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曲时讯>戏曲新闻

戏曲行头不可“张冠李戴”!
时间: 2019-07-11          点击量: 4302

行头,古代对戏曲服装的称谓,沿用至今。元人散曲《淡行院》,描写一个演出水平低劣的戏班,有“唵囋砌末,猥琐行头”等语,可知这种称谓,在金、元时代已有。也可用以泛称一切戏曲演出用具。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戏具谓之行头。行头分衣、盔、杂、把四箱。”在戏曲史上又有“江湖行头”、“内班行头”、“私房行头”以及“官中行头”等名目。


QQ图片20190711221733.png


江湖行头


为一般无固定戏主、四处流动演出的,民间职业戏班所用的行头。清代昆曲的江湖行头,如扬州画舫录》所记,分衣、盔、杂、把四箱。其衣箱中,又分大衣箱和布衣箱。盔箱包括各种髯口、鞋靴、面具、乐器以及部分砌末。把箱包括刀枪把子、銮仪器仗。后来戏曲的服装更丰富,衣箱分为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这类民间戏班限于经济条件,一般只有一副行头,如遇扮演三国一类袍带戏,蟒、靠不敷应用时,只能照顾主要人物。


QQ图片20190711221748.png


内班行头

《扬州画舫录》称:“盐务自制戏剧,谓之内班行头。”内班,是以扬州大盐商为戏主的戏班,备皇帝南巡时承应演出。其行头一般较为豪华,有各种特制的衣装、砌末,如小张班《牡丹亭·游园惊梦》有“十二月花神衣,价至万金”;百福班演《西游记·北饯》有“十一条通天犀玉带”。盐商借此卖弄阔绰。内班行头中也有一些好的创造,如设有各种“全堂”,演《琵琶记》的请郎花烛用红全堂,《风木余恨》用白全堂,有意识的运用色彩来渲染气氛。


QQ图片20190711221803.png


私房行头

是演员个人自备的行头。乾隆年间,秦腔演员魏长生曾自备头饰(《日下看花记》);昆曲演员巧官,"为纱帽小生,自制宫靴,落落大方"(《扬州画舫录》)。这是私房行头的滥觞。其盛行则在近代。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晚近虽二路脚色,皆有私行头,以旦脚、小生为甚。"有了私房行头之后,就把戏班公用的行头称为"官中行头",有的剧种称为"堂众行头"。私房行头的兴盛,同主要演员收入较高有关。一些经济收入高、艺术上有追求的演员,就在装扮上有自己的特殊讲究,戏装行业的设计、制作人员,往往结合演员的意图,在服饰的质料、色彩、样式、花纹方面作种种创新。除职业演员外,某些戏曲业余爱好者(票友)也自备若干新颖行头,作串演之用。


QQ图片20190711221816.png



行头的分类除了来源颇为讲究之外,在行头穿戴上也是有规程的,穿戴规程所要表现出来的内容,乃是通过盔头、戏衣、戏鞋以及其他行头的样式、色彩、花纹、质料和着法来传达给观众的。



举个例子


↓↓↓

盔头

盔头大体分冠、盔、巾、帽四大类

冠,多为帝王、贵族的礼帽

盔,为武职人员所戴

巾,多为软件,属于便服

帽类最杂,自皇帽至草帽

有硬有软,名目繁多

但这种分类是相对的

另外根据盔头所标志的角色身份又有许多品种


“盔头”分类

↓↓↓

分为皇帝戴的九龙冠、皇后戴的凤冠、太子戴的紫金冠等7~8个品种;

分为元帅戴的帅盔、大将戴的将盔、关羽戴的夫子盔、项羽戴的霸王盔等20多个品种;

分为皇巾、相巾、文生巾、学士巾、武生巾、员外巾等近30个品种;

分为公帽、侯帽、纱帽、僧帽、红缨帽等20多个品种。



又如帽翅

↓↓↓


各种上层人物所戴的冠帽

在翅子的样式上

基本分三类

即向上、平直、向下

这是区别他们身份的明显标志之一


QQ图片20190711221836.png


一般文官戴的帽子如方翅纱帽、尖翅纱帽、圆翅纱帽、桃叶翅纱帽,都是用的比较平直的翅子。宰相戴的相貂是个例外,也用了平直的翅子。其他非官员戴的或官员在私下戴的各种巾帽,除了地位的区别,某些冠服样式还有褒贬的作用,如方翅纱帽,一般为生角所扮的正直的官员戴,故称“忠纱”;尖翅纱帽则多为净角所扮的奸诈官员所戴,故叫“奸纱”;丑角扮的贪官污吏则戴圆翅纱帽,翅子的花纹有的索性做个铜钱,以象征其鱼肉人民,故也叫“金钱翅”。


QQ图片20190711221849.png

方翅纱帽▲


QQ图片20190711221901.png

金钱纱帽▲



在传统戏曲中任何角色的穿戴均有规矩,并遵循“宁穿破不穿错”的原则,行头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无论是盔头、戏衣、戏靴都有自己的一套讲究,虽然有着众多规程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从宋、元、清后期到建国之后戏曲的行头是不断在变化和完善的,直到现在行头已经成为中国戏曲研究的一个重头戏。


转载/陕西戏曲广播


-  END -

QQ图片20190421061324.png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