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曲时讯>剧院动态

现实主义题材戏剧创作发展的方向 《西京故事》撼动京城
时间: 2011-07-08          点击量: 2210

01.jpg

文化部蔡武部长与《西京故事》演员亲切握手。

  这部戏体现了我们以人民为主的戏剧导向,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希望、给人以启迪、给人以心灵震撼……这部戏是目前现实主义题材戏剧创作发展的方向。
                                                                    ——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部长蔡武

02.jpg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张维庆与演员亲切握手。

   这是中国农民的呐喊,这是自强不息的呐喊,这是与命运抗争的呐喊……中华民族正是有着这种追求真善美的传统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才能历经苦难而自强,饱经风雨而自立,前仆后继而奋进!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张维庆


   《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三个戏各有千秋,互补生辉,共同标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为中华民族21世纪的戏曲改革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仲呈祥


   《西京故事》绝对是近年来中国戏曲舞台上顶尖的现代戏中位列前茅的剧目。
                            ——中国剧协分党组原副书记、秘书长王蕴明


      这个戏对秦腔绝对是加分的。
                         ——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副主席季国平


   《西京故事》是一出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戏。
                                                     ——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董伟


    《西京故事》是这次文化部邀请来的20几台现代戏里拔尖的一台戏;陈彦是90年代后期至现代中国戏曲现代戏领域里成就首屈一指的剧作家。
         ——文化部原艺术司副司长、中国现代戏研究会会长姚欣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对我国当前的戏曲现代戏做出了特殊贡
献。
                                        ——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康式昭


      罗天福这个形象应该在戏剧史、文学史的发展中占有一席之
地。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原所长王安葵


      秦腔现代戏《西京故事》(陈彦编剧、查明哲导演、李东桥领衔主演),诞生仅三个多月,便已红透西安,一口气连演80多场,继而奉教育部、文化部两大部委选调,风风火火闯入京城,参加教育部“纪念建党90周年优秀剧目进校园”和文化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全国优秀现代戏展演”活动,在北京长安大戏院和北京交通大学天佑会堂共演出6场,好评如潮。

 

      60多位省部级以上领导、26所北京高校师生观看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前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部长、党组书记蔡武,全国人大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马启智,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张维庆,中宣部副部长申维辰,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陕西省副省长郑小明等领导,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张耕,中国文联原党组书记胡振民,原中国妇联副主席、中国女企业家协会会长赵地等60多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北京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26所北京高校学生与众多北京市民前来观看。
      无论是在长安大戏院还是天佑会堂,《西京故事》演出每每爆棚,偌大的剧场座无虚席,连过道处都站满了人。有许多人连看几场,一位名叫王小锋的中冶集团职工,带着一帮年轻人从北京交通大学又追到长安大戏院,一路跟踪观看,成了《西京故事》的铁杆粉丝。跌宕起伏的剧情和演员精彩的表演迅速拉近了观众与古老戏曲秦腔的距离,剧中人在命运面前不服输的精神极大地震撼了全场,既写意又生活化的舞台布景、豪迈大气的秦腔交响配乐,演员真挚动人的表演和高亢优美的唱腔使所有观众为之倾倒。场内忽而凝神屏气,忽而掌声雷鸣。剧终谢幕时,大家起立鼓掌,掌声每每持续10多分钟经久不息。成功地让皇城根傲慢的北京人和素以前卫著称的90后们走进剧场,且由衷地感动,显示了《西京故事》跨越了地域、剧种的,为从事各种职业、各个知识层次的观众群体所接受的强大的精神力量。

 

      蔡武:这部戏是目前现实主义题材戏剧创作发展的方向


      文化部部长蔡武给予该剧高度评价:“听说这是《西京故事》推出以来的第91场演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戏剧能有这样的成绩很少见。这部戏充满了大西北的特色,具有时代特征,戏中的矛盾冲突和人物内心的冲突刻画得非常深刻。这部戏也体现了我们以人民为主的戏剧导向,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希望、给人以启迪、给人以心灵震撼,相信这个戏会感动更多的人。”在回答记者关于“为什么在全国众多剧目中选调《西京故事》进京演出”时,蔡武部长说:“《西京故事》是从全国选出的28台优秀剧目中非常有特色的一部戏,这部戏关注现实,表达民声,又具有鲜明的西部特色。这部戏表现了社会现状,没有回避社会矛盾,将城乡之间的差距等社会矛盾都展现了出来,表现了人民群众追求善良、诚信的美好品质,给社会矛盾、浮躁的社会现状开出了一剂良药,对年轻一代也很有教育意义,这部戏是目前现实主义题材戏剧创作发展的方向。”

