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曲时讯>剧院动态

行程4332公里震撼三省四市一路凯歌高奏昨日载誉而归——《西京故事》是陕西文化一张响亮名片
时间: 2012-06-04          点击量: 2112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西京故事》剧组南下广东、湖南、湖北进行2012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于6月3日完美收官,载誉而归。此次巡演历时20天,行程4332公里,在广州、长沙、湘潭、武汉11所高校演出11场,震撼三省四市,收获无数赞誉,被誉为“陕西文化一张响亮的名片”。实践证明,《西京故事》的魅力已超越了不同地域、文化、方言的局限,为社会各阶层、各个年龄、各性别群众所欢迎,也证明秦腔可以唱响大江南北,给陕西文化走向全国增添了新的亮点。据悉,今年9月份,该剧将启动第2轮高校巡演,将走进天津理工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天津科技大学为学子们演出。
  5月28日起,《西京故事》在华中最大的城市武汉,走进湖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工业学院四所大学演出。湖北大学副校长王世敏,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陈兴荣,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齐文远、武汉工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刘丰林以及中国地质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勤文、湖北省文化厅副厅长严荣利等领导、嘉宾先后到场,与四所大学的数千名师生一同欣赏了这道视听盛宴。
      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武汉,景色秀美,人文荟萃,白云黄鹤留佳话,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典故都出自这里。上世纪初和50年代末,秦腔历史上曾经有两次走进这里,均广受欢迎。然而,由于自1959年后秦腔再未踏上荆楚大地,人们对这个大西北的剧种十分陌生。《西京故事》此次巡演从广州、湖南一路走来,在各地学子中激起了巨大的涟漪,网上热议铺天盖地,武汉大学生们当然有所了解,也相当好奇和期待,所以起初怀着好奇心来看戏的同学不在少数。
      四所大学,场地虽不同,但场景很相似。满满当当的剧场,青春逼人的面庞,悲戚处热泪横流,有趣时笑声一片,随着剧情的推进,年轻的大学生们的情绪被剧情完全控制,剧中描绘出的城乡差异、校园感情以及小人物生命中的悲怆凄凉、永不塌腔的凛然正气,深深地引发了师生们的共鸣。演员们鲜活生动的表演牢牢吸引了观众,剧场内时闻隐隐的啜泣声,又不时爆发出满堂热烈的掌声,现场气氛极为火爆。湖北省文化厅副厅长严荣利看戏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首先我向今晚演出的成功表示祝贺,谢谢艺术家!今晚令人难忘,也令人振奋。感谢陕西的艺术家给我们带来这样一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文艺精品,无论剧本、导演、唱腔、演员的表现都非常得棒,称得上是中国戏曲界的一个范本。
      以前大学生走近艺术、高雅艺术进校园,我们也做了很多,大多是介绍各种艺术类别,这个戏进校园的亮点,一是地方戏作为高雅艺术,二是新创作剧目进学校,第三,它的内容和老百姓、和大学生息息相关,不仅让大家欣赏艺术,还有一种价值观构建的作用。《西京故事》通过巡演确实把高雅艺术进校园这个活动的内涵有了提升。现在讲艺术要引领风尚,推动发展,这个戏就非常好地发挥了这种功能。两个半小时的戏,学生反响这么好,让人忘记了时间,这就是实力的体现,这样的文化才能给人以力量。到大学里面的文艺作品都是有针对性的,我们现在需要营造或者制造更多的力量型的文化产品,尤其是对我们青少年。一个民族如果心智不强,一打就垮,如果文化不强,不打就垮掉了。现在我们既有担心,也有希望。希望给人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不需要时时刻刻表现出来,但是一定要渗入你的骨子里去,软骨病是最可怕的。物质的建设很容易,GDP、机场、高速公路,世界上都是一流的,但是人的精神状态方面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文化该有的特质一定要有,现在很多流行的不少,休闲的东西太多,无益有害的要想办法清除掉。每一代年轻人有自己独有的价值观的理解,但是总要有一个一脉相承的民族气质保留下来延续下去,戏里对精神家园的坚守,坚忍不拔决不放弃的品质,我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 
