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曲时讯>剧院动态

追思张晓斌先生
时间: 2020-05-23          点击量: 17638

QQ图片20200523233231.png

张晓斌先生于我院建院80周年晚会舞台上的留影


张晓斌先生于2020517日因病不幸去世,作为陕西戏曲界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他的去世让戏曲界人士十分哀伤。大家纷纷发来文章,向张晓斌先生表达了哀悼之情。

 冀福记(国家一级演员、著名编剧、西安易俗社原社长)

QQ图片20200523233249.png
陕西戏曲广播专家团队出席五周年庆典演出,左起:张岘、张晓斌、王军武、王国杰、冀福记、李倩

和晓斌同志有半个世纪的友情,多年来我们俩互敬互爱。在我看来,晓斌是一个全能的艺术冠军。专业的、有单项成就的艺术家多的是,但是集演员、导演、编剧、主持人、著书身份等为一身的不多。他勤奋好学、待人真诚、坦荡舍得,对工作认真负责并且执着。可以说,他是一个求索的人、一个有为的人、是让人们怀念的人。他离开了我们,我心里是说不出来的一种怀念和留恋,感到我们西北的秦腔界失去了一位重要人物。在某种程度上,他是用自己的言行、艺术思考和才华,自觉或不自觉地站在时代的最前列,在艺术领域不停地探索。环境也决定人一生的前途和命运,我觉得在晓斌的身上,也体现了研究院这个秦腔学府对人才的培养和支持以及对人才才华的发挥。研究院提供了一个多元型的、文化型的、知识型的环境,使他成为真正的艺术家。再次愿他一路走好。

 

杨居礼(原西安市文广新局艺术处处长、西安市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

QQ图片20200523233313.png

杨居礼《“剧坛博士”张晓斌》载于《当代戏剧》2019年第3期。

张晓斌老师是我十分敬佩的一位艺术家,他学识渊博、能力超常、才华横溢,而且为人热情、忠诚、大气,是我省屈指可数、德高望重的戏剧专家。他的逝世是戏剧界的一大损失,令广大戏剧工作者和戏迷朋友无限缅怀。

张老师乐于助人,只要求到他,无不尽心尽力。他虽是省上的大专家,但对我们西安市的戏剧活动也非常支持。2014年我市举办全市秦腔“石榴花奖”电视大赛,当时我在市文广新局,和市电视台闫小康主任负责这项工作。到了大赛颁奖演出环节,我请来他帮忙策划并主持颁奖晚会。因为张老师经常给省市有关部门策划重大文化活动并主持晚会节目,很有影响,很有高度。张老师很快写出了方案,并将主持词都帮着写好了。按照张老师的策划方案和现场张老师妙语连珠的主持,晚会高潮迭起,美不胜收。观众纷纷赞扬说:“档次很高,非常成功”。我听到观众这些反映,脸上顿添光彩。岂不知,这都是大家的功劳,尤其张老师付出了很大的心血。今天想起这事,我非常怀念敬爱的张老师。

       