03.jpg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叮嘱李东桥注意劳逸结合,保重身体。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盛赞这是一部催人泪下,感人至深的好戏:“我看到好多人在看的时候落泪。这个戏无论思想性、艺术性还是观赏性都很强,极富教育意义,我已经看了两遍,我还想看第三遍。再次感谢你们带来如此优秀的剧目。”
      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谷公胜说:“这个戏精气神很足。剧中的唐槐、紫薇树,作者构思的不仅是有形的树,而且是无形的精神,具有象征意义,象征了民族的根基、民族的精神,特别对中国当代年轻人民族精神的教育,尤其在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生存家园这一点上,难能可贵。”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张维庆写信大加赞誉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张维庆看完演出后,也发表了激励人心的讲话,给予该剧高度赞誉。翌日,又给该院院长陈彦写来热情洋溢的亲笔信,长达25页的信完全用潇洒飘逸的毛笔字写成,思维缜密,激情四溢,体现了张维庆主任深邃而又广泛的思考,传递了他对《西京故事》的厚爱及对秦腔事业的关爱之情,信中写道:“《西京故事》通过罗天福一家进城打工的梦想与现实,反映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反映得刻骨铭心,真实可信,回味无穷。深刻地揭示了当代‘农民工’创业的艰辛历程、矛盾、冲突和最终抉择,并以罗天福悲凉激昂的唱腔使其得到淋漓酣畅的表达,有喜悦,有痛苦,有委曲,有愤怒,有无奈,有坚韧,更有经历风雨洗涤之后的觉醒和呐喊。这是中国农民的呐喊,这是自强不息的呐喊,这是与命运抗争的呐喊,故而也是呼唤真善美,去假恶丑的呐喊。中华民族正是有着这种追求真善美的传统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才能历经苦难而自强,饱经风雨而自立,前仆后继而奋进!”

       北京高校学子及北京市民为《西京故事》热烈鼓掌

      曾经作为北京知青在陕北插队的老太太孙国庆,每天都赶到长安大戏院,连看三场,赞不绝口,说自己使劲鼓掌把手都拍疼了。北京丰台区一个网名叫“兰妹妹”的年轻女孩,天天提前到剧场,忙前忙后帮工作人员发说明书,只是为了让人把她带进场看戏……
      家住北京朝阳区的“思秦”是陕西籍,但以前对秦腔很陌生。观看《西京故事》后第二天,他在网上发表了几千字的观后感,文中写道:“这是一部成功的戏!因为一部好的戏剧能打动人心,揭示出一些社会现实问题,发人深省。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罗爸爸,一个坚毅、纯朴、乐观的老农民,看第一眼,就让我想起了我的老父亲,古铜色的脸,佝偻的背,倔强的腰杆!记得最清楚的台词是:我们虽然穷,但是做人还是有下数的!这句话,从小就听父母说,一直到它深深地刻到我的骨子里,再也抹不掉!我的父母一生清贫,但是我敬重他们,他们不仅尽自己所能养育了我们,还给了我这人世上最美好的东西,那就是一颗正直、坚毅、善良的心。这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就像那棵背景里的古树一般,静默,却永远存在永远屹立……”
      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大三学生肖欣说:“这个戏用传统的文化表现形式表现了当代突出的诸多问题。看戏过程中,我三次湿润了眼睛。”北京城市大学的石凌开向演员送上鲜花,因为“这个戏让我学会了勇于承担”。
同学们看完后,纷纷在微博上留言。来自北京城市学院的“lvyang”说:“看完《西京故事》回到宿舍,满脑子都是里面的经典动作和主题音乐。”北京吉利大学的陈振国留言说:“看《西京故事》,感慨万千……甲秀,好姐姐,真想有你这样的姐姐……”
      很多师生看完后兴奋地讨论,“没想到秦腔这么好看!”“我们祖祖辈辈的那股子精神,全在剧中那个主旋律里面了!”

