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曲漫谈>名家评论

跳出传统职能的窠臼 强化保护曲艺的责任——“首届中国曲艺团
时间: 2006-08-11          点击量: 4819
创新演出机制 适应生存发展    秦建国(上海评弹团团长)在当前曲艺创演普遍不够景气,曲艺的生存发展面临巨大困难的情况下,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发起组织这样一个论坛,非常及时也非常必要。作为基层主要组织曲艺生产的团体管理者,我经常感到有许多困惑。首先是团队管理与曲艺个体性很强的演出形式之间存在着矛盾;其次是管理手段和绩效评估的各种机制不够健全。如何通过了解市场、熟悉市场、运作市场,求得演出效益的最大化,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曲艺要发展,曲艺文化要保护,首要的条件就是解决生存问题,只有站稳脚跟,才能求得发展。   薛子亮(广东音乐曲艺团团长)广东音乐曲艺团是传承和发展广东音乐和广东曲艺的专业大本营。历史上广东音乐与广东的曲艺特别是粤曲的发展血肉相连,密不可分。这些年我们为繁荣广东的曲艺演出市场和保护曲艺文化进行了许多努力,但总觉得政府的扶持才是保护曲艺文化和繁荣曲艺艺术的根本依托。如果不重新确定曲艺团的职能定位,繁荣曲艺演出市场会很困难,抢救和保护曲艺文化会更加困难。因此,将曲艺团完全推向市场的简单做法值得继续研究。    陆鸣(武汉说唱团团长)曲艺的艺术形式决定了传统的创作演出呈现为单打独斗的特征。但现代演出市场又要求曲艺团的演出具有整体的舞台效果。如何在尊重自身艺术规律的同时,适应演出市场的要求,发挥团队整体作用,我们进行了许多探索。比如创演了一些主题性很强的曲艺综合组台晚会,让大伙都有事做有饭吃。同时“以副养正”,排演喜剧节目,拓宽发展路径。但这仅是一种市场性的探索,对曲艺本身的传承与发展当然不能构成冲击和消解。    夏吉平(无锡阿福吉祥幽默俱乐部主席)曲艺文化的延续主要有赖于专业团体的坚守与传承。无锡阿福吉祥幽默俱乐部虽然是一个性质比较独特的曲艺演出组织,但通过创演观众喜闻乐见的幽默性节目来服务社会又弘扬曲艺的追求,与其它曲艺团体是一致的。为此我们探索与社会各界的协作联合,尝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演出运作,有了一些经验。今后要在占领市场中更加自觉地扎根曲艺传统,宣传曲艺文化,为保护曲艺尽最大努力。    陈孝智(四川自贡市曲艺剧团团长)曲艺若想健康持续发展,在创新精品节目的同时创新发展机制,才能求得生存。以四川谐剧为例,这种横跨曲艺和戏剧两门的艺术,现在不要说繁荣,就是生存也遇到极大困难。我们当地的一项调查问卷显示,知道这个艺术形式的大中学生,仅占6%。看来,要使这些艺术传承下去,通过创演扩大其影响,在学校教育中融进这方面内容,已经十分紧迫了。    李树元(天津市曲艺团团长)在书面发言中说,曲艺事业的繁荣,培养接班人才至关重要。天津是北方曲艺的重镇,天津市有着独特的曲艺演出土壤。天津市曲艺团将青年演员单独组成青年鼓曲队演出,既满足了观众的欣赏需求,又集中锻炼了新人,取得了良好效果。    多出精品力作 强健传承筋骨    姜永春(江苏省评弹团团长)我们江苏省评弹团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曲艺演出团体,但目前全团演员的平均年龄只有34岁。虽然试点改革成为江苏演艺集团的一个下属机构以来得到了集团领导的热情关照,但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势下如何承担起传承评弹的更大责任,还没有仔细研究过。可有一点我们明白,就是通过为社会提供优秀的苏州评弹节目,来不断扩大曲艺的影响力,对于曲艺文化的保护,肯定会有积极作用。    陆建华(常熟市评弹团团长)常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曲艺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被誉为“苏州评弹第二故乡”。近年政府十分重视评弹工作,城乡联动,修建了许多演出场馆。由市中心拨款1000万元建成的“常熟评弹艺术馆”,集展馆与书场为一体,规模和质量为江南书场第一。正因如此,我们团的发展有了较好的依托。只要我们思想明确,埋头苦干,一定会为保护评弹作出应有的贡献。    陈慧其、施斌(苏州市吴中区评弹团团长、副团长)保护曲艺,关键是要繁荣创演。只有创作演出大量优秀的精品节目,才会用行动实现根本性的保护。我们团规模不算大,但上级领导十分关心和重视。对于青年演员的关怀更是有目共睹。陈云同志关于苏州评弹和曲艺事业要“出人、出书、走正路”的遗训,依然是我们继续努力的方向。    孙惕(苏州市评弹团团长)苏州评弹艺术虽然拥有较好的发展条件,但演出市场的培育和对精品节目的创演,依然面临巨大挑战。我们日常营业演出每张门票才三五元左右,提高了就没人来,十分尴尬。