      秦腔可以成为中国戏曲里面的一个宝塔。这是我第一次很完整地看秦腔的现代戏,让我感受到艺术家的艺术品格和对艺术的追求,更感受到剧中人坚韧挺拔的品格和对精神家园的坚守,具有陕西特色,有风格,有气派,拿大奖名副其实,西京三部曲都是现代戏,这样一个古老剧种,连续不断的推出现代戏,很有成就,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台上演戏的艺术家们入了戏,台下的观众也入了戏。当甲成离家出走时,有同学气愤地议论:“这个儿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啊!”剧中主人公罗天福仰天长叹时,同学们也跟着唉声叹气:“唉!愁死人了!”那种真切的神态,全然忘记了是在看戏。华中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张向向是来自河南洛阳的姑娘,来俱乐部时抱着一份欣赏艺术品的悠闲,可是看到第二场泪水就止不住地流,直到剧终。她说:“我都不敢相信自己会因一部戏而泪流不止,即使有意识地去微笑,也难以抑制住眼泪。但我知道,这种泪水并不是出于同情怜悯,而是这个戏触动了自己内心深处最柔软的东西,并且给了我一种更加强大的气力,让我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华中农大的王艳老师追着剧组看了两遍,拭泪用掉了一包纸巾,回家后那首主题歌还一直在耳边回旋,连续失眠了两夜。她说《西京故事》给了自己太多的震撼与感动,让她动心动情,感受深刻,思绪良多,不吐不快,一定要写下来,为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这部戏出一点力。
      微博上不断出现了大量关于《西京故事》的新帖子,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人生感悟。静秋微澜说:“今天看了秦腔《西京故事》,深切感受到了何为责任,何为父母心,何为不死的精神家园----不屈不饶、不卑不亢、不离不弃、奋斗不息,更是一种鞭策、一种精神的生生不息……”Leo小棒槌写道:“《西京故事》,艺术总是来源于生活。总有那么一些人,怀着梦想走进城市。不是所有的梦都一帆风顺……很久没有被这样感动过。想想那么多当时只道是寻常的忽略,我们都应该不仅仅只是感动……”宋移涛说:“《西京故事》——秦腔的豪迈与激情,演绎的是生活,冲撞的是灵魂……浮躁的都市生活,真的需要心境的平和与纯真……山里的娃,你也不要迷失了本心啊……”郭谊忠说:“好一个《西京故事》!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人间苍桑,教会了我们多关注父母勤勤恳恳的劳作,要本本份份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找准自己的方向……”任金波说:“梦既然有,苦就该尝!感谢《西京故事》。给我的不单是视觉和听觉的盛宴,更是一场恢宏的心灵盛宴!”
       2、感恩父母。flyer_sc说:“秦腔《西京故事》,描述着普通人民为梦想奋斗的故事,这其实是整个中国大众阶层的缩影。几度落泪,为了亲情。仿佛,我也看到了自己父母的良苦用心。想到回家,疲惫的身躯也有了丝丝动力……”刘杨霖说:“今晚小礼堂秦腔现代戏《西京故事》对我的心灵又是一次震撼,我们在追逐梦想的同时不要去埋怨父母所给与不了的,她们把最无私的爱给与了我们,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裕,都不要让它成为追梦的绊脚石,而要转化为垫脚石。梦在跳荡,变幻,人在寻觅,确立。坚定不移,勇敢追求,以一颗阳光的心去迎接每一天……”
      3、感受秦腔的魅力。中南民族大学的杨瑶是陕西籍学生,放假时已经在西安连看了3场《西京故事》,这次得知该剧要来武汉,高兴极了,又连续跟着剧组看了3遍。他在微博上写道:“作为一名90后,《西京故事》已看了6遍,每一次都看得热泪盈眶。也正是传统戏曲与社会热点的完美承接,让一出秦腔现代戏从大西北走到南方各省区。不仅让传统的秦腔戏迷所喜爱,也让数万计首次接触秦腔的年轻大学生有所感触。当我们社会不断前进的时候,或许应该改变长期以来对于传统文化的淡忘与漠视。”断了的联系说:“本来对于秦腔没有什么了解,对于《西京故事》更是从未听过,抱着去看看,如果不好就走的心态去了。着实被秦腔震撼了,还被农民工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震撼。大学临毕业能赶上这么一场视听盛宴,四年的大学生涯也算圆满了!”金纯写道:“不是热门剧种,不是古代戏,秦腔《西京故事》却让小礼堂座无虚席,更让到场观众都起立长时间鼓掌呐喊,这也许是传统戏曲中继昆曲青春版《牡丹亭》走进校园后的又一个典型!真的祝愿《西京故事》越走越好!”三月的风先是说:“哈哈,观看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财大专场的大型秦腔现代剧《西京故事》,实在是太添彩了,手掌拍得红通通了,人生第一次长达一刻钟发自内心的鼓掌! 真诚感谢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继而感叹:“校园超级需要高雅艺术呀!”