       文化部艺术司举办研讨会对《西京故事》给予高度评价

      7月5日,文化部为《西京故事》举办了专题研讨会,10多位戏剧界权威专家出席并发言,从主题内涵、二度创作、舞台呈现等各个角度予以分析品读和高度肯定,表达了对该剧的一致赞赏。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原所长王安葵认为,《西京故事》塑造出了一些人们心中有,但笔下无的人物,尤其罗天福这个形象,应该在戏剧史、文学史的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具有特别的典型意义和很深刻的文化内涵。
中国剧协分党组原副书记、秘书长王蕴明认为:“《西京故事》绝对是近些年来在中国戏曲舞台上顶尖的现代戏(当然不是一台,但也不是很多)中位列前茅的剧目。”
      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副主席季国平说,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现代戏三部曲”一部比一部精彩,这是很难得的。这个戏有撼人心魄的情感力量和道德力量,唱的是西北人的坚强,西北人的脊梁,剧种与剧目结合的这么巧妙这么有机,产生的效果这么强烈,这么突出,它对秦腔绝对是加分的。
      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康式昭说,“从《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再到《西京故事》,陈彦的‘西京三部曲’写的都是西京人的生活——《迟开的玫瑰》写的是城市市民,《大树西迁》写的是知识分子,《西京故事》写的是进城的农民。三部戏都非常好,各有特色。论精神的震撼力、感情的冲击力,应该首推《迟开的玫瑰》;从文化内涵的厚重,应该属《大树西迁》,写知识分子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文化内涵厚重;《西京故事》距现实生活特别近,所触及的面更宽,引发人们思考的东西更多。从‘西京三部曲’来看,陈彦对现代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对我们国家当前的戏曲现代戏也做出了特殊的贡献。我祝贺他们,也很崇敬他们。”
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研究院原院长黄在敏认为,这是一个敢于直面社会、直面生活、直面人生的剧本,它抓住了当时中国社会农民工这个命运攸关的重大问题,戏里始终存在一种精神,对在现实漩涡里生活的人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生活方式和有价值的思考。
      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周育德说,《西京故事》确实是把最大的精力放到现实问题上,关注民生,关注现实,关注老百姓,而且做得这么好,把中国老百姓埋藏了很深、很久的改变命运的渴望在舞台上燃烧起来了,我很钦佩。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仲呈祥介绍了不久前到陕西视察调研的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等人观看《西京故事》的反映,他说:“孙部长很精辟地说,这是一部写当下人民群众精神生态的好戏。这样的戏太少了!这样的戏太好了!我觉得孙主席的定位,点到了这个戏最有价值的本质。中央美术学院的老院长、最有名的油画家靳尚谊先生说,像这样表现一个国家、民族精神建构的有力度的戏,已经久违了。中宣部副部长高俊良同志看完之后说,这个戏太好了,出乎我意料的好。赵维绥副部长看完直叫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同志看过之后,第二天让他夫人和儿子全家人去看。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同志,看了后直翘大拇指,他说我们现在搞文化建设,特别要重视这样的戏。全国政协常委、文物出版社名誉社长孙士澍说,这是他看过的现代戏里最好的一部。这个戏写的很深刻,也很真实,体现了一种非常好的创作思维,写人的一种精神演进的轨迹。《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三个戏各有千秋,互补生辉,共同标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为中华民族21世纪的戏曲改革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董伟说:“这部戏是一出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戏。首轮就演出了91场的演出实践,已经充分地证明,人民群众欢迎这个戏。最为可贵之处是,它写了人,尤其是把目光向下,写了基层的人,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做出了贡献的大批农民,所以能够引起不同层面方方面面观众的关注和喜欢。”
《中国戏剧》主编赓续华说,这个戏是编剧陈彦、导演查明哲、主演李东桥三个男人一次成功的碰撞,表现了草根的力量、草根的性格、草根的生命。
      文化部原艺术司副司长、中国现代戏研究会会长姚欣认为:“《西京故事》是这次文化部邀请来的20几台现代戏里拔尖的一台戏;陈彦是90年代后期至现代,中国戏曲现代戏领域里成就首屈一指的剧作家。所以我也在策划在将来开研讨会,重点研究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现代戏发展道路和陈彦创作成就。我希望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成就、陈彦创作经验能够得到更大的发扬,来推动戏曲界的大发展、大繁荣。”

 

