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晚,《杜甫》在北京长安大戏院进行第二场演出。前来观看演出的有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党组副书记廖奔,国家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刘中军,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著名戏剧理论家刘彦君,中国儿童艺术学院院长、著名儿童剧作家欧阳逸冰以及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中央电视台“CCTV空中剧院”进行了全程录制。
演出前,外面下起了大雨,我们担心会影响演出的上座率,事实证明,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演出前半个小时,观众不断从四面八方涌进剧场,第二场的演出比第一场更加火爆,场内气氛异常热烈,一次次达到高潮。很多昨天已经看过这部戏的观众今天仍然冒着大雨千里迢迢的赶来,认为机会难得,要再感受一次秦腔的魅力和演员精彩的表演、高亢的唱腔。许多外国友人也兴致勃勃地赶来一睹中国秦腔的“芳容”。两位外国友人饶有兴趣地向我院工作人员询问该剧的剧情、诗人的生平以及有关秦腔表演的情况。而另一位外国友人独自一人十几分钟静静地站在剧场一角,认真、仔细地翻阅着我们的宣传资料。一位北京电影学院的一名编剧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听说这个戏后,专程赶来观看,并且坚持要与编剧交流这部戏的看法。
演出前,院长陈彦接受了北京电视台的采访,就秦腔晋京的意义和《杜甫》一剧力图表现的艺术内涵和现实意义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副院长徐光明亦与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戏曲采风》栏目的记者进行了亲切交谈,记者们表示,欢迎你们多多到北京来演出,希望今后与我们建立长期互动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