得回味的课题和思维的空间。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人生价值取向,仍然是我们人民所追求的崇高境界,永远是一种奋发向上、凝聚社会的道德力量。在文化市场发生深刻变化、人们的文化需求日趋多样化的今天,这出戏为什么能够演出一百多场而经久不衰,说明该剧的思想内容是积极健康的,艺术形式是非常成功的,体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因此,受到了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的热烈欢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离不开人民。《迟开的玫瑰》讲述百姓故事,抒发百姓情怀,贴近群众,反映生活,这样的作品就有生命力……”。 《迟开的玫瑰》在经济发达,观念开放的“长三角”同样受到了热烈欢迎。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省委副书记梁平波,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敏尔,副省长陈加元;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仲伟;江苏省委副书记任彦申,省委常委、省政法委书记孙安华,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志军,副省长张桃林等领导在陕西省副省长潘连生等演出团领导的陪同下,分别出席了在各地演出的开幕式活动,观看了大型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的演出,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说:“这出戏思想性很强,写的虽是普通人,平常事,却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你们的表演技艺精湛,演出阵容整齐。相信你们的演出,一定会受到浙江人民的欢迎,使东部人民深受教益。过去东西部只是经济的交流,现在已扩大到文化领域。西部的文化很好,走出来,可以使更多的东部人了解西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这对于增强东西文化的交流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次活动开了个好头,我们应该把这种交流继续推进、扩大……”。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说:“很坦率地讲,看了戏后我很受感动。在上海的舞台上,象这么精彩的现代戏很少看到。这个戏编的好,写的好,体现出陕西编剧人才的质量。剧本写得非常精致,戏剧冲突非常合乎逻辑,高潮迭起,戏中有戏,很多观众都掉了眼泪。三朵“梅花”演的很流畅……我们认为该剧不愧为“文华大奖”得主,不愧为精品力作。上海的舞台是全国的舞台,非常希望你们多到上海来演出……”。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仲伟认为:“当今时代需要象《迟开的玫瑰》这样的戏,需要其中所体现的精神、对价值的认同以及你们精彩的表演。近几年来,全国有许多的戏到上海来演出,但是,我们希望有更多这样的戏来上海”。江苏省委副书记任彦申是第二次看《迟》剧,他激动地说:“《迟开的玫瑰》我每次看了都非常受感动,非常受教育,这对于当前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有着强烈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希望你们能将这出戏推到全国更多的地方,进一步展示文化精品的魅力”。 《迟开的玫瑰》“长三角”演出剧场效果良好,深得戏曲专家和观众的欢迎和厚爱。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袁雪芬,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享誉中外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创作者、著名作曲家何占豪等都到场观看,给予演出较高评价。曾执导《商鞅》、《贞观盛世》等大型精品剧作的著名导演陈新伊看完《迟开的玫瑰》演出后说:“……我一进剧场,看到人那么满,但又非常安静,还以为是组织的陕西老乡呢,但很快发现旁边坐的都是讲上海话的,鼓掌的人也都是上海人,我很感动。美是永恒的,美是可以征服人的……这出戏坚定不移、非常鲜明地把崇高和神圣传递给观众,剧本人物关系的设置、剧情的铺排以及唱词都非常好。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要有勇气经常到上海滩来,占领上海演出市场”。浙沪苏三地的许多中国戏剧“梅花奖”演员也纷纷赶来观摩,对精彩的演出表示热烈的祝贺。演出中,慷慨激昂又优美细腻的唱腔,生动感人的剧情,演员声情并茂的表演深深地打动了观众,雷鸣般的掌声此起彼伏,许多观众都落下了激动的泪水。演出结束演员谢幕,观众涌向台前,长久地鼓掌不愿离去。上海美琪大戏院的门前观众熙熙攘攘,出现了以往少见的高价“钓票”现象。一名年轻的上海观众观看了在上海的三场演出,还觉得不过瘾,又专程赶往南京看戏,看后意犹未尽,他说:“如果早知道你们第一站是在杭州演出就好了,就可以多看几场”。 在浙沪苏三地分别举办的戏曲专家座谈会上,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吴天行,中国剧协副主席、浙江小百花剧团团长茅威涛,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荣广润,上海市文广局副局长毛时安,上海戏剧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叶长海,江苏省文化厅厅长章剑华,全国现代戏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文化厅巡视员、剧作家刘俊泓等50余名浙沪苏戏曲专家发表了对演出的真知箴言,讨论了舞台剧的呈现以及当前戏曲创作面临的现状等深层次问题。专家们认为,在当代戏剧创作出现“缺血”、缺少穿透力与想像力的时期,《迟》剧抓住了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将社会与人物情感和思想的变化写得很真实,朴素而优美,有空灵的美感,使人们获得了一次朴素而深刻的艺术感受,体现了陕西编剧强有力的生活功底,是对“三贴近”精神的最好体现。 《迟开的玫瑰》先后荣获第九届中国政府“文华大奖”,第六届中国戏剧节“曹禺戏剧奖”优秀剧目及8个单项奖,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大奖,第八届“中国人口文化奖”金奖,第十一届“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 几乎囊括了国家戏剧的全部奖项,创造了近年来我省戏曲演出场次,观众人数等方面的最高成绩,成为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戏,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秦腔《凤鸣岐山》在我院排演场演出
我院举办第三届职工摄影书画展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