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俊耀(1907--2001),剧作家、戏剧家。1932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参加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历任民众剧团科长、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文艺处副处长、西北戏曲研究院研究室主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戏剧现代戏研究会主席、陕西省文联副主席等职。曾荣获陕甘宁边区第二届文教大会乙等文教英雄殊荣。
黄俊耀从小热爱戏剧,熟悉秦腔、眉户等地方戏曲,读中学时就能拉会唱。曾参加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平津流亡学生演剧队进行抗日宣传演出工作。他能演、能编、能导,曾导演过不少好戏,尤其在剧本创作方面贡献突出。创作、改编剧本50余部,其中既有传统戏,历史剧,亦有现代戏。抗日战争时期有:《血溅芦沟桥》、《神神打架》、《潞安洲》等;解放战争时期有:《官逼民反》、《阎王债》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有:《同心为国》、《血训图》、《两颗铃》、《梁秋燕》、《粮食》等,改编传统剧目有《白玉钿》、《女巡按》、《曲江歌女》等。在民众剧团曾创作、主演了《大家喜欢》、《十二把镰刀》等脍炙人口的剧目。1949年,《十二把镰刀》赴布达佩斯参加第二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出,受到好评,1952年获全国戏曲观摩演出表演二等奖。解放后,他创作的眉户现代戏《梁秋燕》,流传广泛,深受广大群众欢迎,曾有“看了《梁秋燕》,三天不吃饭”的赞语。《梁秋燕》剧本还作为优秀剧本在法国巴黎展出,1981年被收入《陕西现代戏剧作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10月初版),1983年获中宣部、文化部举办的农村读物发行数量、质量头等奖第一名。现代戏《粮食》获西北地区文艺会演一等奖,并被多家剧团多个剧种移植上演。《两颗铃》、《女巡按》、《白玉钿》、《曲江歌女》等剧,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久演不衰。其剧本特点:结构布局严谨,情节生动,跌宕起伏,唱词韵律优美,富有音乐性,生活气息浓郁,地方色彩强烈,人物形象鲜明,性格独特,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黄俊耀的戏剧创作,题材丰富,表现手法多样,时代感强烈。他坚持革命的现实主义,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各类题材。重在刻画人物性格,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坚持与时俱进,紧密配合形势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等各个历史阶段中,不懈地努力创作,对宣传、鼓动群众,满足其文化娱乐的需求,启发觉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是西北地区著名的剧作家。黄俊耀同志长期担任院领导职务,在协助马健翎同志工作以及在他主持工作期间,既抓剧目建设,又注重培养人才,培养了一批在群众中有影响的演职人员,为剧院的业务建设、组织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同时致力于戏剧美学理论的研究,发表论文20余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