04.jpg

郑小明副省长在省文化厅余华青厅长陪同下到后台看望慰问演职人员

  郑小明副省长给剧组带来了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和激励

      如果说,《西京故事》演出火爆的剧场效果,让剧组所有人都精神振奋的话,来自省委省政府的关爱更使大家热血沸腾。7月3日下午,郑小明副省长在省文化厅厅长余华青陪同下来到了后台,看望了正在进行演出前准备的全体演职人员,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我受省上领导委托专程到京来看望和慰问大家!近几年,戏曲研究院打造了好几台经典剧目,为陕西赢得了荣誉!你们之所以能够不断出新剧目,是因为你们创作上追求精品,贴近老百姓,反映社会问题,又注重人才,有领军人物,有完备的人才梯队,不断创新,才赢得了市场、赢得了观众。《西京故事》主题深刻,反映了时代的特征,从排练到现在演到了北京,已经90多场了,说明得到了观众充分的认可。不仅百姓看得感动,领导看得也感动,领导还让子女来看,这就是这个戏的魅力。”郑省长嘱咐大家:“你们到北京演出,代表的是陕西文化的形象,陕西文化人的形象,也是陕西的形象。所以一定要把剧演好,要把陕西人的精神表现出来。”他关切地叮咛:“北京天气炎热,大家连续演出,一定要让大家生活上不受委屈,我走时,娄省长交代一定要表达这个意图,落实好大家的生活。”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斌也专程到北京剧组驻地看望演职人员,并转达胡悦部长的问候,鼓励大家要克服困难,搞好演出。省文化厅副厅长顾劲松出席了研讨会,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齐雅丽、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刘向阳始终随团指导工作。
     “《西京故事》能走到今天,是省委、省政府领导关注,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扶持的结果。自创作之始,《西京故事》便被省委宣传部评选为戏曲类重点资助项目,在整个创作排练过程中,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更是始终予以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使其得以顺利搬上舞台。到今天《西京故事》已经演出92场,一路走来,我们一直能深切地感受到省上领导和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以及媒体朋友等方方面面对这个戏的强力推动,这些我们都铭记在心。今天的慰问,更让我们深受激励,备感鼓舞,这将会成为我们完美呈现剧目的强大动力。”陈彦院长代表剧组对领导们的关爱表示感谢,表达了全体赴京演职人员的心声。

      目前,《西京故事》已经载誉而归,即将重续在西安的演出进程。 

   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文化部部长、党组书记蔡武看完《西京故事》后的讲话(7月3日)

      我从院长了解到,这是你们这出戏的91场演出。一部新戏,在三个月的时间里能演90多场,这在我们现代戏历史上是比较少见的,首先表示祝贺。这个戏的题材、主题、表演都很有特色,充满了大西北的乡土气息,又非常有时代感,揭示了非常深刻的主题,在我们国家社会转型、社会转轨的社会大背景时期,所发生的社会矛盾,人的内心冲突,地区冲突,反映现实非常深刻。据说这个戏在大学生中演的时候,大学生都很受触动,很受感动,向你们表示祝贺,这是我们现代戏的发展方向。我们现在提出要关注现实生活,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是希望我们的艺术、我们的戏剧要反映社会生活,体现时代特色,反映老百姓所思所想,就如戏里所唱“不管日子过得顺当还是恓惶,这一股气力从来没有塌过腔”,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希望、给人以启迪、给人以心灵震撼,相信这个戏会感动更多的人,让我们大家齐心协力,一起来经历转轨时期的酸甜苦辣,共同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是一个有光荣传统的戏曲院团,从延安时期,30年代就在用戏剧参与革命。近几年来,更是在戏曲发展史上做出了很多成绩,也作出了很多贡献。现在我们正处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中,相信陕西的戏剧,相信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一定会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群众、无愧于历史的精品力作,来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祝贺你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以下为蔡武部长随后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谈话):

      我们现在的戏曲发展,就是要关注人民的生存方式,关照现实生活,反映时代特色,表达人民心声。陕西的《西京故事》,提出的问题都非常有特色,看过的人都感到很受震撼,充满大西北、陕西厚重的历史感,特征鲜明、地方戏曲特点鲜明,这是它生命力的表现。既继承和发扬传统,把文化底蕴特征写出来了,又关照现实生活,有很强的时代特征,而且内容又表现的是老百姓的事情,符合现代艺术的“三贴近”原则。它也不回避矛盾,无论是社会的冲突、人们内心冲突、城乡之间的差距带来的冲突、转型时期的冲突,并在处理这些冲突之中,传递出优秀的民族传统、民族精神,给老百姓正面的价值追求,给人以鼓励与希望,非常积极向上。这个戏反映了很深刻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价值观,蕴含了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问题,追求善良、诚信、吃苦耐劳、艰苦奋斗,针对社会转型期间的许多矛盾开出了一剂药方,或者说给了人一杯清凉茶,对于年轻一代的成长、对于两代人之间的理解,有很好的作用。这个戏很感人,相信经过不断打磨,经过时间、观众、市场的检验,它一定会更好。

       张维庆主任致陈彦院长的一封信

       按:7月2日晚,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原国家计生委主任张维庆光临长安大戏院观看了我院创演的大型秦腔现代戏《西京故事》,看完演出后,张维庆主任发表了激励人心的讲话,给予该剧高度赞誉。翌日,又给我院院长陈彦写来热情洋溢的亲笔信,长达25页的信完全用潇洒飘逸的毛笔字写成,传递了一位共和国老部长深邃而又广泛的思考,思维缜密,激情四溢,使人感动,也必将会对我们今后的艺术创作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2009年,张维庆主任观看秦腔《大树西迁》后曾致信褒奖,让我们倍受鼓舞,此次又再次秉笔,表达了张维庆主任对民族精神的呼唤,对《西京故事》的厚爱及对陕西文化、秦腔事业的关爱之情。经张维庆主任同意,此信可以公开发表。现将张维庆主任的信附录于下:

