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曲漫谈>名家评论

文化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
时间: 2007-11-26          点击量: 4016
文化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 发布时间:2007-11-26 11:12 来源: 新华社 作者:张先国 周梦榕 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参加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的文艺工作者普遍认为,大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需要用现代创意重新开发资源,以市场需求打造艺术精品,而且要以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为主体,通过走出国门来推介中华文化。 靠创新赢得市场 “腾挪翻转全是戏,上天入地真功夫”,广州杂技团创作的杂技剧《西游记》在“八艺节”一亮相就引起轰动,连演两场场场爆满,在观众的强烈要求下又加演一场,依然是一票难求。 《西游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传统经典文学作品,以杂技剧形式登台尚属首次。据广州杂技团团长曹建平介绍,杂技剧《西游记》融合了京、沪、穗三地名家精心创作,历时两年才完成,集10多个杂技项目组合,融入舞蹈、武术、木偶、动漫等多种艺术手段呈现,全剧由120多名演艺人员参演,不仅是舞台剧的一种突破,在中国杂技史上也是不多见的演出。 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白庚胜认为,文化是一种相对区别于政治、经济、军事这样一些“硬实力”的“软实力”,它软就软在比“硬实力”更为内在、更加深刻、更具精神特质,从而更能决定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历史走向及基本品质。他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用现代理念和科技手段开发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是实现文化腾飞的必由之路。 在“八艺节”上人们欣喜地看到一批传统经典作品现代化的成果。《红楼梦》改编成舞剧,用身体语言、音乐符号来演绎绝世爱情。《杜十娘》改编成歌剧,在足以乱真的舞台背景和绚丽多彩的灯光音效中,演员真切动人的浅吟高唱,颇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境界。昆曲《公孙子都》曾是以抱怨为主调的文戏,浙江昆剧团则改为由武生领衔,并从人性角度开掘主题,与莎士比亚的《麦克白》意旨相近。 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团长刘斌对记者说,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是我们面前一座巨大的宝藏,只要善于用现代创意重新开发传统文化资源,中国文化产品的国际市场空间将非常广阔。 靠市场打磨精品 以舞剧《风中少林》参评文华大奖的郑州歌舞剧院大部分演职员没等“八艺节”闭幕,就踏上了赴韩国巡演的旅途。《风中少林》登台两年多,演出百余场,创收1000多万元,并已与美国一家娱乐集团签约,将在美巡演800场。 《风中少林》的成功并不是孤立的。近年来,我国影视作品和图书出版出口年年创新高,长期是文化贸易“短板”的演艺产品也大踏步迈进国际商业演出市场。 在轻点鼠标就能消费世界各地文化的时代,艺术遭遇的文化竞争空前激烈,想让人们走进影剧院更难。剧作家魏明伦说,电视网络的兴起导致“剧场观艺”时代变成“居室文娱”时代,人们不用出门、几乎不必付费,坐在家里就能欣赏到流行音乐、综艺演出和肥皂剧,这与动辄花上百元买票去剧院看戏相比,大大降低了成本,并且有了更多的选择。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晓明说:“中国传统文人将艺术文化等同于曲高和寡,将它局限成象牙塔里面的艺术产品。今天的市场经济是‘眼球经济’,一部作品若吸引不了观众的眼光,将很难满足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 北京京剧院院长王玉珍说,过去我们无论演什么都爆满,但现在观众都挑好角、好戏,我们也从过去的“产、供、销”变成现在的“销、供、产”,从选择题材时就非常慎重地请专家论证,主要看三个“点”:一是市场的卖点,二是艺术的亮点,三是思想的闪光点,努力调动一切艺术手段服务于广大观众。 靠精品推介中华文化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是国内最大的以文化出口为主业的集团企业,该公司总经理张宇说:“现在的文化强国,大都是通过商业手段来影响世界,如好莱坞已经成为影响世界文化的大本营。基于此,我们文化产品‘走出去’必须要以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为主体,通过文化企业来营销中华文化。” 令人欣喜的是,在电影、出版、演出、动漫等文化产业的核心领域,一批外向型文化企业迅速崛起。如湖南三辰卡通集团将蓝猫系列先后向韩国、美国、印度尼西亚等15个国家和地区输出了版权。 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的出品方是成立仅几年的上海城市舞蹈公司。2005年,他们想出了一个用中国传统杂技嫁接西方古典芭蕾的点子,就这样,一个手中既没有演员也没有巨额资金的民营文化企业,凭借着一个名牌产品,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2006年初,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剧院举行全球商业首演,并创下了中国演出团体在海外演出市场的最高身价。此后,《天鹅湖》接到了德国、日本、美国、以色列、法国的演出订单。初尝甜头后,上海城市舞蹈公司又先后推出《霸王别姬》、《红楼梦》、《花木兰》等作品,并正在筹备为进军日本演出市场而量身定做的舞剧《大唐贵妃》、《中华鼓舞》等。 “八艺节”参评文华奖的共有54台剧目,演出均获好评。武汉大学艺术系主任彭万荣说,这些剧目都具有打造成中国名牌文化产品的基础,相关文化企业都应该从创意角度加以包装和营销,让其成为引领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新的增长点。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