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晚,我院大型秦腔现代戏《西京故事》,迎来了它的第100场演出。由华商报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联合承办的“《西京故事》公益演出暨百场庆典”在我院剧场隆重举行,省委副书记、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王侠致信祝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娄勤俭出席观看演出。国家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董伟特地从北京发来了贺电,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斌,省文化厅厅长余华青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数百名高校学生代表、农民工代表到场观看演出以示庆贺。
省委副书记、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王侠在贺信中高度肯定了《西京故事》在高校广大师生中产生的强烈反响,“《西京故事》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农民工生化、贴近当代大学生思想实际,特别是对进入城市的农村大学生心理变化过程的演绎,比较真实的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好教材。”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娄勤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道:“《西京故事》利用传统的戏曲平台反映时代的主旋律,讲述了现代故事,特别是反映了当代的现实生活,将农民工进城过程中与城市的碰撞通过秦腔表现出来。它用传统的秦腔表达当代的故事,反映各种矛盾冲突,发挥了秦腔独特的优势,令人激动。这个戏写得很细腻,我曾经也是民办教师,能够理解剧中父亲的角色;同时我也是从农村考入大学,走进城市,所以也能深深体会剧中甲成思想上的变化。剧中父亲罗天福脊梁三次折损三次接拢的情节,就是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人做任何事的时候,都要挺起自己的脊梁,扛起生活的担子,扛起社会的责任!戏中的树,反映了中国人的根——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这实际是中国文化的传统。这个戏对年轻人来讲,非常适合大学生观看。对老一辈来讲,则反映了很好的文化传承精神。《西京故事》演了一百场,在当代大学生中反响热烈,得到观众的认可,得到社会的认可,都是必然的。”
国家文化部艺术司并司长董伟在贺电中对《西京故事》大加赞誉:“首轮就达到100场的演出实践,已经充分地证明,《西京故事》是一出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戏。”他感叹道:“一个现代戏,一个地方剧种的现代戏,刚刚问世四个多月便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这在全国范围内都不多见,可赞可叹,可喜可贺。”
《西京故事》自创作之初起,便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扶持。在百场庆典仪式上,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斌讲道,“《西京故事》的巨大成功,再次证明了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道路的正确。”省文化厅厅长余华青说道,“我们的戏,只有得到老百姓发自内心的喜爱,才算是真正的成功,我们要倡导《西京故事》这样的戏曲创作发展方向,贴近现实、关注民声,给人以向上向善的力量。”
自3月7日《西京故事》惊艳亮相,便迅速红透古城,演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几个月来,“感动心灵、传递力量”的《西京故事》在全社会掀起一股“秦腔励志”的热潮,引发了各界观众“贴近人民,向上向善”的强烈共鸣,受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和我省等各大媒体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截至目前,网络评论已达数万条,自发上传的演出视频点击量超高,剧组接到观众送来的观后感、发来的电子信件近千封。投资仅150万元的《西京故事》,演出收入已超过200万,而联系包场的单位依然绵延不断,赢得了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