      5月31晚,华中农业大学工会主席刘松年教授从剧场回到家中夜不能寐,情难自禁地写下了观后感《一点感悟》,发到了剧组:“《西京故事》已降下帷幕,但那激昂、苍凉的秦腔旋律‘这股气力从来就没有塌过腔’,仍然在我的脑海里不时回荡。我是第一次正式接触秦腔,印象中的秦腔就是要竭尽全力大声去吼。那是什么在感动我?是什么让我眼前一亮,感受到艺术的美、人性的善、现实的真?是什么让我坐在键盘边,不得不向电脑倾诉?我想了半天,哦,《西京故事》运用秦腔艺术再现了一个进城打工农民及家人的生活,触及了人性中一个最根本的话题,那就是人格的平等。
      变革时期的社会是一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也是一个充满诱惑和浮躁的社会,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在几千年封建等级思想的烙印下,社会中太多的现实问题使人们专注于功名和利益的追求,而正是这种功利和浮躁不断地吞噬着人们的灵魂,把内心深处柔软的善良包装上坚硬的外壳,竭力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和身份。这部戏好就好在她是在唤醒人性的善良,好就好在她是在关注人格的平等。这部戏好就好在她是一次成功的创作,为古老的秦腔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为传统戏剧的改革,为传统戏剧去掉保护的帽子做了有益的尝试。
      感谢为《西京故事》努力的艺术家和其他所有的人们,让我们在艺术的欣赏中感动,让我们在感动中使自己的灵魂受到一次洗礼,让我们在感动中去寻觅本真的自我和人性的美好。再次谢谢!”这不仅仅是刘教授一个人的感受,也应该代表了所有高校师生的心声吧。
      武汉演出结束了,20天的高校巡演也告一段落。这是近年走南闯北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历史最长、范围最大、任务最重、条件最艰苦的一次国内巡演。3省4市的11场演出,11座剧场11个台口,负责装卸舞台装置的舞美队及剧组青壮年演职员,在副院长董利森带领下,每天换台,每天加班,有时剧场门太小,需要把布景钢架切割,然后抬进大门后再焊接起来,有时需要用绳子把布景吊上三层楼,为了使高校师生能够欣赏到尽可能完整的戏剧,他们可谓费尽心机耗尽体力。40位同志20天住了11个宾馆,却从未在哪个宾馆床上真正睡过一个囫囵觉,非常辛苦。演员们也是马不停蹄,不停转战,要适应舞台,要变换调度,脑子里始终绷紧了弦,一刻也不敢放松。主演李东桥十分敬业,无论舞台条件多么简陋,他都是一丝不苟,招招式式准确,句句唱腔到位,艺术质量绝不缩水。一路走来,四个省的气候和环境各异,但李东桥的演出却一直稳定地保持着极高水准,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情拥戴。演员王战备在演出中不慎扭伤了腰,平时疼得走不动路,可到了台上,便似乎忘了伤痛,照样生龙活虎。十几天里,感动人的事例在剧组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西安交大党委副书记宫辉到每个点都看望大家,为剧组打气,省文化厅艺术处刘向阳处长也专程赶到武汉,慰问演职人员,给大家带来了省文化厅领导的关心和问候。全剧组各个部门协调合作,把劲拧成了一股绳,团结一心,努力奋战,终于圆满地完成了这次任务。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