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曲漫谈>名家评论

经典剧目 主力阵容 公益性演出凸显国家院团主流作用
时间: 2007-02-05          点击量: 4805
  作者:徐涟 2006年,国家艺术院团在大力开拓演出市场的同时,坚持公益性演出,以“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和“三下乡”的演出方式,将高水准的艺术表演送到了大学校园与边远农村。国家级艺术表演团体的主力阵容,经过千锤百炼的经典演出剧目,在近百所高校和30多万名基层观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并逐步完善、文艺舞台日益丰富多彩、流行娱乐方式五花八门的今天,国家艺术院团以一流的演出水准和公益性演出的方式,凸显出自身的作用。 高雅艺术走进校园走入基层 高雅艺术走进校园、走入基层是文艺院团多年坚持的传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2006年9月,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筹划,在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三部委的共同努力下,“2006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进入实施阶段。 中国京剧院150余位演职员辗转6000多公里路程,奔赴四川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16所大学,举办了16场演出、16场讲座,召开两次座谈会、一次新闻报告会,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也得到了各地媒体的热情追捧。 中央歌剧院21天时间里分别在杭州、武汉、重庆和成都4个城市的18所高校演出19场。整台音乐会以《卡门》和《茶花女》中最脍炙人口的唱段为主线,全面介绍了歌剧的剧情、歌剧展开故事的艺术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么红、马梅、黄丽莉、柳红玲、杜吉刚、王丰、李兵、贺磊明、王立民等一批优秀歌唱家带来的美好艺术,让莘莘学子们深深地陶醉。 中央民族乐团一行80余人分别在辽宁、江苏、重庆3个省、市的15所高校举行了15场大型民族音乐会,5万多名师生现场观看了演出,所有的学校都对音乐会进行了现场直播,通过学校闭路电视观看演出的师生不计其数。无论是充满民族特色的《春节序曲》、《牧民新歌》,还是现代风格的《新编十面埋伏》、《石板腰鼓》,获得了一次次热烈的掌声。 国家话剧院带着《青春禁忌游戏》和《哥本哈根》在兰州、西安、重庆的5所高校演出15场;中央民族歌舞团在厦门演出了4场特具风情的民族歌舞《请你跟我一起来》;中国儿艺在南京和兰州演出了6场《韶山出了个毛泽东》;中国交响乐团、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国东方歌舞团……1200多名文艺工作者在3个月内奔赴14个城市的近百所高校,免费为十几万大学生奉献了100多场高雅艺术演出。 与此同时,受中宣部、文化部委派,中国京剧院、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央歌剧院分别赴东北老工业基地、贵州省、云南省进行“三下乡”慰问演出,在为期两个月的时间里,在工厂空地、学校操场、街心广场等普通百姓聚集的地方,为30多万名观众送去了丰富多彩的节目。当看完中国歌剧舞剧院的演出后,来自贵州省荔波这个当年红军驻扎过的布依村寨的姚老汉激动地说:“天气这么寒冷,他们穿着单薄的衣服,连续给我们表演近4个小时,为人民服务的宝贵精神,还在代代相传啊!” 树立国家院团的艺术品牌 无需讳言,在各种文化娱乐方式越来越丰富的今天,舞台演出早已不是最重要的文化消费方式。特别是电影、电视、网络等各种文化与传播方式的普及,使人们的欣赏习惯和欣赏水平有了很大变化。但是,高雅艺术的魅力、舞台艺术的独特观赏方式,是其他文化娱乐所不能取代的。无论是身处大学校园的师生,还是边远地区的普通百姓,他们都渴望欣赏到高雅艺术,特别是国家级艺术表演团体的一流演出。这,正是高雅艺术进校园、下基层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而三部委的高度重视,是这次“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取得成功的保障。 为了让师生们与京剧艺术更加贴近,中国京剧院选择了一批适合学生们欣赏的京剧优秀折子戏、红色经典演唱会和近年来新创作并获得诸多奖项的剧节目,如传统戏《锁麟囊》、《拾玉镯》、《闹天宫》、《八仙过海》,现代戏《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选段,《红色经典》演唱会以及新创作的《图兰朵公主》等。演员阵容包括于魁智、李胜素、李海燕、江其虎、管波、邓敏、黄炳强、魏积军等,还特别邀请了老艺术家李长春、安云武、陈俊杰等,近20位一级演员组成的强大阵容,让观众欣赏到了中国京剧院的最高艺术表演水平。中央民族歌舞团专门设计了针对大学生的演出方案,以少数民族生存环境为背景,结合各民族性格和原生态歌舞特色,并加入了许多时尚元素,演绎、体现了各少数民族的生活劳动场景。