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曲时讯>剧院动态

看完《红色娘子军》他们这么说
时间: 2019-11-07          点击量: 3339
成熟的戏曲导演,必然排出成功的戏曲佳作! 发挥戏曲唱念做打综合优势,充分展示碗碗腔雅美的音乐特色。尤其字幕打出板式曲牌名称,体验了导演心目中戏为民唱的亲民艺术观。有机吸纳舞剧造型美的艺术元素!

1.音乐是戏曲的灵魂,感谢作曲和全体演奏的才子才女,在该剧中展现了“原汁新味"的碗碗腔。仅举清华喝椰水时的击乐“干轮"感情效果,唯戏曲莫熟,太感人了!
2.从剧院科班推出青春版碗碗腔红色娘子军,让时代让社会看到研究院后继有人,一台青春亮丽的演艺群体,一群规范而有灵气的戏苗子在茁壮成长,令人欣喜!再次感谢掌门人的决策,感谢导演的用心与才气,感谢作曲的戏曲功力与灵气,感谢幕后老师及全体乐队午美同仁的奉献精神与整台呈现的融融人气!
该剧是一部传承研究精品华剧的力作!是国家重点剧院承上启下的正确艺境!
建议1.女连长唱洪常青身世,可修改的空间很大!选编更感人的情节,更符合戏曲美妙的韵律。
2.清华唱腔有音域有旋律有节奏,应在碗碗腔委婉揉肠的韵味上再请教先辈。
3.清华的重点唱腔伴奏可突出三大件的“包腔”效果特色。
4.清华在南霸天杖击倒地后起身愤抗的造型,应艰难挣扎而示反抗的形似动作更真实感人。
5.戏应精益求精,演员更应注重表演细节与声腔道白的精准,如:清华在说“叫敌人有来无回“的“回”字力度不够,虽是一个字,但它是人物成熟的体现!
6.男匪女兵对打中,用小军鼓很有新韵,如能以小战鼓"轻声"伴军鼓,将更显古调新韵。
言尤未尽,现场观感,正确与否,仅供参考!
易俗社原社长 冀福记

QQ图片20191107094555.png

10月29号晚,应好友温喜爱之约,到省戏曲研究院剧场看新排的碗碗腔《红色娘子军》。已经好久不进剧院了,这次来看戏也是感慨万千。这个剧的剧情早就了然于心,没有期待和悬念。看的是表演。这次是研究院学员班演出,青春靓丽自不必说。当一袭红衣红鞋的吴清华出场时,很惊艳。但她的整个动作給我的感觉是芭蕾动作的痕迹太重,后来才逐渐消失了。她的嗓音不错,扮相也好,很胜任。扮演洪长青的演员唱作都不错,就是个头有些低,不够高大上。倒是南霸天的扮演者形神俱备,嗓音洪亮,是黑头的行当,该演员应当大有前途。
让我没想到的是,这部戏里竟有几近一半的武戏场面,出手之精彩是我多年没有见过的。武戏在地方剧种里不被关注,尤其是碗碗腔,很少有武戏。这部剧里演员的群体武功真是可圈可点,让人惊叹。他们不是单一的打斗,往往是群体相对,集体出手,好像个个身怀绝技,身手不凡。包括吴清华的扮演者,功夫真是了得!这让我感到了后生可畏!一直认为戏剧不景气,后继乏人,看了这台演出,我深感后继不乏人!而且就前辈而言,可能在唱作方面各有独招,在功夫方面还真不如这些青年人。
再是乐队。我看到乐池里的乐队,很惊奇。因为这些年偶尔看戏,都没有乐队,多半放的是录音,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到底是戏曲研究院,无愧为陕西戏曲的老大哥,真枪实弹,令人感佩。这是对艺术的执著和敬畏!
我认为有些美中不足的是,碗碗腔的元素似乎少了一点。碗碗腔以细腻婉转见长,似乎更适合抒情委婉的剧目。这个戏铿锵有力,尚武,不易突出碗碗腔之所长。所以在我这个外行看来,似乎更像秦腔。

