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剧院介绍
剧院简介
院长寄语
领导班子
历任院长
荣誉榜
联系我们
院属艺术单位
一团
二团
三团
四团
艺术研究中心
演员训练班
戏曲时讯
剧院动态
戏曲新闻
演出预告
通知公告
名家荟萃
菊苑耆宿
老艺术家
梅花奖
当红隽秀
剧目集锦
新剧动态
经典再现
院优秀剧目
视听欣赏
戏曲漫谈
名家评论
戏曲知识
戏曲杂谈
留言板
戏曲漫谈
名家评论
戏曲知识
戏曲杂谈
戏曲时讯
2025-05-24
【西安天天有秦腔】5月24日-25日秦腔《铡美案》即将上演
2025-05-16
【西安天天有秦腔】5月22日-23日秦腔《花烛恨》即将上演
2025-05-16
八面锦旗映丹心 一纸长信诉深情——八家单位致谢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共谱军民鱼水新篇
2025-05-14
我院离退办联合西安爱尔眼科医院开展眼科义诊活动
首页
>
戏曲漫谈
>
名家评论
弘扬先进文化 打造时代精品
时间: 2007-09-11
点击量: 5272
------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综述 (来源: 新华网记者廖翊 曲志红)电影《张思德》《太行山上》,电视连续剧《恰同学少年》《延安颂》《插树岭》,话剧《立秋》,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舞剧《红河谷》,歌曲《吉祥三宝》,长篇小说《笨花》《国家干部》……这些近年银幕荧屏热映、舞台盛演不衰、群众广为传唱、图书市场走红的文艺作品,均在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之列。 可以说,一部部脍炙人口、昂扬着民族精神和时代气韵的获奖作品,集中展现了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艺大团结大繁荣大发展的生动局面,集中展示了我国近年文艺创作生产阶段性成果。事实证明,由党中央倡导、中宣部具体组织实施的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经过十余年的实践,社会影响日益深远,已成为弘扬先进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打造时代精品、引领审美风尚的重要平台,成为我们国家崇高的文化品牌。 题材广泛,讴歌社会进步;体裁丰富,展现时代风貌 弘扬主旋律,体现多样化,浓墨重彩反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讴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记录民族复兴足音,反映社会前进步履,是第十届“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最为鲜明的特点。 获奖作品现实题材占据显著优势,现实题材电影27部,占总数69%,电视剧43部,占总数54%,广播剧27部,则占到了总数的90%。这些作品广泛涉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举凡工业振兴、农业发展、科教兴国、民主法制、国防建设、民族团结等,各个门类均有佳作。无论是讴歌中国工人阶级为振兴民族工业而自力更生的电视剧《西圣地》、话剧《铁人轶事》,还是艺术展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火热实践的电视剧《插树岭》、话剧《黄土谣》,无论是表现英模人物无私奉献精神的电影《沉默的远山》《情暖万家》,还是以点滴小事颂扬普通人美好心灵的电影《两个人的芭蕾》、话剧《北街南院》、广播剧《秋日里的野芒花》,都充分反映了题材主题的丰富,这些作品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出色的艺术表现给人们以巨大精神享受。 色彩各异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佳作,在获奖作品中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电视剧《恰同学少年》、电影《我的法兰西岁月》再现无产阶级领袖早年的革命生活;电影《我的长征》、电视剧《雄关漫道》从不同角度呈现长征这一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电视剧《八路军》等以磅礴的气势,描绘了党领导人民为赢得民族解放与日寇浴血奋战的英雄业绩,凸显了八路军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电视剧《延安颂》全面展现了党中央转战陕北,领导人民取得革命最后胜利的伟大功绩;纪实文学《山高水长:回忆父亲聂荣臻》描绘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动人风采。由这些作品组成的艺术长廊,形象展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成为振兴中华的强大精神力量。 我们欣喜地看到,少儿题材、少数民族题材文艺创作百花竞放,成果丰硕。电视剧《快乐星球》《家有儿女》,儿童剧《小蝌蚪找妈妈》,歌曲《宇宙的种子》,广播剧《小米》,长篇小说《青铜葵花》等贴近少年儿童审美情趣,对陶冶未成年人具有积极的意义。而电影《花腰新娘》、电视剧《康定情歌》、京剧藏戏《文成公主》、歌曲《天边》、广播剧《月照天山》等,积极反映多民族和谐相处的历史和现实生活,热情赞颂民族团结,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创新求变,适应大众审美需求;匠心独具,打造无愧时代精品 不少评委认为,和以往相比,获得本届“五个一工程”殊荣的作品,积极进行艺术创新,艺术风貌多姿多彩,开拓了艺术的新境界。 获特等奖的电视剧《恰同学少年》摆脱一般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的传统模式,紧紧把握当代观众审美需求,在演员选择、人物塑造、影像风格等方面大胆创新,实现了重大题材和清新风格、主流价值观和时尚元素、真实历史和虚构情节比较完美的融合,从而被许多专家称为艺术创新与革命传统题材相结合的典范,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的又一重要收获。