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剧院介绍
剧院简介
院长寄语
领导班子
历任院长
荣誉榜
联系我们
院属艺术单位
一团
二团
三团
四团
艺术研究中心
演员训练班
戏曲时讯
剧院动态
戏曲新闻
演出预告
通知公告
名家荟萃
菊苑耆宿
老艺术家
梅花奖
当红隽秀
剧目集锦
新剧动态
经典再现
院优秀剧目
视听欣赏
戏曲漫谈
名家评论
戏曲知识
戏曲杂谈
留言板
戏曲漫谈
名家评论
戏曲知识
戏曲杂谈
戏曲时讯
2025-05-24
【西安天天有秦腔】5月24日-25日秦腔《铡美案》即将上演
2025-05-16
【西安天天有秦腔】5月22日-23日秦腔《花烛恨》即将上演
2025-05-16
八面锦旗映丹心 一纸长信诉深情——八家单位致谢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共谱军民鱼水新篇
2025-05-14
我院离退办联合西安爱尔眼科医院开展眼科义诊活动
首页
>
戏曲漫谈
>
名家评论
戏曲化石能否“活”且火
时间: 2007-09-20
点击量: 5783
(来源:光明网 记者赵秋丽 通讯员王志强)好像龙腾虎跃,激活了一池春水;宛如燕语莺歌,唤来了大地春色。日前,记者来到有“中国戏曲之乡”美誉的山东省博兴县采访,映入视野的是新兴的城镇和人们灿烂的笑靥。博兴县一位主要负责人说:昨天的文化就是今天的经济;只有用文化富脑袋,脑袋才能让口袋富起来。 一项举措“活”了 濒危剧种 记者来到博兴县采访时,观赏了县剧团精心排练的《老冤蛋当选》,这出戏反映的是农村村委选举中的小故事。团长卞项颂说:“去年我团排演了《好亲家》获得了金奖,先后演出60场,受到了群众欢迎。今年我们精心排练《老冤蛋当选》这出戏,又被评上了金奖。”这些现代题材的小戏,都属于一个古老的濒临灭绝的剧种——扽腔。 博兴是著名的戏曲之乡,是吕剧等剧种的发源地,又被称为汉孝子董永的故里。在博兴县的东部和北部乡村,几乎人人都能哼上几段吕剧、扽腔。但是,由于多年来许多专业剧团解体,专业演员转行,吕剧等小戏有逐渐灭绝的危险,快成化石了。尤其是扽腔,民间能唱的越来越少。对此,博兴人有清醒的认识:小戏剧种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应该加以保护并使其繁荣,以活跃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于是,县委、县政府作出决策,每年举办一次小戏艺术节和董永文化旅游活动。这一举措,得到了中国戏剧家协会和文化部社图司的关注和支持。 去年小戏艺术节期间,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7个剧种的30个优秀剧目参演,来自全国各地的演员达1200人,累计演出120场次,观众10万人次。剧种有睦剧、浦江乱弹戏、扽腔、茂腔、五音戏等。今年的小戏艺术节,有30个剧种的50个优秀剧目参评,46个小戏剧团参演,有演员2200人,观众15万人。如今,博兴小戏艺术节已经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大型节庆活动”,其奖项(中国戏剧奖·小戏奖)与“梅花奖”一起被确定为有同等影响力的全国文化艺术奖项。 博兴县富有远见的举措,不但拯救了濒临灭绝的本地剧种吕剧、扽腔,也为全国小戏艺术的繁荣,提供了一个宽阔的平台,给当地群众送上一道不同地域、不同风味的戏曲大餐。 一批小戏“活”了乡村文化 记者刚走进博兴县吕艺镇一个偏僻的小村——龙河村的文化大院,就听锣鼓阵阵,管弦悦耳,原来村里的“庄户剧团”正在排练吕剧《汉孝子董永》。他们村的“庄户剧团”每年都要排练五六个新剧目,在本村或邻村演出30多场。 2005年,博兴县政府为扶持县剧团发展,拨付专款30万元。县剧团又自筹资金18万元,购置了一台多功能的大型舞台演出车:折叠起来就是运送服装道具的“大篷车”;伸展开来,就是一个可以随时演出的“移动舞台”。从此,该剧团转场方便了,演出效益高了,博兴和周边县的乡村都能看到他们的精彩节目了。 为完善文化传播网络,博兴还为农民建设了一批文化活动场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全县建有镇文化中心10个,村文化大院359个;拥有农村业余剧团160个,业余演出队伍3200人;全县有线电视总户数9.7万户,基本实现了有线电视“户户通”。去年以来,博兴县与省艺术馆联合建立了“山东省青少年艺术培训基地”,组建了“博兴吕剧票友协会”、“戏迷俱乐部”,由各镇、村组织的文艺演出达2300场次。现在,全县10个镇已经全部进入了省、市社会文化先进单位行列。 优秀的民间戏剧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今年2月10日上午,董高村的庄户剧团应邀到鲁王村演出,剧目是吕剧《王婆劝赌》。看到剧中主人公因赌导致家庭破裂时,村民王发财说:“这赌博真是害死人,今后千万不能沾边儿了。”这一剧目是董高村剧团团长董西升自己的创作。去年10月,一个村民因赌博输掉了房产,还差点逼死妻子,最后与妻子离婚了。董西升听说这件事后,就自编自导了这出小戏《王婆劝赌》。小戏一推出,立刻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欢迎。村干部说:“这出半个多钟头的吕剧,顶得上我们磨一天嘴皮子。”像《王婆劝赌》这样的小戏,或说理,或褒扬,或讽刺,句句通俗易懂,场场寓教于乐,农民们说:“庄户人演庄户事,咱农民爱看!” 一个品牌“活”了一个县的经济 走进博兴县博兴镇北关村一个平常的农家小院,记者看见院子里晾晒的、墙上挂的都是65岁的耿延福老人精心制作的蓝印花浆染制品。耿延福说,他制作的《汉孝子董永与七仙女》组图,一套可卖650元,远销到了北京、天津及港澳台地区。离开耿延福家,记者信步走进了他的弟弟耿延祯家,只见他家的墙上到处挂的都是剪纸艺术作品,作品有《董永与七仙女》、《狗娃闹春》等,种类繁多。他说,他每年都要到小戏节上去展销自己的产品,许多外地人都喜欢,他制作的以董永和七仙女为题材的剪纸5米长卷,先后有300多人购买收藏。 在占地18亩、有107个工商户的鲁中文化城,总经理焦提臣带领记者参观了专门从事烫画制作的卞士生的门店,这个户一年销售50多万元的烫画作品,许多人慕名而来,专程来采购。 两天的采访,令记者印象越来越深刻的是:博兴农村的文化产业,都在借助“董永”及小戏的品牌和平台;博兴的农村文化产业,有丰厚的财富可以挖掘。“博兴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农民以此致富的愿望和市民返璞归真的需求,已经为其打开了广阔的市场,成为推动发展的合力。”有关负责人说。 一年一度的博兴小戏艺术节,不仅弘扬了民族戏剧,打造了博兴的文化品牌,更为推进对外开放构筑了新载体。据了解,去年小戏节期间,共签约招商项目18个,总投资额8.5亿元。同时,节会带动了流通、运输、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拉动了旅游业的发展,麻大湖、丈八佛、洪福园等景区景点游人如织,累计客流量达80万人次,旅游收入800万元,地方产品销售收入3000万元。 小戏成了大品牌,戏曲“活”了博兴经济。
戏曲的出路在于“松绑
弘扬先进文化 打造时代精品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