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曲漫谈>名家评论

“院训”是我们行为的准则
时间: 2009-03-12          点击量: 3978
“院训”是我们行为的准则 邵 东 在剧院西墙上,镌刻着“尊师、厚德、善行、感恩、勤奋、敬业、和合、创新”十六个银色大字,这,就是我们的“院训”。每当我踏进剧院大门,准备到排练楼上班时,它就醒目地映在我的眼内,常常使我震撼,而且久久难以平静。细细品味,十六个大字的“院训”内容广泛,寓意深刻,是指令,是标尺,也是准则。它时刻提醒我们自身责任重大,时时鞭策我们依照这个标尺和准则处事、做人。 (一) “知识就是力量”,有了知识,才会有本领搞好工作,推动社会前进,而知识从何而来?主要是通过老师的教导和传授。一个人的成长,从无知到有知,从小学到大学,以至走向社会踏上工作岗位,都是在老师的教导培养下,逐步成才的。“尊师、感恩”是人生一大美德,懂得“尊师、感恩”的人,才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无知、愚昧、低级趣味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具有厚德的人。 我们戏曲研究院是西北学习戏曲的最高学府,无疑,我们的知识,特别对于年轻一代的演员、演奏员来说,业务及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积累,除自身学习外,向有知识、有文化、有艺术技能的前辈和老师们学习,对自己的成长,是极其重要的。 在演艺界,曾流传着这样的话:“一年师傅,两年哥,三年背后拿捶戳”。这是对那些不尊重师长,少才缺德的徒弟们的生动画像。象这样的弟子,还说什么尊师和艺德呢?人们将引以为戒,万勿仿其行径。 应当说,在演艺界,“尊师、厚德、善行、感恩”是主流,在我们研究院,“尊师,厚德、善行、感恩”的风气,代代相传,已蔚然成风。 比如,在我们剧院,众多的演职人员慷慨捐资,为一代秦腔宗师、人民戏剧家马健翎塑造了铜像,以表对他的尊重与怀念。我们的院史陈列室,展出了一批有作为的戏剧家、音乐家的业绩、作品等,以教育人们向前辈学习。这些都是尊师、厚德的具体表现。 但是,在某些单位里,某些个人,对于尊师、厚德认识不够,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 最近我听到有位老师的一段感慨:“有些年轻演员,为了排一折戏,前来拜我为师,进门来磕头拜师,随后殷勤、孝敬、恭维。等到排练结束,毕业演出以后,路遇如陌生人,绕道而行,连打个招呼都没有,实在叫人寒心。” 人常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不知这位学生是否懂得这其中的意义?“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一辈子都要学习,就应当始终如一“尊师、厚德”,不应当是“过河拆桥”,搞一时一事的实用主义。 (二) 高大的戏曲艺术殿堂,是用辛勤的劳动建造出来的,丰硕的艺术成果凝结着多少艺术家勤奋的汗水……戏是唱出来的,一日不练唱,嗓音不清亮,一周不练功,腰腿硬绷绷。琴是练出来的,一天不练琴,手指欠灵敏,三天不练琴,弦上音不准。由此可知勤奋学习,艰苦奋斗的重要性。 戏曲艺术,是一门技术性强、艺术性高的综合艺术。没有勤奋好学,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和作风,很难取得丰硕的艺术成果。一部戏,是由众多艺术家的辛勤劳动,苦心钻研,千百次磨炼中产生的,没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也是难达到最高的艺术境界。仔细观察和了解每位艺术家成长和成熟的过程,无一不是在勤奋敬业的精神世界中度过的。 在庆祝我院七十周年院庆期间,我有幸参加了庆典晚会和老艺术家晚会的乐队演奏工作,三代艺术家的表演令我感动。老艺术家李瑞芳和吴德老师演唱的《杏花村》片段,真是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无论在刻画人物形象,表演,动作,声腔运用等方面,都体现了艺术家的本色,实属难能可贵。两位前辈都是年逾七十,但在艺术表演方面朝气蓬勃,永葆青春。 在中青年演员中,李娟演唱的《迟开的玫瑰》片段,张蓓演唱的《梁秋燕》片段,在声腔上都做到了字正腔圆、感情充沛的演唱效果。而李梅演唱的《游西湖》片段和李东桥演唱的《千古一帝》片段,都突出了秦腔音乐的独特风格,既有高亢声调,又有柔美的音韵。不愧为我院中青年演员中的领军人物。 当我们听到委婉、柔和、优雅动听、激情飞扬的唱段,看到他们秀美多姿、神情飞舞的表演时,无不称快叫好。但又有谁知道,这些卓越的艺术成就,是用辛勤的劳动和对艺术执着追求的敬业精神的支撑而得来的。“梅花香自苦寒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没有辛勤劳动,就很难取得丰硕的艺术成果。“几分耕耘,几分收获”,他(她)们的艺术实践中足以证明这个千真万确的道理。 戏曲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有分工,有合作,艺术生产的过程,自始至终都是在“和谐”与“合作”的氛围中进行的。 比如在乐队演奏中,声部很多,音乐进行各不相同,有的奏主旋律,有的奏内声部,有的在演奏中旋律变化无穷,而有的声部在演奏一个乐句中只奏一个根音……虽然各个声部演奏着不同的音型,但合在一起则奏出一段和谐的乐音。 一本戏,单靠文学剧本不行,无法在舞台上展现出艺术形象来。因之,还必须有导演、演员、音乐、舞美等各个艺术部门的密切配合。而这种配合必须要有一个“和谐”的氛围才行。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研究、探讨、力求创新,才可以达到出精品的最终目的。 回顾我院七十年的光辉历程,所排演的六百多部好戏,从当年的《十二把镰刀》、《血泪仇》、《穷人恨》、《梁秋燕》到改革开放时期的《杏花村》、《臂塔圆舞曲》,以及后来的《留下真情》、《迟开的玫瑰》等等。总结起来,这些戏无一不是在众多艺术家们勤奋、敬业、谐和、合作的努力过程中生产出来的。 尊师、厚德、善行、感恩、勤奋、敬业、和合、创新,是我们院的传统,是我们院的灵魂,是我们院七十年来保持繁荣,不断走向昌盛的根本。当我们热烈欢庆剧院诞生七十周年的时候,切莫忘记“院训”对我们的教导,认真学习“尊师、厚德、善行、感恩、勤奋、敬业、和合、创新”十六字的训词,力争做一个德才兼备的文化新人。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