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曲时讯>剧院动态

我院召开《金琬钗》研讨会
时间: 2004-09-23          点击量: 4086
9月23日上午,我院召开改编碗碗腔古典戏《金琬钗》研讨会。该剧主创人员与艺术研究中心王激、窦培德、雷长安、党小黄等有关理论研究、音乐、舞美方面的专业人员以及我院马生采、杨天基等老艺术工作者一同参加了座谈。会议由副院长徐光明主持。院长陈彦作了总结发言。与会同志对《金琬钗》的重排意义和思想内涵以及导演、音乐、舞美与演员表演等艺术创作手法进行了全面深刻地研讨,发表了各自的真知灼见,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老艺术工作者黄育英激动地回忆了当年《金琬钗》的演出盛况,并认为《金》剧的改编,是对传统戏曲改革的一次有益探索。王志直说,今天的会议召开得非常及时。该剧饱含深厚的人文内蕴,应继续加大创新的力度。与会者认为,重新排演《金琬钗》这一有着300多年流传历史的传统剧目,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精髓和我院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的理性继承和发扬;且对于碗碗腔这一濒危的陕西地方戏曲剧种而言,更具保护的价值和意义。碗碗腔委婉緾绵,悦耳动听,曾被全国诸多剧种和歌曲借鉴吸收,有广泛的影响力。1958年,该剧被我院作为首次将皮影戏改编为碗碗腔的第一出大戏搬上舞台,并巡回大江南北13省(市)和晋京演出,受到中央领导和曹禺、田汉等戏剧大家的亲切接见和盛赞,引起轰动,反响强烈。40多年后,由我院眉碗团董利森 、曹治中 、贺小林(导演)、薛天信(作曲)、张晓楠(舞美设计)、卫小莉(饰 崔艳娘、崔丽娘)、王战备(饰 芦充)、胡 萍(饰 桃小春)、王少华(饰 崔 护)等一批青年艺术工作者担任主创,对这一优秀传统剧目进行了重新打造。大家一致认为,改编后的《金琬钗》保留了原作的精华,舞台呈现整体有所创新,其中的大写意和时空转换等戏曲手法的运用,体现了对戏曲艺术本质的倾力张扬和对戏曲古典美的真情开掘。较之于当下剧作,该剧具有生动、丰富和曲折的故事情节,更突出了人文精神与人文意境;导演手法较为出新,体现出对戏曲艺术本质的理性认识和准确把握;优柔雅致的碗碗腔音乐中,融入了秦腔、蒲剧等姊妹剧种旋律,丰富了自身表现力;舞美创作立意较高,总体呈现老练沉稳,并运用了现代科技手段,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角冲击与美的艺术享受;演员表演风格也较以往古典戏有了新的突破,是一次对青年艺术队伍的检阅。最后,陈彦院长表达了对老艺术工作者的感谢,并谈了很好的意见和要求。他指出,我们既要创作厚重而大气磅礴的历史剧,也要创作反映当代人为创造新生活而努力奋斗的现代戏,同时也要有对如同《金琬钗》这样传统经典的重新打造,不断加大继承力度。陈彦说,《金》剧让人感受到了民间文化强劲的生命力,该剧体现了民间文人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力。这出戏给今天的戏曲工作者提供了认识戏曲本质的多重视角,增强了今人对传统舞台艺术创造力的深刻感知。在如何让传统走向今人视野的问题上,导演等主创人员作了较为成功的解读,体现出他们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陈院长要求,会后要认真梳理和总结研讨意见,继续作好对该剧的深加工,并力争在10月份的演出月活动中,演出质量有新的提升。大家还认为,在时间紧,任务重,又无任何人力外援的情况下,对《金琬钗》重新排演,体现出眉碗团同志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敬业精神,展现出一批青年艺术工作者的艺术才华和发展潜力。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