好在苏州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建立苏州评弹艺术传承人制度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扶持农村、社区开展评弹长篇公益演出的奖励办法》,极大地激发了评弹工作的积极性。我们只有更加努力地工作,才会在传承艺术、培养人才、繁荣市场和传播文化的新职能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方小安、夏芹(合肥市曲艺团团长、副团长)在联合发言中说,离开政府与社会的广泛支持,曲艺团就无法实现全新职能的真正转换,也无法完成历史与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合肥市委市政府特别是文化主管部门,历来重视曲艺团的建设和发展,相信有关方面一定会更加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发展,为我们切实承担起传承曲艺的历史重任,提供充分坚强的条件保障。我们只有努力创演更多的精品节目,才能实现对曲艺艺术的本质传承。    王毅(重庆市曲艺团团长)在书面发言中说,曲艺的当代传承,根本出路在于通过创演精品节目不断确立和确证自身的价值。我们团创演的大型主题曲艺晚会《月光下的水仙》之所以能够入围“2004-2005年度文化部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候选节目,一个深切的体会就是,只要紧紧依靠政府有关主管方面的支持,扎根传统,锐意创新,曲艺的发展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重新找准定位 拓宽发展路子    楼亚群(浙江省义乌市文化馆副馆长)义乌是驰名世界的小商品之都,我们义乌市曲艺团是内属义乌市文化馆的一个建制比较独特的曲艺团体。多年来,在团长和义乌道情艺术家叶英盛同志的带领下,通过创作演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节目,赢得了较好的声誉。义乌市凡有重大的庆典演出,我们曲艺团总是主力。在倡导保护曲艺文化遗产的今天,只要我们发扬义乌人鲜明的革新创新精神,一定会走出自己独特的路子。    徐丽桥(四川省曲艺团团长)委派演员队队长发言表示,发展是抢救和保护曲艺中的一个十分重要但却必须谨慎对待的话题。曲艺市场有着自身的特殊规律,曲艺保护更是面临着特殊的困难。如何将两种情形较好地统一协调起来,回顾我们的一些探索和实践,可以总结为五句话:保护抢救先干起来,发展探索真干起来,培养人才实干起来,开拓市场巧干起来,改变面貌苦干起来。    达格塔(内蒙古民族曲艺团团长)蒙古族曲艺是中国曲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保护这些民族曲艺,首先要树立抢救和保护的意识,拓展发展空间;其次是增强推陈出新的观念,重塑蒙古族曲艺的艺术形象;再次是在发掘抢救曲艺传统的同时,注重培养年轻人才,保证事业的后继有人。近年我们团遇到了生存困境,为此推出了以民族曲艺为创演手段的大型蒙古族说唱诗剧《草原传奇》。但这是市场追求的一种探索。创演正宗地道的蒙古族曲艺才是我们今后的神圣追求。    顾克仁、袁小良(苏州评弹博物馆馆长、馆长助理)在联合发言中表示,苏州评弹博物馆是展示苏州评弹历史和传播苏州评弹文化的重要阵地。办好博物馆对传承评弹意义深远。陈云同志讲“评弹要就青年”。为此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包括在本馆附属的“评弹书场”演出中探索“时尚评弹”的演出。希望通过“包装加工”,使传统的评弹艺术赢得更为广泛的听众,拓宽发展的路子。    张徐(成都市曲艺团团长)曲艺和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属不可再生资源。一旦没有传承,断了文化根脉,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团正努力争取在创演优秀节目的同时,扩展自身职能,把搜集、整理、传承和传播曲艺文化作为另一项重要职能,得到了有关部门和领导的支持。我们坚信,使艺术创演和文化保护互相适应,是今后繁荣曲艺的有效途径。    坚守自身特质 张扬曲艺本色    周寿泉(扬州市曲艺团团长)发展曲艺艺术,保护曲艺文化,在当前市场经济时代,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扎稳根、定准位、把好脉,冷静应对各种困难与挑战。要紧紧抓住曲艺的本体特征不放松,在弘扬自身特质的过程中深刻本质地保护曲艺文化。为此,曲艺团长必须加强自身进修,通过不断提升自己来适应事业发展。    邢晏芝(苏州评弹学校常务副校长)曲艺教育是传承曲艺文化的重要手段。要在曲艺教育和曲艺创演中实现对曲艺文化的本质保护与深刻传承,发展和创新是题中应有之义。