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曲漫谈>名家评论

《西京故事》让我反思
时间: 2013-09-03          点击量: 7129

中南大学铁道学院土建1121  孙孟浩

  我是含着泪看完这部秦腔大戏的。

  观看《西京故事》的过程中,我为剧中甲成迷失在梦想与现实之中感到悲哀和同情,我为金锁滑稽可笑的表演拍手称快,我向东方爷爷的智慧与执着致以钦佩与敬意,我更被罗天福大叔的朴实、坚韧所深深感动!

  鲁迅先生曾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评价孔乙己。用这句话来评价剧中的罗甲成显然很不合适,因为不能说他是不幸的,毕竟他考上了重点大学,成绩也很优秀,他有着一个很好的起点;也不能说他不争,他学习很努力,争强好胜的欲望非常强烈。但是,我对他的确是既“哀”,又“怒”。

  “哀”的是,甲成生活在这样一个梦想与现实几近割裂的时代。城乡二元结构牢牢束缚着来自农村的孩子,与那些生下来就享有丰厚的物质生活的“富二代”、“官二代”相比,他们可能一辈子都很难拥有那样的生活。“马太效应”在当代中国社会被无情地放大。与30年前相比,这些来自农村的孩子,尤其是大学生们,上升渠道被无情地阻断。由于没有一个“好爹”,也没有很硬的关系,他们很难在大城市中立足。毕业后,他们就面临着失业,苦苦地在“逃离”和“逃回”北上广之间挣扎。更可怕的是,农村孩子考入名牌大学的比例正在逐年下降,他们就连“知识改变命运”的路也快保不住了。结果的不平等不算什么,但是如果连机会也是不平等的,那么这个社会就真的丧失了前进和发展的活力。

  “怒”的是,尽管甲成生活在如此缺乏公平正义的社会,但是他依然可以努力拼搏,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像自己的父辈那样,辛勤耕耘,开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命运的缰绳始终掌握在他的手中。他没有理由眼高手低,没有资本好高骛远,更没有借口轻言放弃!俗话说,人穷志不短。不管别人怎么看不起自己,最起码自己要看得起自己。假如自己都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没有了希望,灰心丧气地放下那本该用来辛勤劳动的双手,你还指望别人拿什么去相信你,去信任你,去尊重你?累一点,怕什么;苦一点,又怕什么!只要不抛弃,不放弃,找准方向,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要钱”、“不要命”地努力奋斗,日子总会一天天好起来,该有的也总是会有的。

  我对剧中的东方爷爷充满了敬意,他不仅充满了智慧,用极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方程式打动了甲成,而且几十年如一日,守护着那棵千年古树。罗天福和他的父辈们,同样是不遗余力、甚至是用生命去守卫着家乡的紫薇树。因为他们懂得,紫薇树对他们是有恩的,给予了他们生命,滋养着他们的生活。他们如同有宗教信仰一般,虔诚地守护着那些老树。

  如今,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到了相当紧张的地步。“人定胜天”、“发展就是硬道理”的口号被人们一遍又一遍喊起。而大自然回报给我们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灾难。那些灾难,与其说是天灾,不如说是人祸!近几年来,甘肃地区山洪泥石流不断。尤其是2010年8月,舟曲县发生了特大山洪泥石流,共造成1434人遇难,331人失踪。当我们举国哀悼这些遇难者时,我们是否反思过,灾难为什么会发生?《南方周末》曾发文称,舟曲的特大山洪泥石流,与近年来当地过度砍伐树木植被、不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直接相关。为了发展,人们“靠山吃山”,拼命发掘当地所有有价值的资源。从江西赣州滥采稀土的事件中,这种疯狂可见一斑。我们是否真的应该放慢脚步,想一想,人与自然究竟应该形成一种怎样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到底应该怎么走?

  一部戏剧,最重要的社会功能就是反映现实,揭示人性,让看的人受到教育或启发并进行一定的反思。从那感天动地、悲天悯人的秦腔中,从老罗一家四口追寻“西京梦”的故事中,我看到了这个社会最真实的一面。《西京故事》,的确带给了我一些反思。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