电视剧《延安颂》、电影《太行山上》等也以内容和艺术的创新征服了广大观众。 诸多获奖戏剧作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开掘思想内涵,拓展了艺术表现空间。改编自元人杂剧《赵氏孤儿》的豫剧《程婴救孤》,在尊重原著精神和价值取向的同时,突出歌颂了程婴身上体现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话剧《黄土谣》用不同人物、不同声部、不同风格反复吟唱主题歌《走西口》,营造出动人的艺术氛围。话剧《郭双印连他乡党》将表现与再现、写实与写意、荒诞与寻常有机结合,构成新的表达语汇,全戏超越了好人好事的铺陈,成为真正的艺术精品。 艺术贵在创新,借鉴多种表现手段,给艺术注入新的活力,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使许多作品产生独特魅力。讲述一段跨越海峡两岸、历经半个多世纪至死不渝爱情的电影《云水谣》,将历史与现实互现、战争与爱情交融,成功应用国内目前少有尝试的“数字中间片”高新技术,细致剪辑镜头画面,精心营造环境空间,运用特技制作的雪崩、海浪、高原雄鹰等视觉效果突出,画面韵味十足、唯美感人。祝福美好新生活的歌曲《吉祥三宝》大胆突破人们对歌曲艺术的心理预期,把蒙古族说唱与演唱结合起来,歌词简约得近似一幅稚拙的简笔画,一家三口几番设问,几番对答,音乐旋律从容、节奏轻盈、演唱生活化,鲜明的时代气息、和谐的抒情意蕴、蓬勃的生命活力融为一体,朗朗上口。杂技剧《天鹅湖》在充分运用杂技艺术顶级技巧的同时,大胆采用芭蕾舞姿,使古老的东方杂技和优美的西方芭蕾这两种分别以刚柔相对立的艺术门类,在作品中被嫁接得天衣无缝,实现了东方神韵与西方经典的完美结合,受到国内外广大观众欢迎。 叫好叫座,获奖作品众望所归;精品迭出,文化体制改革见成果 “这次‘五个一工程’的获奖作品,都是叫好又叫座。拿话剧来说,《立秋》《黄河谣》等都是轰动之作。电视剧方面,《亮剑》《乔家大院》等,可谓家喻户晓。它们的获奖应该是众望所归。”一位群众评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为充分体现评选的群众性和公正性,本届“五个一工程”评选工作在延续上届吸收群众代表成功做法的基础上,扩大了群众评委参与面,群众评委占到了评委总数的三分之一,来自农村、企业、学校、机关等普通群众评委与专家、艺术家一起评审、投票。一位电视剧类群众评委说:“我觉得,吸收群众评委的做法很好,也是文艺工作者、专家学者与受众沟通交流的机会。我们和专家评委们一起审看参评电视剧,评价意见往往基本吻合。” “五个一工程”评选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评选办法对申报作品的社会反响、票房收入、演出场次、收听收视率、发行量等做出明确规定。本届推出的获奖作品大都有较广泛的社会影响,并且取得了相当突出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在一套黄金时间播出,以5.26%的收视率摘得央视电视剧收视桂冠,电影《云水谣》票房近4000万元,豫剧《程婴救孤》演出达480场,歌曲《吉祥三宝》唱遍大江南北。 “五个一工程”组织实施十余年来,充分尊重艺术规律,尊重作家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评选日益科学规范、公平公正,最大程度地贴近社会大众的审美心理、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了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有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中国文艺舞台百花齐放,精品迭出,体现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实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必然结果。山西话剧院以改革谋发展,大胆精简机构、裁减冗员,优化整合资源,强化精品意识,数年磨一剑,创作的《立秋》演出260多场,迎来了剧院艺术发展的春天。该院领导说:“把精品意识和市场意识有机结合起来,既注重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又注重商业价值,这就是《立秋》所获得成功的最基本要素。” 河南郑州歌舞剧院锐意改革,实行投资主体股份制、市场运营项目制、演出活动代理制、制作人员委约制等进行艺术创作,舞剧《风中少林》推出后被称为武术和舞蹈、演艺和市场相结合的典范。目前,该剧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已演出近百场,收入突破千万元。 列入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的一些文艺院团,通过体制机制改革,艺术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陆续推出了一批力作,如北京儿艺创作排演的儿童剧《红领巾》、江苏演艺集团改编演出的昆曲《1699桃花扇》、中国木偶剧院推出的电影《网络少年》,都获得了本届“五个一工程”的荣誉。 “这次‘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不仅思想性积极、鲜明,而且艺术上响当当、站得住,在社会上和普通老百姓中具有普遍而强烈的反响。”这是不同文艺门类评委对本届“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的共同评价。 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走过十届的坚实历程,硕果累累、成就喜人,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飞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必将更加发达和繁荣,作为精神文明建设一项重大战略工程的“五个一工程”,必将在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推动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戏曲化石能否“活”且火
戏曲动漫:能否为中国原创挖出一座富矿?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