 雒福秀(文艺评论家张静波夫人)

QQ图片20191107094608.png

女士做客我院《戏曲微学堂》现场照

 

《红色娘子军》这次能作为第十期学员培训班碗碗腔剧种的开蒙戏,让这么多同学们传承这个优秀剧种,是非常可喜的一件事情,首先我要给李梅院长点赞!这个决定非常英明。同学们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把这么一出大戏搬上舞台,很不容易。我们老三团曾经演的时候,同志们大多没有基本功,而这次的同学们坐科七年,导演巧妙的扬长补短,在动作方面、翻打方面丰富了剧目,更具有可看性。学生们在舞台上得到了锻炼,整体都很好。有了碗碗腔传承小组老同志的参与,也有了谦虚上进的孩子们,这出戏可以说很好的继承了下来。以戏带功完成到这个程度很不容易,老同志们功不可没。这次看了演出之后觉得非常可喜、可贺。美中不足的是孩子们在唱腔、白口方面有所欠缺,希望孩子们能克服这个问题,巩固下来,继续进步!

                                     戏曲表演艺术家  王毓娴


QQ图片20191107094639.png王毓娴做客我院《戏曲微学堂》现场照

我是一名老观众了,而且是《红色娘子军》的老观众,我是看着李瑞芳和温喜爱的戏长大的。我和二团的演员都很熟悉,和老三团的演员相对陌生,但是对剧目很熟悉。这次是敏腔传人李凤云老师请我来看演出,戏曲是角的艺术,我看戏比较有选择性,不是所有人的戏我都买账的。看完之后被戏所深深吸引,感触良多。当晚演员一亮相给我的观感就是震撼。第一个感受就是这出戏导演下了很大的功夫,第二就是音乐上很好。李梅院长让我很敬佩,20岁的学员搭配80岁的老师,说真话能搭成这个平台很不容易,戏曲人的传承精神让我感动。老艺术家们是戏曲剧院的宝,一定要把这些宝藏挖掘出来,传给下一辈。青年人在艺术造诣上没有突破性创造的时候,一定要脚踏实地的去继承传统。

                                                        

李正敏先生孙女 李萍


QQ图片20191107094652.png

 

感谢信

   

昨天(10月26日)晚上, 碗碗腔经典剧目《红色娘子军》 首场演出,我满怀激情地观看了这难得一见的碗碗腔经典剧目。学员们能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把这么经典剧目很好地完成并呈现给广大的观众,这让我们这些普通的碗碗腔戏迷无限感慨。“一滴汗能换来一份光荣”,这个成绩是院领导、导演、碗碗腔传承小组的老师们、以及学员班的教练、全体学员的辛勤努力汗水换来的。
这个从延安战争年代走来的具有红色基因的光荣院团,自始至终保持着一颗为谁歌唱、为谁服务的理念。演员离不开剧团,剧团离不开剧目,而剧目离不开观众。院团要像《红色娘子军》里边唱的那样,“深根扎在群众的土壤内、才能够茁壮成长经得起台风吹”,把艺术之根深深地扎在了戏迷观众的心田里、扎根在观众广袤深厚的土壤内,才能够永葆青春活力、永远向前。戏曲研究院坚持为人民演戏,始终把观众装在心里,让我们感动。
最后,祝贺碗碗腔《红色娘子军》演出活动圆满成功。碗碗腔《红色娘子军》在研究院上演,让我们这些碗碗腔戏迷非常开心。这部剧势必会掀起一个碗碗腔热,我们这些碗碗腔铁杆戏迷也会卖力为这部戏吆喝,扩大碗碗腔的影响力,让更多人喜欢这个剧种。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戏曲研究院,祝愿剧院越来越好!
                                            
        碗碗腔戏迷  福星(网名) 

编辑/梁雨唅

审核/贺建忠 李文瑶

-  END -

QQ图片20190516154906.png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