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曲时讯>剧院动态

台湾老太和李小锋同台献艺
时间: 2004-10-25          点击量: 3725
(本文选自2004年10月26日《三秦都市报》) “是《三秦都市报》读友俱乐部吗?我想报名在重阳节那天和你们一块去福利院给老人们唱段秦腔。”10月19日,本报读友俱乐部接到一个电话,通过询问接线员得知对方原来是我省著名秦腔演员李小锋,他曾获得过中国戏曲最高奖“梅花奖”。 原来,李小锋有一个嗜好,就是每天早上起来看《三秦都市报》,在看到《本报“重阳节关爱老人活动”启动》的报道后,他给本报读友俱乐部打来电话,表示愿意在重阳节这天,用自己的戏曲给老人们送去欢乐。两天后,李小锋再次打来电话说有一位78岁的台湾老太太王彬,酷爱秦腔,也想在重阳节这天,去福利院和老人们一起过个老人节。 台湾老太和李小锋同台献艺 10月22日,李小锋、台湾老太太王彬和本报记者一起走进了西安市福利院。 一曲曲《花庭相会》、《彩楼记》、《陕北民歌》赢来阵阵掌声,身为国家一级演员的李小锋与他的搭档张宁让整个福利院成了欢乐的海洋。 “今天不是在广播里听到我的声音,也不是在电视里看到我本人,今天我们面对面,如果不是《三秦都市报》,我们就不可能零距离接触。”李小锋给福利院老人们唱完《陕北民歌》后,感慨地对记者说。随后,李小锋把自己近年出版的戏曲VCD送给了西安市福利院的老人们。 台湾老太太王彬给福利院的老姐妹们带来一出《祝福》,祝福大家快乐、幸福。王老太刚一开唱,清越的嗓音就引起了掌声一片。在给老人们唱完一曲后,她还给西安市福利院的老人们捐了500美金。 活动即将结束时,王彬老人很激动地告诉记者,她很感谢《三秦都市报》读友俱乐部给了她这个和李小锋老师一起演出的机会。当记者问到李小锋和台湾老人是如何相识的?又是怎样成为师徒的?李小锋讲述了他们之间的故事。 学戏两年与师未谋面 一位是年过七旬的台湾老人,一位是我省著名青年秦腔演员,一段忘年交的故事始于一次看似偶然的拜访,对秦腔的热爱使得78岁老人跨越海峡,拜师学艺。 王彬老人出生在河南开封,15岁来到陕西,在陕西生活过8年,使得她和秦腔之间有了不解之缘。解放前夕,她跟随老公去了台湾。王彬老人虽离开了这片土地,但对秦腔的爱并未因离开陕西而减弱。在台湾的日子里,只要一有空闲,她就会哼起秦腔。1999年,王彬老人参加了“陕西同乡会”的自乐班,听了半年秦腔后,她就开始跟着磁带唱;2000年,自乐班的团长对王彬老人说,“我们自乐班里唱青衣、花旦、丑角的都有了,就缺一个小生,你就唱小生吧!”随后,团长就给了她几盘李小锋的秦腔磁带,王彬老人跟着磁带学了两年多时间。 “迟到”成就了忘年交 “我的老师看起来可真年轻,人长得也精神”,想起和老师李小锋的初次相遇,78岁的王彬老人仍记忆犹新。2002年7月,李小锋去台湾演出,演出现场来了很多“陕西同乡会”自乐班的老同志,其中就有王彬老人,演出结束后,自乐班的团长把她带到了李小锋面前,并告诉她这就是她的老师。 “当时我特别激动,忘了跟老师要联系方式。”回到家里,王彬老人觉得特别遗憾,后来,她就给马友仙(我省著名秦腔演员)打了个电话,约她次日到自己家吃饭。 第二天,剧团演员被安排去野柳旅游,旅游结束后,就回大陆。因为有王彬老人的盛情邀请,马友仙就未去野柳,而李小锋在房间里睡过了,错过旅游班车的出发时间,随后,马友仙和李小锋就去了王彬老人家。在李小锋2002年7月15日的日记里,记者看到了这样一段话,“她(王彬老人)特别喜欢学习秦腔小生的唱段,跟着我的录音带已经学会了许多唱段,我的到访,为她增添了喜悦。”一次看似随意的拜访,却为一段忘年交和一份友情埋下了种子。 老人好学让人感动 李小锋回到大陆后,王彬老人就常常给他打电话,简单的问候后,王彬老人就在电话里唱起了秦腔,清唱完一段后,就会让李小锋老师提一些指导意见,就这样,在李小锋的指导下,王彬老人的小生戏唱得越来越好。 去年4月份,王彬老人来大陆探亲,当时,在李小锋家住了一段时间,提起王彬老人住在他家的那段日子,李小锋非常感慨,“那段时间,我每次教一段清唱,王彬阿姨就把自己关到房间里,一遍一遍地唱,唱到感觉满意了,就会清唱一遍给我听,唱完后,我必须提建议,一次一次地指导,直到和我的唱腔已非常接近的时候,王彬阿姨才满意。” 李小锋告诉记者:“她早上7点起来就听我的秦腔VCD,边看,边回顾昨天所学的新戏,一个老年人这样好学,我真的很感动,如果秦腔有更多像她这样的爱好者,一定会发扬光大。”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