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戏曲研究院秦腔现代戏《西京故事》作为国家教育部“高雅艺术进校园”剧目南下广东、湖南、湖北,现已完成6所高校的演出,一路好评如潮,凯歌高奏。在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演出结束后,广东省教育厅分管艺术教育的负责人当即表示,要向教育部提出申请,请求安排《西京故事》再返广东。
挟广州首战告捷的如虹气势,《西京故事》来到了湖南。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湘江两岸唱响的第一个秦腔剧目,也是踏上三湘大地的第一支秦腔团队,湖南观众对此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从23日开始,该剧在位于历史名城长沙和湘潭的中南大学、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湘潭大学连演三场,引起了强烈震撼。
博导厅长彻夜难眠 文化专家一片盛赞
在湖南的首场演出安排在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这是湖南省唯一一所公办艺术类高等院校,师资雄厚,明星辈出,先后有张也、瞿颖、甘萍、吴军等毕业生走向全国,被誉为影、视、歌、舞明星的摇篮。教育学博士生导师、湖南省文化厅副厅长雷鸣强,该院党委书记易介南等与千余名师生观看了演出。年轻的雷副厅长不曾想到,这次礼节性的观剧,将自己变成了《西京故事》的粉丝。他由衷地说:“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一部戏,让我非常震撼,非常感动。它用重大的社会主题,浓烈的生活气息,精湛的艺术表演,完美的舞台呈现,表现了普通人宽厚达观、坚韧不屈的生命精神和生活信念,折射出劳动者的精气神,非常生动,非常深刻,令人感动,令人落泪,令人更加振奋,对大学生既是高雅艺术的熏陶,更是一场生动的思想教育课,感谢艺术家们为我们送上的艺术大餐!”离开剧场后,“慷慨激昂、还有点苍凉”的高亢旋律一直回响在雷副厅长的耳旁,剧中所传递的深刻哲理、深邃内涵激荡着他已不易激动的心。于是,他发出呼吁,让省直文化系统的艺术家和管理者,抓住这难得的机会来高校观摩。
24日晚的演出现场,在中南大学千余名学生之中,出现了很多教育界、文化界领导专家的身影。湖南省文化厅厅长周用金携七、八十位专业人士来了,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市一中、南雅中学、湖南师大附中,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等学校的领导、老师都来了,真可谓群贤毕至,高朋满座。
湖南省文化厅周厅长看完戏后讲话时几度哽咽。他对演出成功表示祝贺后深情地说道:“我也曾经是农民的后代,我相信在座的很多同学都是农民工的子女,这个戏十分生动、深刻地写到了我们的现实生活,但贫穷不是我们的错。……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了三十多年就完成了西方大国一百多年走过的路程,因为社会发展得太快,难免出现各种问题。就像一个钢炉,炼出来的可能是纯钢,也可能有炉渣,每一位同学都要深思,我们要做好钢,不能做炉渣,我们要像我们的父辈学习,像罗天福那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做中华民族的脊梁!”专家们更是个个异常激动,争先恐后发表他们的观感。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周副院长说:“我已是第二遍看了,非常震撼!所以今天我把我们所有演员都叫来看,大家全都反映很好,值得我们很好的学习!”湖南京剧名家、国家一级演员闵玲娣认为:“这部戏从剧本到二度创作、到每个演员的演技,都是一台完美的演出!我从来没有接触过秦腔,没想到这么好看,陕西的艺术家们不愧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啊!”
令人难忘的演出盛况 热浪滚滚的剧场回响
25日晚6点多,离开演还有一个小时,湘潭大学俱乐部门外,络绎不绝赶来的大学生们冒雨排起了长队,一把把雨伞连在一起绵延成几百米长的长廊。至7点进场时,仅10分钟时间,剧场已满满当当。湘潭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罗和安,湘潭大学党委副书记李伯超,副校长周益春等和数千名大学生一起观看了演出。
这是《西京故事》演出以来遇到过的座位最多的剧场,共有2349个座位。对早已通过微博、媒体等各种渠道知晓《西京故事》美名、渴望一睹芳容的学子们,再多几千个座位也不算多。开演时,不仅座无虚席,甚至连过道都挤满了人,但场内秩序井然,气氛热烈,大家聚精凝神紧盯着舞台,欣赏黄土文化、古老剧种的现代演绎。伴随着剧情跌宕演进,剧场内观众忽而唏嘘不已,忽而会心一笑,情绪被彻底征服,忘我地融入了剧情。近百次掌声浪潮汹涌,经久不停。演员谢幕时,人们纹丝不动,不愿离座,大家似乎感觉鼓掌已不足以抒发着自己内心的感动,瞬间演变成了高声叫好,几千个年轻人发出同样的欢呼声,几近爆棚,蔚为壮观。演员们也深受感染,纷纷将观众献给他们的花束抛向台下,回报大家的热情。鲜花传递之间,舞台上下,一片沸腾。省戏曲研究院院长、著名剧作家、《西京故事》编剧陈彦深有感触地说:“置身于这群当代最优秀、最活跃的年轻人中间,我深深感到了作为一个创作者的责任。而投身于社会之中,去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就会得到观众真诚的回报。”西安交大党委副书记宫辉也感慨:“《西京故事》是我国近年来的一部精品,我已经看了很多遍了,可以说百看不厌。我希望全国各高校的师生们,都能分享到这个艺术大餐!”
