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曲时讯>剧院动态

抢救秦腔武戏 传承流派艺术 大型秦腔神话武戏《白猿救母》震撼上演
时间: 2014-11-07          点击量: 4773


                 抢救秦腔武戏 传承流派艺术 大型秦腔神话武戏《白猿救母》震撼上演


 

    在全国文艺界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强劲东风推动下,由国家级非遗秦腔项目传承人康少易主演、国家级非遗秦腔项目传承人马友仙助演、国家级非遗秦腔项目传承人卫赞成加盟的大型神话武戏《白猿救母》,于11月4日在西安隆重推出、震撼上演,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陕西戏曲舞台,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据悉,该剧先期录像已经制作完成,将报送文化部,收入中国武戏资料典藏。


    以秦腔为代表的陕西地方剧种历经千百年的岁月洗礼,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秦腔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和传承秦腔艺术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然而,秦腔表演的唱、念、做、打等技艺技巧,手、眼、身、法、步等程式动作,都依赖于人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递,因此,以演出的形式对秦腔进行活态传承就成为当务之急。此次的《白猿救母》作为省文化厅非遗处以及省振兴秦腔办公室、省戏曲研究院重点推出的秦腔非遗传承剧目,便具有了非同寻常的示范意义。


    《白猿救母》属于“猴戏”门类。上世纪三十年代京剧武生李万春、李少春、张翼鹏、郭玉昆等都曾有过演出,但其后几乎失传。秦腔武生翘楚康少易,出身梨园世家,功夫技艺全面,主演代表性武戏多达三十余部,“长靠”“箭衣”“短打”与“出手戏”无不精通,以其“唱、念、做、打、摔、翻”之“大功”俱备艺惊梨园。


     康少易曾随京剧武生名角张小楼、京剧大家李万春学过《白猿救母》,将该剧再现于秦腔舞台,是他数十年的强烈愿望,直至霜染两鬓白发生!2013年4月,受文化部委托,由北京京剧昆曲振兴协会会长、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主持召开的“京剧武生行当教学研讨会”,点燃了抢救、传承、发展武戏的一把火。古稀之年的康少易备感振奋,他自己动手改编剧本,并易名为《白猿救母》,意在弘扬中华孝道,讴歌向善之心。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样式力求别开新面,以达抢救秦腔武戏、传承流派剧目之目的。


    陕西省文化厅对此项目高度重视,省文化厅“非遗”处和振兴秦腔办公室更是给予具体指导和大力支持,该剧排演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统筹运作,由小梅花秦腔团承当学习、传承和演出任务。三位国家“非遗”秦腔传承人披挂上阵,并聘请了国家级非遗项目京剧传承人、一级导演、一级演员康云翔与著名京剧演员及武戏传人庆子担纲执导,邀请了年高德望的国家一级鼓师、编曲王威先生为武戏司鼓,精英荟萃。在长达五个多月的排练中,老艺术家宝刀不老、雄风犹健,青年演员刻苦敬业、奋力拼搏,在摸爬滚打的超强度训练中,有三位演员身体受伤而无怨无悔,体现了坚忍不拔的献身精神。


    观看该剧演出,满台鲜活之气。形式上,京秦“两下锅”,武戏“风搅雪”,但不是混合而是化合,显得贴切自然、通顺流畅。艺术上,技巧有亮点,绝活放光彩,以艺带技,以情出戏,在武戏的骨骼上丰满了人物个性的血肉。戏中对各种兵器的广泛运用,应有尽有,频出奇招;群场翻打扑跌,气氛炽烈火爆;“挡子、出手”,大小筋斗,令人目不暇接。而康少易的表演,更见大家风范,他技巧娴熟,功夫老道,无论舞叉、弄棍,拟或耍锤、玩锏,股掌之间,游刃有余,尤其是“背身剑入鞘”的拿手绝活,更让人惊叹不已。小梅花团的“全武行”倾巢出动,更展现了秦腔新军的武功实力。整台演出,精彩纷呈,观众的鼓掌声、呐喊声、叫好声,一浪高过一浪,令人热血沸腾。一出《白猿救母》,为抢救和传承秦腔武戏吹响了号角,点燃了火炬,展开了大旗,闪现出古老戏曲方兴未艾的新曙光。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