比如苏州弹词的发展,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流派。流派的创造固然和具体书目及演员天赋密切关联,但创新的意识和观念如果缺乏,就会影响流派的生成。    王汝刚(上海人民滑稽剧团团长)委派代表在发言中指出,曲艺要发展,但曲艺的传统和特征不能丢;曲艺要保护,但保护的手段和措施要科学。只有通过深刻继承曲艺的艺术传统,强化曲艺的自身特色,才能找到自身的存在价值和发展位置。没有清醒的认识和科学的手段,传承与保护的后果可能是事与愿违。    张海涛(中国北方曲艺学校副校长)今年是中国北方曲艺学校20周年校庆的日子。20年来,中国北方曲艺学校为传承曲艺艺术,培养曲艺人才,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不久前学校升格为大专级别,为曲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我们体会,多多培养高质量人才,是传承和保护曲艺的根本性措施。    吴世安(厦门市南乐团团长)南音被誉为传统音乐的“活化石”,其中的唱曲是曲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厦门市委市政府十分关心和重视南音及南乐团的发展,但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形势下,随着南音被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乐团便被赋予了更加广泛的职能,也需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这样才能承担起新的历史重任。    陈晓岚(福州市曲艺团书记)草根必须要植回大地。曲艺作为最具民间特色的地方性艺术,要使自身的传承和保护落到实处,必须要面向观众找出路,把培养观众当作重要任务,使传统文化真正还原成文化传统。为此,要继续探索艺术与市场、事业与产业、继承与创新、保护与发展有机结合又良性演进的路径,不断开创曲艺发展的新局面。    学术艺术互动 传承保护相应    刘润泽、温江鸿(山西省音乐舞蹈曲艺研究所所长、副所长)在曲艺的学术研究中,加大对曲艺团生存发展状况的关注,不仅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而且有利于通过对曲艺文化生态的研究,整体拓展曲艺研究的视野,实现学术与艺术的良性互动。而将曲艺创演的根须伸向积淀深厚的传统,才能找到持续发展的支撑。    陈鹏(山东省艺术研究所所长)保护曲艺文化,传承是为根本。召开这样的会议,建构这样的平台,既体现了创意者的睿智与苦心,也符合历史的潮流和时代的需求,值得肯定,希望继续坚持。    李国强(宁夏银川市艺术研究所所长)有位伟人说过,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理论思维,就无法占领发展的制高点。曲艺的发展何尝不是如此。举办这样的论坛,就是对传统曲艺在当代实现高点起飞的发展希冀。我们应当借着这样的契机,寻求发展的良策,而不是继续各据一隅去彷徨困惑。    苏友谊(山西省曲艺家协会主席)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只有面向社会,发生影响,才具有实际的意义。举办这样的论坛,既是学术研究的品格追求,更是曲艺创演的实际福音。我们应当藉此武装科学发展的头脑。    黄霞芬(江苏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在保护包括曲艺在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语境下,创办这样的论坛,十分必要也非常及时。不仅会促进曲艺繁荣和保护传承,而且会强化曲艺学术研究对艺术创演的理论指导,有力推动曲艺事业的整体繁荣。    李建成(湖北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刀不误砍柴功。”创办曲艺团长论坛不是为论而论,而是一个推动曲艺事业持续协调全面发展的战略性举措。今天的务虚性交流,必将有益于曲艺未来的实际发展。    鲁银海、张守振(河南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参加论坛,感慨良多。发现这个会议不只是曲艺学术界和演出界的事情,也值得曲艺艺术家和事业活动家的关注。从这里不仅可以了解演出市场的脉动,而且可以听到创演一线的呼声,更能感受到历史演进的脚步和时代格局的身影。不虚此行。    叶锦玉(陕西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发来贺电指出,创办曲艺团长论坛是振兴曲艺的明智之举,也是繁荣曲艺的有益探索。应当坚持下去,务求大有成效!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