中央芭蕾舞团在天津、北京两地的高校举办的10场演出,先是由主持人简短讲解芭蕾的基本知识和中国芭蕾的发展历史,再由芭蕾大师徐刚、张华芳轮流主持课堂训练表演部分,将演员们平日里坚持不懈的基础训练展示在舞台上,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们与芭蕾舞这一高雅艺术形式的距离。随后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片断、《红色娘子军》片断,《卡门》双人舞,《天鹅湖》中的西班牙舞,现代舞《透》、《回忆》……从古典芭蕾到现代芭蕾,涵盖了中芭近年来最高水平的节目。“当晚看了演出,好棒,突然爱上了芭蕾,爱上了中芭!”学生们在博客上的留言,表达了大学生们的共同心声;为了使演出获得最好的效果,各大学都非常配合,将音乐会的主要演出剧目、演员通过网站、宣传栏告知学生们,有的学校还通过闭路电视转播演出实况;每场演出前,各院团都安排了相应的讲解,对大学生们进行高雅艺术知识的普及和欣赏的介绍,不少场次的演出还有互动环节,吸引了大学生参与的兴趣,使演出获得了最佳效果。 对每年都要进行的“三下乡”活动,国家艺术院团也拿出了最好的水平。中国京剧院派出了李世济、刘长瑜、李长春、张建国等19位一级演员,送上了《龙凤呈祥》、《红灯记》、《杜鹃山》等观众耳熟能详的经典唱段;中国歌剧舞剧院创排了大型开场歌舞《开门红》,卢秀梅、王振通、孙学翔、于海燕、莫小凤、大兵都带来了大家熟悉的代表剧目;中央歌剧院么红、马梅、刘珊、王丰、王立民、宋学伟等组成了最强阵容,乐队指挥则由剧院音乐总监余峰和高伟春担任。 国家院团的主力阵容、精挑细选的经典剧目,使走进剧场的大学生们领略了高雅艺术的无穷魅力,也让许多基层百姓近距离看到了国家级院团的演出。大学生们纷纷在博客上写下了热情洋溢的感言,而“三下乡”演出现场感人的气氛让演员们久久不能忘怀。 公益性演出的深层思考 这些年,随着文艺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艺术表演团体积极开拓演出市场,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在演出场次、演出收入上狠下功夫。2006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总场次达到了1700场,演出总收入突破了1.2亿元。与此同时,国家院团始终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观念与思路,在演出市场与公益性演出两方面确立了自己的地位与形象。 作为国家艺术院团,她存在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将全部目标放在市场经济效益上,其示范性、导向性,创作优秀剧目、培养优秀人才,以及最终为大多数老百姓服务的目标,决定了国家级院团始终要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放在重要位置。随着民营艺术表演团体雨后春笋般出现,国家院团在数量上不是最多的,但在质量上却必须是最高的;其在市场上演出的场次不可能最多,但影响力应该是巨大的;其不以经济营利作为唯一目的,但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应当是最高的,并应当以高水准、高质量的艺术创造,以代表时代最高艺术成就的演出剧目,起到主流作用。 2006年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和“三下乡”活动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带给我们许多进一步的思考。无论是进校园活动,还是“三下乡”慰问,都是免费的演出形式。以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来说,是一次跨行业、跨部门、跨级次资源的整合。国家财政拨付专项资金1800万元,平均单场补贴约11万元。由政府购买文艺院团的演出服务,免费提供给大学生,将经典的高雅艺术普及进入校园,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引导青年观众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念;另一方面,对国家艺术院团的扶持方式进行改变,从单纯的经济扶持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院团多演多得、少演少得、不演不得,引入绩效考核的概念,有利于文艺团体进一步面向市场、面向观众,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进一步思考公益性演出的话题,在政府转变机制、文化体制改变不断走向深入的今天,是不是还可能由政府直接向社会购买除国家院团之外的高水平演出,作为公益性演出,提供给大学校园或老少边穷地区?也就是说,只要是老百姓真正喜闻乐见的精神产品,不管它是由国家院团还是民营单位所创造,都可以纳入到政府购买的范围,公开招投标,进行公平竞争,一方面以公益性演出保证普通百姓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观众的文化权益,另一方面也利用市场经济规律优胜劣汰,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艺术表演团体的总体水平?也许还有许多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转自《中国文化报》)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