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曲漫谈>名家评论

拨动最敏感的一根神经
时间: 2011-09-22     作者: 晓 雷      点击量: 4066

——秦腔现代戏《西京故事》观后

晓 雷

  《西京故事》的大幕缓缓开启,低矮、灰暗、拥挤的蜗居内一群农民工出现在眼前,立刻就触动了我们最为敏感的一根神经。

  改革开放进行到今天,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带着他们改变命运的梦想进入城市,开始了一次陌生的生命跋涉。他们的生存状态,奋斗历程,不仅是各级政府的关注焦点,也牵动着全社会的神经。因为这个群体是我们的父老乡亲,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社会最为强大的支撑力量,他们的现状如何,前途和命运如何,不仅决定着他们自身的生命质量,也标示着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状态和内在品质。因而,与此有关的故事和人物,在我们的秦腔戏剧舞台上及时而新鲜的出现,就不能不让我们为之怦然心动,而故事所展示出的困窘的生存状态,艰难的拼争历程,也就自然地一次又一次扣击着我们敏感的神经。

  应该说,《西京故事》演绎的是一个非常单纯但绝非单调的故事,它包含了太多的内容,赋予了太多的意蕴,提出了太多的问题,引起了太多的联想。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是尊严?什么是幸福?这是当前社会议论最多的热点,也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感受最深切的激荡。因为我们有太多的屈辱记忆,有太多的因为偏见和陈腐观念使尊严受到伤害的记忆,其中就有太多的因为贫富而受到屈辱,因为贫穷而失去尊严。这是生命体本身最敏感的一根神经,触碰它,自然会在心底掀起波澜。罗天福一家人就是因为这样的疼痛让感情一次次撕裂,让心灵一次次受到撞击,而同时又撕裂和撞击着我们,让我们时时随着剧中人物的痛苦而痛苦,悲伤而悲伤,一次又一次地泪流不止,但这个戏更为深刻的是,它揭示了罗天福深层的理解和持守。贫穷和尊严没有必然的联系,贫穷不等于低贱,富裕也并不一定就有尊严。只要诚实地劳动,只要不懈地奋斗,只要宽阔地待人,只要无私地奉献,不仅能改变贫穷和低微,其本身就是高贵,就是尊严。罗天福兼具这种千百年来传承的民族品格和人类精神,不仅展示着高贵与尊严,而且熏陶和救赎着迷茫的和陷入误区的人,他那言传身教的崇高与博大,感天动地,撼人心魄,更一次次让我们潸潸落泪,心潮澎湃。因此,罗天福的故事同时拨动了我们对崇高对美好感知而向往的那一根敏感的神经,每一次拨动,都是我们一次灵魂的净化,品格的提升。

  改革开放的大业是从农村开始的,是亿万农民谱写了第一部华丽乐章;改革开放的发展,使亿万农民工进城,他们以自己勤劳的双手参与了城市新生活的缔造。罗天福是这支队伍中的一位普通而又卓越的代表。《西京故事》为罗天福立传,也是为农民工立传从而也是为我们的民族立传。一株饱经沧桑的唐槐立在我们中间,象征着我们民族优秀品质的薪火传承,象征着我们创造事业的千古永续,也象征着我们民族胸怀天下自强不息精神的历久弥新。古老的唐槐让我们想起了韩愈笔下那个泥瓦匠王承福,“贱且劳者”,“色若自得”,“汅之为技”,“各致其新”;也让我们想起了柳宗元笔下那个种树卖果子的郭背锅,“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养树而得养人术”。《西京故事》里的罗天福就是与唐朝那些土圣人一脉相承的卓越子孙,他用打烧饼的双手,打出了自己的一片新天地,也打出了一整套生存的真理和生活的哲学,这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劳动者,向世人展示了精神领域最耀眼最夺目的灿烂与美丽。不只在秦腔舞台上,就是整体戏剧画廊里,这都是一个独具风采独具个性的人物形象。《西京故事》成功创造了这样一个人物,就获得了非凡的成功与成就。

我特别认同李东桥是一个用生命演戏的艺术家,在第二届中国诗歌节上。话剧《李白》、越剧《陆游》与秦腔《杜甫》同时演出,李东桥扮演的杜甫就特别受到了赞誉。台湾著名诗人、美国耶鲁大学客座教授郑愁予不仅激赏李东桥的表演,而且被感染得对秦腔剧种都连连称好。这次扮演罗天福,李东桥一以贯之地全身心投入,完全化入了罗天福这个人物,一举手一投足,一笑一颦,都是罗天福,他对人物的每句话语每个举动,对故事的每个细节都能找到最准确最有力的表达,即如那个反复出现的下意识的打烧饼的习惯性动作,那段挑着烧饼担子的戏剧化舞蹈,都已经化入了剧情之中,化入了人物之中,让观众忘了是在看表演,而是在看生活,是在关注人物命运的发展。至于他那生活化而艺术化的道白,那时而激越时而温婉的咏唱,总能把此时此刻的喜怒哀乐传达得淋漓尽致,关键处,他会让我们情不自禁的撕心裂肺、痛彻心肝。李东桥对罗天福这个人物的艺术再造,是对《西京故事》的一个贡献。

  《西京故事》里的主要人物都有着性格的多种侧面,都有着命运的起起伏伏,演员的表演都很投入,运用着多种表演手段,包括紧密结合剧情的戏剧舞蹈,比如罗甲成与恋人手捧设计图的双人舞、富家子弟金锁向罗甲秀示爱的单人独舞,特别是后者那段板凳舞蹈,动作与道具,情绪与人物,十分契合,十分精彩。正是这样的演出群体众星捧月式地与李东桥严丝合缝配合默契,更使得西京故事演绎得那么扣动我们心弦。

  《西京故事》的情节单纯而曲折,起伏而有致,自然天成而又极富张力,引人入胜而又让人感慨万端。故事充分展示了人与人之间性格、思想的冲突与碰撞,人自身精神与灵魂的撕裂与挣扎,其深刻与激烈简直就 是人与人的战争,人与自己的战争,这个剧本的思想成就和艺术成就,都把剧作家陈彦推向了新的高度。陈彦的创作历程是与生活同步的,又有着特别的延伸和渗透,综合起来,他的剧作成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生活进程和人的精神历程的忠实纪录,他写的事是我经历过或者感知到的事,他所写的人是与我们生活着的或者我们深切感知的人,这些人的命运与我们息息相关,这些人的遭际我们感同身受,这些人的痛苦让我们痛苦,这些人的期盼让我们期盼,我们敏感的神经与这些人紧紧相连在一起,因而就不能不被时时拨动。陈彦深谙此道,他的成功就是这种血肉联系的成功。

  谈及陈彦,我总认为,他是一位既有才情又有担当的艺术家,十分难得,因为他那最为敏感的一根艺术神经,总是与时代紧紧相连,与生活紧紧相连,与人民大众紧紧相连。基于此,他获得了巨大成功,仅从《迟开的玫瑰》开始,继之《大树西迁》,他就两次攀登了艺术的高峰,这一次《西京故事》所激溅的思想与艺术火花,所弥漫的诗意与哲思氤氲,将会让他又一次实现艺术的新跨越,掀起又一次成功的浪潮。作为一个戏迷,我敏感的那一根秦腔神经,自然地又一次被有力地拨动。  

      (作者系陕西省作协原副主席、作家)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