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曲时讯>戏曲新闻

时尚 叫座 平民化 我国舞台艺术呈现三大变化
时间: 2007-11-14          点击量: 3960
时尚 叫座 平民化 我国舞台艺术呈现三大变化 发布时间:2007-11-07 10:00 来源: 新华网 作者:廖君 周玮 万一   54台剧目参评我国舞台艺术最高奖项,22台优秀剧目参加祝贺演出--第八届中国艺术节5日拉开大幕。精彩剧目争奇斗艳,各路剧团大展绝活。艺术节上的此番场景 ,折射出中国舞台艺术新面貌的动人侧影。   变化一:表现形式多姿多彩   现象:在八艺节上亮相的剧目,既有较常见的剧种,也有一些平素鲜见的花鼓戏、楚剧、歌仔戏等。创新表现手法,使这些剧目有新的风貌,吸引了更多视线。   昆曲《公孙子都》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昆曲曲牌,增加了灯光、舞美效果来丰富表演内涵,增加可看性。歌仔戏《邵江海》在保留歌仔戏原汁原味的同时,增添了更多民歌元素,舞蹈上力求简约中体现地域风格,上演7年,在北京、宁波、武汉这些非闽南语地区一样受到观众热捧。   背景:面对流行文化的强烈冲击,京剧、昆曲等传统文化精粹步向边缘,尤其是一些地方小剧种,正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消亡。有数字显示,中国戏曲剧种从上个世纪50年代的368种到80年代初的317种,再到2005年统计的267种,半个世纪减少了百余种。如罗戏、卷戏、清戏等曾经有着广泛影响的声腔、剧种,其演出团体锐减甚至已完全消失。   为了走出困境,在坚守传统继承的同时,更多的传统戏曲在唱腔、语言方面,大量借鉴了流行文化的元素,以创新的姿态应对现代观众和年轻观众的口味。   点评: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院长李道国:   地方戏必须要革新,现在人们工作生活节奏加快,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再死抱传统的模式不放,艺术表现只适应许多年前人们的审美习惯,现代观众自然要逃离剧场。而且地方戏多数来自于乡村,缺少现代意识,通过创新音乐、增加舞美、灯光等现代元素,为地方戏剧带来一种新的活力,对其发展起到巨大推动。融入这些新的元素后,地方戏就具有大剧种的风格,让这些原本濒危的地方戏重新找到了自己的舞台,扩展了发展空间。   变化二:追求“叫好又叫座”   现象:政府是投资主体,专家是基本观众,得奖是唯一目的,仓库是最后归宿--曾有不少所谓“文化精品”,以此为“创作路径”。观众惊喜地发现,参演八艺节的许多剧目,打破了这个循环。   大型地域风情舞蹈诗《家住长江边》探索试行剧目股份合作制,让市场来检验,让观众来评判,自2006年5月30日首演以来,已演出近60场,基本收回投资;在少林功夫风靡天下的今日,民族舞蹈与中华武术完美结合的《风中少林》,以其独到的艺术魅力征服了海内外观众,三年多来,此剧已演出100多场,演出总收入达1300万元左右;儿童剧《柠檬黄的味道》自2005年9月首演以来,演出足迹遍及上海、南京、苏州以及湖北各地,已演出500多场,利润数百万元。   背景:长期以来,无论是文艺创作还是所谓的各式各样的评奖和排行榜,往往容易导致一种现象的出现:叫好不叫座。专家和观众之间的看法经常是大相径庭,专家眼中的好戏难以迎来观众的掌声。   为“评奖”而生,为“领导”而作,许多剧目上马时眼中只有奖牌,基本没有市场,虽然我国每年排演的剧目达5000余种,平均每天有十几部新剧上演,但能够留下印象的却没有几部。面临市场的挑战,如果不需要票房,艺术的生产将失去源动力,最后也就只能走上绝路。   点评:文化部艺术司司长于平   实事求是地说,评奖至今仍然是推动演艺事业发展、促进演艺创作繁荣的重要工作抓手。但是,无论是组织者还是参与者,对评奖活动都曾经存在认识误区,其要害在于把这个抓手当成了行动目标。因此,对演艺生产“获奖是目的,仓库是归宿”的批评不绝于耳,演艺工作者对把演艺生产活动当成政绩工程来搞也颇多非议。   随着我们对演艺产品作为“可经营性文化产品”的认识深化,随着演艺生产单位体制与机制改革的功能调整,我们也努力使评奖这一工作抓手成为演艺产品整合资源、打造品牌、开拓市场、引领大众的有效手段。以文华奖为工作抓手,以中国艺术节为展示平台,通过赛事活动的资源整合,打造演艺产品的优秀品牌。特别是将演出效益纳入评审指标,将演出推展作为展示要务,大力提倡面向大众打造佳作,打造佳作走近大众。   变化三:主题呈现更多“平民视角”   现象:从沙洋县农村来荆门城区打工的农民余克强已年过半百,第一次走进剧院看戏。八艺节开幕前夕,现代花鼓戏《十二月等郎》剧目邀请荆门本地农民工免费看戏,请他们为剧目“挑刺”。余克强说:“政府出钱请农民到剧场看戏,真是让人激动。这出戏讲的都是农民的故事,看了真是过瘾!”   类似这样反映平民百姓生活的戏,在八艺节上占到了相当的比例。如音乐剧《大三峡》,用音乐剧形式讴歌三峡工程建设者;话剧《我在天堂等你》,以时空交错的形式,将50年前的大军进藏和军人后代今天的生活交织在一起。   背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使得想看戏和看得起戏的人群结构开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加上新兴娱乐形式的冲击,使得青睐“才子佳人”“帝王将相”的舞台艺术,失去了越来越多的观众。   点评:文化部副部长陈晓光   舞台艺术的创作者们认识到,真正优秀的艺术反映的是生活的真实,这需要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来实现。只有来源于生活,跟老百姓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而不是海市蜃楼的主题,才能长期吸引观众的眼光,争取到更多的观众,受到大家欢迎。艺术工作者必须走进现实生活,贴近普通百姓,才能发现好题材,这是今后我国舞台艺术发展的基本方向。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