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曲时讯>剧院动态

古老道德之花的脉脉余香
时间: 2007-06-01          点击量: 2432

(来源:深圳商报)眉户剧现代戏《迟开的玫瑰》6月3日、4日将在深圳演出,这眉户剧首次在深圳演出全本大戏。有朋友问这个戏演的是什么。我说,演的是一种传统或者说古老的道德,是那种人在艰辛的现实面前不得不作出的让步、妥协或调整,演的是一种辛酸的人生,是有尊严的辛酸,是让人敬佩的辛酸。这辛酸里透出了一种道德玫瑰绵长的芳香。


    编剧是陈彦先生。那一年我看电视剧《大秦之腔》,感到主题曲《不变的还是这一声吼》,唱词写得好,打电话问作曲家赵季平先生是谁写的。赵先生说:“陈彦,耳东陈,彦——《劈山救母》‘刘彦昌哭得两泪汪’那个彦。”赵季平曾说,他父亲赵望云先生让他无伦如何要浸泡到陕西的地方戏里去,与古老的戏剧发生关系,在文化和情感上有机地连接,对他以后的艺术创作有帮助,等于在他的生命里,放置了一个优良的艺术酵母。赵望云先生是现代艺术史上,将民族艺术理解最到位的艺术家。他对陕西地方戏的认识和理解,不是今天的文化人达不达得到,而是今天的文化人很少有人能理解得了他。

    秦腔是西北第一大剧种,眉户剧仅次于秦腔。在我的理解里,眉户剧在表现现代题材上,比秦腔更有优势。这可能是过去的一出现代戏《梁秋艳》给我的印象很深。眉户戏演人的艰苦生活、坎坷经历以及命运的辛酸,是很有表现力的,常常让台下人泪洒衣襟。

   《迟开的玫瑰》演出的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故事。平凡女子乔雪梅,因为家境不好,数次面临人生的选择,她都为了兄弟姐妹,放弃了自己的幸福——那种常理意义上的幸福或者说好事儿。这戏演出的是目前社会中正处在主流的人士那一代的故事,这种事儿在那一代人身上是很普遍的:一个人因为家庭的原因,不得不对自己的理想和梦想做出一次次的修改和拼接。修改和拼接,无论是主动的选择还是被动的认命,情愿和不情愿,都延续了一种古老的生存道德,即:让的美德和担当的勇气与责任。在这种延续中,仿佛在进行一项悲辛交集的击鼓传花——击打的是命运的鼓,传递着美好道德的花。因为这样的传递,每个人手上,都留下了那绵长的芳香。

   玫瑰在剧中是一个象征,象征着人生的幸福。可是,在我们的幸福衡量体系里,幸福有它的普遍价值,也应该有它的个性意义。根据儒家开出的人生价值谱系,乔雪梅一次次放弃了人生的好事儿,一次次给别人做出了让步,她应该算是做到了类似“齐家”这一层。我觉得这个价值、成就和意义就很了不起。我看这出戏被评论解释到这儿就可以了,不必再往所谓更大的主题上靠。  

     一个普通人,能够做到对家庭尽到责任并且有所成就,就很了不起,就算是体现了道德的力量。当今人们被一种来自书面的生活标准暗示着或者明示着,不能做出自己的真实选择,那种书面信息鼓励人应该有某种权利和尊严地活着,而到了实际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那样有权利和尊严地体面地活着的。在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中,在不得不接受屈辱地选择的时候,活着本身就充满了道德的力量,其人生也就散放着道德之花的芳香。  

    《迟开的玫瑰》最终还是以主流价值对个性人生做出了某种集体话语的同情与怜悯,但是,我相信观众能拨开集体话语和主流价值的荆棘,找到那种古老或者传统的道德之花的影子,闻到它的芳香。(作者:■许石林)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