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剧院介绍
剧院简介
院长寄语
领导班子
历任院长
荣誉榜
联系我们
院属艺术单位
一团
二团
三团
四团
艺术研究中心
演员训练班
戏曲时讯
剧院动态
戏曲新闻
演出预告
通知公告
名家荟萃
菊苑耆宿
老艺术家
梅花奖
当红隽秀
剧目集锦
新剧动态
经典再现
院优秀剧目
视听欣赏
戏曲漫谈
名家评论
戏曲知识
戏曲杂谈
留言板
戏曲漫谈
名家评论
戏曲知识
戏曲杂谈
戏曲时讯
2025-05-24
传承文艺为民初心!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多场演出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83周年
2025-05-24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演奏员晁浩圆满结业于第十三届国际中乐指挥大师班
2025-05-23
【西安天天有秦腔】5月24日-25日秦腔《铡美案》即将上演
2025-05-16
【西安天天有秦腔】5月22日-23日秦腔《花烛恨》即将上演
首页
>
戏曲漫谈
>
名家评论
有了大剧院,还需“恶补”高雅
时间: 2007-12-30
点击量: 4979
有了大剧院,还需“恶补”高雅 发布时间:2007-12-28 11:46 来源: 硬件跟世界接轨,甚至领先世界水平,接下来就是软件。我们几个大都市的高雅指数,大概就停留在《天鹅湖》和克莱德曼的阶段。再往高处走,更需要教育做坚强的后盾。高雅永远不可能普及,但它有自己独特的定位。 终于走进了国家大剧院。真是高级啊,比我见过的任何国外演艺场所不知豪华多少倍。在纽约时,每 进一回林肯中心的歌剧院,感觉自己身上的高雅指数提升了不少。如今,那上世纪60年代建成的林肯中心,大概还不如咱们东莞的剧院了。若搬到中国,最多只够得上省级歌舞团的标准。 硬件跟世界接轨,甚至领先世界水平,接下来就是软件。这么高级的剧院,用来演什么呢?全世界的古典音乐大师们把目光都瞄准了中国,作为第一个海外指挥大师进入中国国家大剧院的俄罗斯指挥家捷杰耶夫说,中国有500万至1000万人在学钢琴,未来中国的高雅艺术一定繁荣富强。他可能没有想到,这1000万人绝大多数把克莱德曼当作膜拜的英雄。 我们的艺术修养急需提高,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拔苗助长有用吗?我曾经听到这么一个说法:北京真正懂古典音乐,并且自己掏钱买票的,大概只有3千人左右。我不知道这个数字有多大科学性,但每次有重量级古典音乐的演出,观众席总是有很多空位,而且中间会不时有人离场。就拿捷杰耶夫带入国家大剧院的《伊戈尔王》来说,在西洋歌剧中是属于偏门的,里面只有序曲和一段舞曲对于古典音乐爱好者还算耳熟能详,全北京有多少人能真正欣赏这出戏?在彩排时,我就听到旁边有人说,看这戏还不如在剧院瞎逛哩。 说实话,我们几个大都市的高雅指数,大概就停留在《天鹅湖》和克莱德曼的阶段。再往高处走,更需要教育做坚强的后盾。高雅不同于流行,欣赏起来真的需要深厚的知识积累,像西洋歌剧,夸张一点说,需要一个博士学位才能真正听懂。你想想,光是外语就得懂三四门,再加上音乐知识、历史知识,绝非听一场三高音乐会凑个热闹那么简单。再说,三高再高,在咱们这儿也永远不可能战胜四大天王。 显然,那一座又一座漂亮的大剧院都不是为四大天王设计的,从四大到三高,这中间不仅是一个年龄的成熟和趣味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弥补。高雅永远不可能普及,但它有自己独特的定位。在西方,高雅跟经济是水乳交融的,像纽约那种地方,大亨们本身有很好的艺术素质,他们把钱投在高雅艺术中,一来当赞助,二来也是炫耀。在咱们这儿,大亨们能听懂自己的国粹京剧就谢天谢地了。 说来说去,那些宏伟壮观的剧院究竟用来演什么呢?我觉得对于国家大剧院之外的多数剧院,音乐剧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音乐剧要比歌剧更通俗,比传统戏更时尚,但比流行歌曲要高一个台阶。而且,音乐剧的模式是久演不衰,商业化程度较高,对于演出商和剧院都具有吸引力。如果我们能培养一个健康的音乐剧市场,更加高雅的古典音乐也一定能从中受益,扩大观众群。到时候,不同定位的剧院都能够红红火火。当然对于国家大剧院,它应该是艺术水准的标竿,普及并不是它的分内活。
文化精英与大众距离加剧?
中国学术腐败的根究竟在哪里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