李梅(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QQ图片20200523233328.png

2020年5月17日20时41分,国家一级编剧、戏剧评论家、著名节目主持人、敬爱的张晓斌老师永远离开了我们。今天是张老师的头七。
5月17日上午,我与院里几位同志一起去医院看望张老师,看到病床上躺着的这个人,紧闭着双眼,无助地张着嘴,大口喘息着。“张老师……”,我轻声呼唤着,张老师仍旧没有睁开眼睛,但泪水从眼角滑了下来。我始终无法将眼前这个人与昔日豁达开朗博学睿智的张老师联系在一起,实在不忍再看,背过身去,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了下来。没想到,这竟是我与老师的最后一面。
离开医院后,因为要准备赴京参加两会,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按照相关安排与要求,与其他委员集中在一起,在接受核酸检测后,就不能随意离开住地。谁料,当晚张老师就永远离开了我们。得知噩耗后,我的心里一阵刺痛,在宾馆里整夜辗转难眠,始终不愿相信张老师已经逝去。带着没能亲自送老师的愧疚,久久浮现在我脑海的是始终是舞台上幽默机智、从容洒脱的您;案几旁时而凝神沉思,时而奋笔疾书的您;生活中不计得失、乐于助人的您……张老师,您可知道,学生们都想您了啊……
年少学戏时,其实我与张老师之间的联系并不密切。在我的眼里,张老师不仅是戏曲界的行家里手,而且是多面手。他不但能演戏、会编戏,而且还懂院团管理。特别是,作为一个西北地区家喻户晓的著名戏曲主持人,他能用自己手里的这只话筒随时随地宣传戏曲。那时我们就认为,老师无所不能,是我们抬头仰望、诚心崇拜的偶像。但是,张老师对我们这群学生却没有明星那样高高在上,拒人千里,反而对我们格外爱惜。张老师常说,小小的娃能离开家人来学戏,吃苦受累不容易啊!既然来学戏,就扎扎实实好好学!戏曲将来的希望就在你们娃娃们身上!
时节如流,岁月不居。转眼间,我由一个刚进剧院学戏的小丫头,逐渐成长为一名戏曲演员。在上级领导和剧院同事的信任和支持下,我也走上了管理岗位。从一名演员到一位管理者的角色转换,让我一度惶恐的同时,更感责任重大。人们常说以单位为家,是为了表现对单位的热爱和付出。然而,剧院对于我们从小就在这里成长、终身在这里为自己事业奋斗的人来说,家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我们的情感空间,责任空间。有幸的是,在这个大家庭中,始终有像张老师一样的前辈艺术家做我们坚强的后盾,让我们在前行的道路上底气更足,意志更坚!
作为剧院的一员,已经退休的张晓斌老师人退心不退,但凡剧院有需要,无论是担任主持,上台表演,还是书写楹联,改编剧本,他从来不计得失,有求必应。单就剧本改编而言,近年来,张老师临危受命,先后为剧院整理、改编了《洪湖赤卫队》《中国魂》《太尉杨震》三部本戏。大家都知道,现在有质量的剧本行价动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而张老师为剧院改编的剧本分文不取!用他的话说:“娃们能把戏曲事业撑持着不容易,只要自己还有力量,能帮就要尽力帮。”这是一个从事戏曲工作的人对自己为之终身奋斗的事业的赤诚大爱,也是一个循循善诱、甘于奉献的前辈对后辈学人的拳拳之心。
张晓斌老师对自己的剧院是这样,对其他同行或者友人亦如此。这与张老师热情敦厚,乐于助人的为人处世风格密切相关。无论谁家有婚丧嫁娶,收徒拜师,只要求到张老师门下,张老师一定是满口应承,全力以赴。难忘父亲去世时,我邀请张老师主持,他一边安慰我,一边着手张罗主持事宜。记得父亲出殡当天,天降大雨,张老师拒绝用任何雨具,就这样恭恭敬敬、端端正正地站立在大雨中,深情地念着悼词。对于刚失去父亲的我,在张老师身上看到了一个长者的温情与疼惜。听着张老师的声音,我脸上的泪水混着雨水直往下淌,有对父亲离世的无限悲痛,也有对张老师的万分感激。
张老师真的离开了,朋友圈里哀哭一片,大家纷纷用不同的方式在纪念张老师。望着窗外,感受略带温热的微风迎面吹来,轻柔、温和。再次想起张老师,难以抑制的遗憾和悲痛,在心中上下翻腾。张老师,学生想您了……              

陈爱美(原陕西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主播、戏曲专栏《秦之声》资深节目主持人。陕西戏曲广播《爱美戏缘》节目主持人。现为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院长。)

QQ图片20200523233343.png

2003年纪念中国戏曲梅花奖创办20周年晚会

张晓斌先生是位秦腔通才,更是一位最具权威性的秦腔戏曲节目主持人,也是学者型的主持人。大家都说我是他的老搭档,实际上在他跟前,我更像是一个师妹和学生。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20191027日,我与张晓斌老师同台主持秦腔节目及各种民俗活动,时间跨度近30年。他才华横溢、才思敏捷,堪称秦腔活字典、戏曲智能库。他胸襟宽广,待人宽厚热诚,总能把方便让给搭档,并给予充分的发挥空间;他提倡熔古铸今、老树新花,在秦腔戏曲舞台艺术的海洋里自由翱翔。他是活动主办方或主家的主心骨,大小活儿只要接手便倾情投入,可以说集统筹、撰稿、导演、舞监、主持等多功能于一身。张老师常说:“戏比天大”、“观众是上帝”。他心系秦腔,尊重演员,心里有观众,且不分老幼,不论专业和业余。只要有他主持,整台晚会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在大西北的戏迷心中,他享有极高的声誉。

对我这个戏曲外行主持人来说,他更是乐于提携和帮助,2006328日陕西戏曲广播正式开播,我主持的《爱美戏缘》就是得益于张老师的指导和启发。如果说与张老师同台主持我还能跟上趟儿、不掉队,那一定要感谢这位亦师亦友的秦腔主持大师张晓斌先生。张老师,您给我的赠词我会铭记在心:“爱在秦腔、美于心灵。”张老师一路走好。

 

展运华(陕西省艺术职业学院声乐副教授,陕西广播电视台特邀戏曲评委)

QQ图片20200523233355.png

在陕西电视台《秦声飞扬》业余秦腔大赛担任评委 左起:张晓斌、展运华、惠敏莉


提到张晓斌,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说:“聪明、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但他的勤奋、努力、拼搏,谁人能比!他所付出的精力、辛劳、心血,又有几人能知!他像一只陀螺,永不停歇的转着,谁能做到!在同他担任陕西电视台《秦声飞扬》业余秦腔大赛评委的日子里,我被这个“拼命三郎”彻底折服。