 陈彦同志:

      秦腔现代戏《西京故事》又是一部让人看了激情满怀、催人泪下的好戏,又是一篇凝聚您的心血和思考的佳作。《西京故事》通过罗天福一家进城打工的梦想与现实,深刻地揭示了当代“农民工”创业的艰辛历程、矛盾、冲突和最终抉择。一滴水见太阳,通过一个普通“农民工”家庭反映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反映得刻骨铭心,真实可信,回味无穷。文联的同志评价说该戏接地气,紧贴生活;接人气,血肉丰满;接天气,大美精神,是十分贴切的。
      当今社会,真善美与假恶丑相互交织,鱼龙混杂,一方面物质财富有了巨大增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改变;另一方面,生态环境还在继续恶化,贫富差距还在不断扩大,社会风气还在日渐下滑。一切向钱看,向权看的权利趋动;诚信缺失、道德失衡、社会失序、潜规则盛行的生存现状;普遍存在的报喜不报忧、弄虚作假、买官卖官、奢侈浪费、八股文牍之风等。各种社会矛盾还在积累的过程中,看不清这一点,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西京故事》敢于面对社会矛盾,勇于揭示“农民工”这一阶层面对的社会矛盾、心理冲突和艰难抉择,以罗天福悲凉激昂的唱腔得到淋漓酣畅的表达,有喜悦,有痛苦,有委曲,有愤怒,有无奈,有坚韧,更有经历风雨洗涤之后的觉醒和呐喊。这是中国农民的呐喊,这是自强不息的呐喊,这是与命运抗争的呐喊,因而也是呼唤真善美,去假恶丑的呐喊。中华民族正是有着这种追求真善美的传统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才能历经苦难而自强、饱经风雨而自立、前仆后继而奋进。   
      人们熟视无睹、司空见惯的现象短时期内的确难以改变,使不少人感叹有看法没办法。但我以为多数人和老百姓的心里,总有一颗星,一颗闪烁真善美光芒的星;总有一杆秤,一杆衡量政府、社会和官员优劣得失的秤;总有一根绳,一根千年不断编织又不断扬弃的道德底线和准绳。从古至今,人民始终是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源泉,人民永远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人心向背从来都是政权兴衰的晴雨表和试金石。特别是对农民和“农民工”怎么看,是一个根本问题。中国历史上数百次农民起义都是王朝更替的主力军;中国现代史革命的成功,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农村包围城市的农民武装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石,就是土地改革,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改革开放的历史新一页,就是广大农民踊跃实践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异军突起,就是新一代农民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推动工业革命的重要力量;当代农民工大量进入城市务工经商,就是城市繁荣、国家强大、人民安康的文化新军和产业大军。目前社会中发生的种种矛盾和困惑,以及种种不该发生的问题和事件,都与如何认识农民和“农民工”有关。《西京故事》深刻地认识并真切地反映了这个问题,这是它备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里,我还想谈谈对您的看法。您是一位称职的好院长,可谓“人才难得”。您创作的《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和《西京故事》被称为秦腔现代戏“三部曲”。作为院长,您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洞察社会,关注民生,潜心创作,反映现实,文笔犀利,寓意深远,锋芒所向,为百姓和小人物讴歌,并且矢志不渝,屡屡精作问世,实在难能可贵。在您的带领下,又形成了一支勇于改革、敢于创新、坚守信念、辛勤耕耘的团队,更是可敬可贺。秦腔戏曲研究院已经成为推陈出新的摇篮。有一个基地,有一个好院长,有一批像李梅、李东桥等的优秀演员,有一支坚强团队,我相信,秦腔、眉户、碗碗腔等古老的剧种就像千年参天大树,会更加枝繁叶茂,永葆青春。
      人们常说,一部好书,可以影响和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一部好戏何尝不是如此,特别是对正在成长中的年轻人。我真的希望《西京故事》三部曲能得到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是金子就会发光,时间愈久,光亮愈强!目前靠巨资产业炒作的所谓“东西”,不过是昙花一现,不值一提。还是花功夫去扶植具有生命力的文艺奇葩吧!
      有感而发,信笔疾书,如有不妥,还请纠正。
      顺祝
      康福

                                                                             张维庆
                                                               二○一一年七月三日京都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