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曲时讯>戏曲新闻

乡村印象:西汉水畔唱秦腔
时间: 2006-07-24          点击量: 4160
在我老家,天水市西汉水上游,乡镇村庄的人多数都是秦腔迷,爱听秦腔的人几日听不到秦声秦韵,心里就空荡荡的,总觉着生活中缺了点什么,爱唱秦腔的人几日不亮亮嗓子,喉咙眼就痒痒的难受,说话都没有了精神气。春种夏锄秋收冬藏,一年忙到了头,进入腊月农闲时,不用谁发号施令,各村的自乐班就开始排戏了,到了过大年时,从正月初三唱起,直唱到正月十五闹完花灯,那些天,西汉水两岸天天锣歇鼓起,唢呐声板胡声此起彼伏,回响在西汉水上空的秦声秦韵,或洪韵高音,或老蚌泣珠,或鹏搏九霄……那些戏迷们如品味陈年醇酒,如醉如痴,过足了戏瘾。   收了麦子唱秦腔,是近些年才兴起的。过上富裕日子的庄户人,不愁吃不愁穿,企盼有丰富的文化生活,这便想到了收了麦子唱秦腔。去年麦收后我回了趟老家,正赶上村里唱秦腔,也过了把戏瘾。那天吃完晚饭,大嫂听我说一会也要去麦场看戏,就打发侄子侄女抬了长凳去麦场占座位了。天还没有黑彻,我和大哥大嫂在屋里说话,麦场上的锣鼓声已经响起来了。过去我也是个秦腔迷,陈妙华、任哲中的唱腔都学过,村里演戏时不光扮演过扇子生,还扮演过雉尾生。听着那扣人心弦的锣鼓声,我再也坐不住了,拉上大嫂就到麦场上去了。   麦场当中栽着一根木杆,杆顶挂着一个大瓦数的电灯泡,把麦场照得通亮,灯下空地是演出场地,几个后生在使劲敲开台锣鼓。麦场上已是人头攒动,那些穿着短裤背心的青年,穿红戴绿的姑娘,目光在人堆里找过来寻过去,看到自己的相好就在灯影里互递秋波,娃娃们在人群里穿过来挤过去,打闹嬉戏,老人们坐在麦场边的树下,有人咂着旱烟锅吞云吐雾,有人前三皇后五帝说着古经,说话漏风的老妪窃窃私语不知说些啥。青年后生的欢闹声,姑娘媳妇的嘻笑声,娃娃们淘气的尖叫声,响成一片,伴随着锣鼓声在夜空回响……   我刚找到侄子占的座位坐下,戏就开演了。演的是传统折子戏,第一折演的是《三回头》,戏文和情节虽然人人都熟悉,但大家看戏的热情还是很高,随着剧情的发展,不时会响起一阵阵喝彩声和欢快的笑声。我心里不禁在想,物质生活富裕了的庄户人,是多么需要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啊!我正想着,村长找过来,不由分说把我拽到临时做化妆室的场房里,过去和我联袂演过《藏舟》的张凤英也在里面,我刚跟她打了声招呼,村长呵呵笑着对我说,下一折演的是《藏舟》,你俩出场演。我迟疑道:我俩多少年没在一起演过戏了,猛一下让我俩演出行吗?张凤英也担心演不好,推辞不想演。村长说,乡亲们知道你们两人回来了,都想看你俩演的《藏舟》,你俩就不要再推辞了,快化妆准备出场吧。既然乡亲们想看我俩演的戏,我俩有何理由不演呢?   完全出乎意料,我和张凤英刚一出场,麦场上男女老少全都喝起彩来了,声震夜空,更震荡着我的心房,我的眼睛湿润了。《藏舟》过去我和张凤英在村里演过多次,她演胡凤莲,我演田雨川,我俩从来没有像今晚这么认真卖力地演过,我俩的演唱激起了乡亲们极大的热情,麦场上叫好声和掌声一阵接着一阵,听着让我俩激动不已,秦腔给庄户人带来了多少欢乐啊!我在心里承诺,以后每年麦收后村里唱戏时,我都要约上张凤英回来,为乡亲们演唱一折大家爱听爱看的《藏舟》。             《甘肃日报》 作者:张玉兰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