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曲时讯>剧院动态

《西京故事》在天津
时间: 2012-09-27          点击量: 2406

  9月下旬,被国家教育部选调参加“2012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大型秦腔现代戏《西京故事》,继今年5、6月份南下到广东、湖南、湖北11所高校进行第一轮巡演之后,又来到了美丽的历史名城天津,走进南开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启动了第2轮高校巡演。西安交大为鼓舞剧组士气,专门派出了副校长李伟一路随行。此前,该剧已两次进京并赴上海、重庆参加国家各类重大文化活动,收获无数赞誉。至此,这部来自大西北的地方剧,在问世仅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足迹已踏遍我国四大直辖城市。


 深邃的主题启发学子们深刻的思考

  
  9月22日,《西京故事》此行首场演出的开场锣鼓在著名的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已故周恩来总理的母校——南开大学敲响,其后,在中国民航大学、天津理工大学连续演出,三所学校的数千名师生赶到剧场,观看了这部被他们称之为“励志大戏”的舞台剧。尽管场地不同,观众不同,但剧场效果却毫无二致。师生们为罗家进城后的困苦境遇、为甲秀令人心疼的懂事、为罗天福绝望的悲号流泪,也因罗家父女两代人的坚守、因剧中农民工在逆境中的坚韧、因那支民谣的反复吟唱而振奋,寂静无声的场内,不断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每到谢幕时分,掌声、欢呼声便毫无节制地释放出来,那种巨大的能量,震耳欲聋。


  南开大学董济汉同学说:“看到剧中的父亲、母亲,我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家人一样。为了儿女求学、成长,父母不得已涌入城市,从事着在很多人看来卑微、低下的工作,用血汗换来一分分钱,艰难地生存、生活着。虽然我的父母不是农民,我不是农村子弟,但剧中体现的很多思想都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姐姐的体贴懂事、坚强独立,弟弟的浮夸虚荣、年少无知,父亲的勤劳隐忍、刚直不阿,母亲的慈爱淳朴、任劳任怨,还有房主的横眉冷眼、其儿子金锁的纨绔又不失率真……展现在我眼前的完全就是生活中的画面,就是发生在我身上或我身边的故事。这些着着实实撞击了我的心、我的灵魂……”


  从湖南省安化县大山中走出的黄逸雨同学坐在第二排,整场演出,她稀里哗啦地哭着看完。在随后与该剧编剧、我院院长陈彦交谈中,她道出了心中很多现实与理想的困惑,陈院长褒扬小黄同学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山里孩子,能以623的高分考到南开,已足以证明她的优秀。又鼓励她不管生活多艰难,只要始终坚守信念且脚踏实地,就一定会走出迷茫,走向成功。


  “梦想与现实中间的距离,恐怕只有亲历者才明白。他们,在城市的生活中迷茫,甚至想过放弃,最终却依然坚挺,在悠扬畅远的秦腔声中坚守自己的理想,挣脱命定的枷锁,一步一步走向自己的辉煌……”同是南开大学大一新生的国阳同学,看完戏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两棵数百年的紫薇默默地守候,几代罗家后人执着地守护,一曲都市外乡人或悲或喜的人生华章,一个发人深省动人心弦的西京故事,一场华丽的饕餮盛宴……我庆幸,没有错过这场无与伦比的秦腔大剧……”这是南开大学法学院学生赵希伟由衷的赞叹,也是所有观看这部剧作并为之震撼、为之心颤的师生共同的心声。


秦腔剧目使各地观众产生文化认同


  赵子萱同学在观后感中写道:“今晚,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了大型陕西秦腔现代剧《西京故事》,它作为高雅艺术走进校园,不仅剧情内容使我们深受启发,而且雄壮苍凉的秦腔也深深震撼着我们……”“太好了!头一次看这么带劲的戏!”土生土长的天津小伙、天津理工大学新生王洪涛说。“太震撼了!没想到这个秦腔戏会这么好!”中国民航大学江苏籍同学周书婷如是说。


  演出结束后,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杨克欣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我们每年都会有好几场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但用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演绎这么感人的现代故事还是首次。这部戏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更使大家在故事演进中生发思考,深受启迪。”
天津剧协高主席讲道:“这是秦腔第一次到天津来演出。看完这个戏,我感到它真是部精品巨作。从这部戏里,人们深切地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历史的走向,看到了城市人和农村人之间、两代人之间思想上的激烈冲突。在往常印象中,看戏的观众应该都是满头华发,而今天在座的却基本是黑头发的年轻一代。在将近三个小时的演出中,这些八零后九零后的年轻观众,情感、情绪随着剧情起伏变化,我听到了他们被震撼之后的掌声。”


  天津理工大学的团委书记赵亮对《西京故事》这样的好剧目能够走进自己学校,感到十分荣耀。“家有梧桐招凤凰”,他说:“全场师生稳稳地坐了两个多小时且谢幕时还不愿离席,在往常是很少见的情况。而我们理工大拥有非常专业的剧场,也是引来“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安排剧目演出的重要因素。我们真心希望你们再来!”


  从大西北呼啸而来的秦腔,带着秦人的豪迈和黄土地特有的芬芳,一下子就沁入了来自天南地北的莘莘学子的灵魂。此时此刻,陕西文化突破了地域文化、方言语音的限制,以更加强势的态势,被扩展、被传播。这是大秦之腔的力量,也是《西京故事》的力量。可以说,弘扬陕西文化,《西京故事》功莫大焉!


陕西籍师生因《西京故事》而自豪


  学国际会计的王雯是位陕西孩子,以661分从西安市83中考上南开。她压根就不爱看秦腔剧,在家乡时从来都没看过。为了表示对乡党的情谊,她特地到剧场捧场。本来想看一半就走的,可一坐下就被剧情牢牢地吸引住了,后来终于没走成。她说:“秦腔在我的脑海中一直都是穿着古装剧,依依呀呀地唱个没完,基本都看不下去。这个戏加入了很多现代方素,改变了我对秦腔的看法,让我一下子喜欢上了秦腔,我想它也会让很多外地学生接受并喜欢的。我认为这种新的演绎方式对于秦腔的发展很有益处,让我们可以更贴近更易接受这项古老的文化。”

  同为83中考到南开的李敏睿同学,开口便显现出政治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她说:“我觉得这部戏剧的主角并不是罗天福,甚至也不是他的一双儿女,而是背景中那棵默默无言却又不可或缺的唐槐。现在,不论是现代城市还是当下的年轻人,都在以一种飞快且很显现的方式横向地疯长着,而我们陕西人则像那棵老树一样,是纵向生长的,不显山漏水地将根深深扎入地下,这是植根于千年传统的那种执着与坚持。与东部城市的人们相比,陕西人可能因为自己的内向、木讷而容易被忽视,但在我们面对生活的种种不易时,那种坚韧与执着,如同《西京故事》所传递出的文化力量一样,会支撑着我们不断地向前。”


  不仅是陕西人,在被热捧的《西京故事》中油然生发出优越感的还有我们的近邻——山西人。好几位山西籍老师、同学都专门提到“秦晋之好”,提到秦腔的前身“山陕梆子”,俨然是自家人,脸上写满了同样的自豪。
  一年多来,被誉为“陕西文化一张响亮名片”的《西京故事》唱响了大江南北,其魅力已深入社会各阶层的各个年龄段不同性别的群众,给陕西文化冲出潼关走向全国增添了新的亮点。


  26日,该剧将再度奉调进京,为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大献礼演出。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