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剧目集锦>新剧动态

《关西夫子》主创访谈李威:用色彩和线条赋予舞台以灵性
时间: 2020-08-06          点击量: 5232

主创介绍

李威:中国戏曲学院舞美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戏曲学院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学科带头人,国家级和北京市级特色专业负责人。两次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剧目奖, 文华舞台设计奖等世界及国家级舞台设计大奖获得者。
主要舞台设计作品有:2018、2019、2020中宣部文旅部《新年戏曲晚会》,彝族古剧《撮泰吉》,豫剧《锦娘》《单娘》《樊粹庭》《全家福》,粤剧《清水河畔》,宿州梆子《风涌大运河》,京剧《长乐未央》《陈庭敬》《汉苏武》《满江红》《晋德裕》《宝莲灯》《典妻》《哪吒》《悲惨世界》,京剧藏剧《文成公主》,晋剧《刘胡兰》《天地节》《丁果仙》,山西北路梆子《黄河管子声》,河南越调《临危受命》《张伯驹》,绍剧《生命的飞翔》, 黔剧《大学生村官》,《庆祝西藏自治区和平解放 60 周年晚会》等。 

QQ图片20200806090451.png




小编:李威老师,《关西夫子》已经进入装台阶段,整体舞美艺术氛围业已呈现,古朴、简雅,又不失大气磅礴的泼墨写意。舞美是舞台呈现的第一视角,作为《关西夫子》舞美设计师,请问你在舞美设计制作方面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李威:接到《关西夫子》舞美设计的任务后,我查阅了大量关于杨震的资料。因为他是东汉时期的一介夫子、一代廉吏,也是我国历史上非常伟大、非常有影响力的符号性人物,所以,我将这部剧舞台设计的主体放在体现他内在的风骨上。我在设计时具体的着眼点和艺术定位上,首先考虑杨震是个大文人,他不是一般的清官,有自己的学馆,教书长达30年,弟子超过3000人,所以舞台设计第一个立足点,就是表现他的人物性格和人格魅力。他是一个不为世俗所左右,刚正不阿,对文化、对艺术和教育都有贡献的人物。勾勒人物是我们舞台设计的主要构思。其次,我们也尽量用简洁的舞台形象、美术语言去表达,比如戏里舞台设计的结构与推拉台的使用,让空间的转换变得非常灵活。舞台构图我们尽量做到简约,但要表达内涵丰富的寓意。

具体到舞台的呈现来说,第一,我们筛选了几个东汉时期重要的标志性象征物,作为舞台设计具有时代感的符号。比如陶楼、汉阙、汉砖及砖雕的使用,这是比较写实的部分。我们用这些形象设计点缀历史的时代感。而写意单元体现在天幕区,我们运用汉代画像石刻阴刻的元素,把汉画像石刻在里边,有凿子、斧子凿出来的痕迹,呈现在天幕上。这样表现非常有力度,极大地丰富了历史感。第二,在色彩上,我们也做了一定的研究。因为汉代崇尚三种颜色——黑、黄和红,所以我们设计时大量运用了黑,当然其中还含有灰的元素。在皇宫那场,我用了金黄色,局部场面点缀了红色。所以我们用简约的空间、典型的色彩、以及局部的、具有深厚历史感的景物造型,来表现人物、展现环境、勾勒时代背景。这就是我们设计的总体思路。

QQ图片20200806090511.png

QQ图片20200806090524.png

小编:具体到杨震个人,我们通过哪几种表现手法和元素去强化剧情,烘托主题,表现人物?


李威:《关西夫子》开头和结尾,我们把环境都处理成他的学馆,他一开始在教书育人,尾声又回到了学馆。在对学馆的处理上,我们不拘泥于环境的限制,后边用了一整天幕的文字。这些文字内容选自《杨震列传》的第一段,都是有据可查的,我们截取这段文字用篆字的形式来表现,前边有一个纱框,表现室内室外的空间非常写意。这些字都是立体的制作,舞美制作上也很下功夫、制作精良。通过这些设计,来表现杨震这个人就像镌刻在历史中的文字一样,是镌刻在历史中的人物。让观众一开始就对杨震这个人物有强烈视角印象,他是一个具有内在风骨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也是一个为官一方、清廉自律、不畏权势、心系百姓的官员形象。尾声又回到这个学馆,就更有深刻的寓意,这是我们对他人物的舞台语言表达。另外有些场景,我们的造型手法都延续了文字的线条感,像表现汉阙、天幕、山、水,也都是用文字这个衍生的线条感来表现的。如第五场是一个非常波澜壮阔的一个江,我们也是用文字的一种延展,变成了一个江水的线条,表现人物内心那种波澜壮阔的精神世界。总之,我们的设计是要通过一些写意性的手法,让观众去感知形象,烘托人物,为全局主题思想服务。

 

QQ图片20200806090546.png


小编:《关西夫子》是部廉政题材的新编秦腔历史剧,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能给大家哪些启示?


李威:艺术是有教育功能的,我们在创作中要把正能量和正确的世界观巧妙地编织交融在一起,通过舞台设计的呈现,与剧情在舞台上的完美结合,其整体效果能达到震撼人心,净化心灵的作用。

小编:感谢李老师接受我们的采访。



采编/杨剑力

编辑/梁雨晗

摄影/张静

审核/贺建忠 

-  END -


QQ图片20190516154906.png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