大赛历时三年,辗转14个县市。无论是在高温50多度的宝鸡赛场,还是在寒风刺骨的黄陵赛场,我们在露天评委席上一坐就是一整天,晚上收工时已经累得连话都不想说了。可张晓斌仍然哑着嗓子,和戏迷、选手谈笑风生。狼吞虎咽地吃点饭,急匆匆回到住处,他又坐在桌前开始写了。每当早上叫他吃饭时,看见他又在写。据和他同室居住的评委讲,他每晚都写到凌晨才睡,早上五六点又起来写。吃饭时也不“安生”,想起什么,放下筷子就写……看到此情此景,我非常不忍又不解,我说他:“你不要命啊!”他打开装得鼓鼓囊囊的背包,有笔记本、文稿、书籍、甚至地图册……我惊呆了,难怪他点评时引经据典,甚至把当地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说得头头是道,原来每一场比赛他都要做赛前功课,赛中记录,赛后总结……日复一日,三年中场场如此。一个70多岁的人,哪经得起如此辛劳!他是生生把自己“灯”中的“油”熬干了呀!

他走了,留下了珍贵的秦腔戏曲史料,留下了永久的怀念和无尽的遗憾……

 

杨云峰(文艺评论家)

QQ图片20200523233409.png

我和张晓斌先生认识三十余年,可以说亦师亦友。数十年里来,我们互相敬重,互相学习,在各自的领域孜孜钻研。我的每一个进步,每一个学术,成就都有张晓斌先生的影子。

他对各个行当演唱表演的熟悉,对近百年来戏曲掌故的了解程度,尤其是在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做的秦腔栏目,深入浅出,绘声绘色,妙语连珠的解读,串词的自然天成,给我、也给秦腔观众听众留下了不可再得的深刻印象。后来我建议他把在电台的讲解汇集成书,他倒是听了我的建议,在此后长达数年的时间内,他伏案疾书,笔耕不辍。每次我造访时。总能看到他在案头堆满了各类资料。晓斌先生不打牌,不闲谝,很少参与朋友的聚会之类的活动。在他的不懈努力下,2006年,这部洋洋三卷的《戏苑觅踪》《品味秦腔》《梨园杂谈》终于出版了。晓斌先生博闻强记,出口成章,这在陕甘宁青新五省区独此一家。他主持戏曲晚会,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把戏曲舞台上前后百年来的名人趣事,演艺场上的花边新闻与某个演员、某个行当,某本戏的前因后果,讲得头头是道,令观众笑声连篇。这在陕西、在全国都不多见。甚至可以说,在陕西独此一家,绝无仅有,前面无古人,后鲜有来着者。

晓斌先生读书不多,也可以说没有理论基础,然而他以自己丰富的舞台经历和对舞台的体悟,使之成为从演员行当中蜕变出来的戏曲实践家,理论家,逸闻趣事的集大成者。每每想到这些,我始终为有这样一个良师益友而自豪,也为陕西、为秦腔有这样一位大师级人物而感到由衷地感喟。可惜天不假年,在我听说先生患疾,想去探望还未来得及探望之时,先生已驾鹤西去。呜呼哀哉。谨以此文纪念先生。

 

袁博(陕西戏曲广播节目主持人)

QQ图片20200523233422.png

我喜欢张晓斌老师,因为他是我踏入工作岗位接触的最早的戏曲老师,与他相识的时间与我的工龄一般长,二十多年,他如父亲般对我谆谆教诲、关爱有加。 

我喜欢和张晓斌老师搭档做广播节目,因为他会把节目中要说的每一个字,都用工整的魏碑体写在稿纸上,丝毫不会马虎,我只需做好节目时间和广告播出的把控即可。

我喜欢和张晓斌老师搭档主持舞台演出,因为他会把演出的每一个细节,从节目流程到现场气氛的调动都安排的妥妥贴贴,我只需做好属于自己的那部分演出内容即可。

   我喜欢和张晓斌老师一起去外地参加活动,因为每到一地他都会如数家珍的说出当地的风土人情,他会告诉我某某月他和某位演员来到这里演出过某戏,连演出之后戏迷们都说了些什么他都能记得清清楚楚,遇见戏迷他竟然还能一下子就喊出对方的名字。

我喜欢和张晓斌老师坐在他的小书房里谈天说地,因为他会滔滔不绝的和我聊艺术、聊演员、聊过去、聊现在、聊希望、聊忧虑……每每这个时候,我都觉得自己像一只蜜蜂找到了蜜源,欢喜的支楞起耳朵认真的听。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我喜欢的张晓斌老师,却做了一件我不喜欢的事情,他不顾大家的不舍,那么早那么快的离开了我们,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遗憾。

您最疼的小外孙再也没有爷爷接送上下学,您最爱的大孙子还等着您陪他参加高考,您最宝贝的外孙女还等着您给她挑婆家,您给一双儿女留下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您给相濡以沫五十二年的老伴留下了要相伴百年的空头诺。

老师走了,带着很多未完的心愿走了,带着亲人和戏迷的无限怀念走了,但是我们觉得您没有走,因为我们对您爱不会消失,我们对您的思念不消失,您就一直都在。

 

 

 

编辑/梁雨晗

审核/贺建忠

QQ图片20190421061324.png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