微博上,热浪滚滚,学子们难以按捺自己激动的心情,纷纷用最朴实的语言发表内心的真实感受。Cherry写道:“高雅艺术进校园,场场座无虚席,《西京故事》巧妙布局的舞台,完美搭配的灯光,将那如山般厚重的父爱、顶天立地的人格精神阐述得淋漓尽致!气势如虎的秦腔,超赞!陕西文化,超赞!”风的缘分说:“陕西戏曲研究院《西京故事》,
一次心灵的洗礼, 灼灼的父母恩情,
唤起一份坚忍与拼搏!”四叶草感叹:“陕西秦腔现代剧《西京故事》走进湘大,一场艺术的盛宴!!鼓掌拍得手好痛,但还是好激动……还想看,意犹未尽啊……”零零琪子感悟到:“不管它日子过得顺当还是‘恓惶’,只要将梦想凝成一股气,脚踏实地,务实积累,摆正心态,进取好学…再苦再累都不放弃,再难再远梦想也一定会实现!”马特则说道:“一群普通人的故事,一段历史的变迁过程,一部给人冲击,对我们当下生活的最鲜活的、最直击人心灵的戏曲——秦腔《西京故事》。”1984写道:“《西京故事》是在我们当前所看众多戏中最好的一部戏……作为观众,我视觉、听觉、感情上受到巨大冲击,这种冲击带来心灵上的震撼。强烈推荐秦腔现代戏《西京故事》给各位,很有意义,胜过各种电视剧、小说,即使你不爱秦腔,看完也会改变态度,真的很好!哪怕只相信我这一回……”某女思思说:“当全场观众自发站起来一潮一潮的鼓掌欢呼的时候,真的觉得《西京故事》很有震撼力。这是我在湘大第一次看到临近结束没有观众提前离开的晚会。震撼和思考。谢谢《西京故事》。谢谢陕西戏曲研究院。”林子写道:“一直对陕西这片土地充满向往,觉得只有这样慷慨激昂的土地才会让作家写出《平凡的世界》《白鹿原》这种充满人生思考的作品。晚上在学校观看了秦腔《西京故事》很是过瘾,故事里的罗甲秀是大学生们的榜样,老爹的深情演绎让人动容!所以我当场就决定一定要去西安看看,尝尝正宗的羊肉泡馍听听地道的秦腔……”唐武志总结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之《西京故事》,真不愧是一场精神的盛宴!”
在微博的自由空间里,学子们用滚烫的语言,抒发着由衷的赞叹,书写着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也梳理着自己成长的心路历程,这又何尝不是“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初衷呢!
26日晚在湖南科技大学的演出,是《西京故事》湖南行的最后一站。湖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田英华等校领导兴致勃勃地来到现场,与师生们一起观看了演出。场内热烈依然,掌声依然,湖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田英华感慨地说:“陕西的艺术家千里迢迢为我们送来了一场非常好的精神食粮,我代表全校师生向演职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尤其是要感谢我们《西京故事》的编剧,这个剧本写的非常好,故事情节非常感人,不仅使我们老师深受教育,更重要是教育了我们的莘莘学子,让大学生们牢记,只要我们好好学习,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就能够以我们自己的力量报答社会、报答家庭。我还要感谢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活动,给我们安排了这么好的剧目,使我们的学生深受感动,深受教育,教育大学生怎么样去努力学习,怎么样调整心态,怎么样克服困难。我呼吁如果有条件的话,这部戏应该走进全国高校,让我们国家的几千万大学生都看一看,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是给他们搭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成长平台。”
一些前几场已经看过戏的大学生也从中南大学、湘潭大学、湖南省艺术职业学院赶到了湖南科技大学俱乐部,想方设法混进场内,再品味一次艺术盛宴。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学花鼓戏的小伙子谭志豪在自己学校看戏后,又专程从长沙追到湘潭,连追两个点,看了三遍。只见他一会儿掏出手机录音,一会儿拿出笔记本记台词,忙个不停。他说:“我从来没有接触到这么震撼的剧目,太感人了,我看了三遍还看不够。”当得知我们要赴武汉演出时,他向往地说:“说实话,我还想赶过去看啊,只是老师不批假了,真希望能有一个完整版的视频,让我天天欣赏天天享受……”演出结束后很多大学生涌到台上,争着与演员们合影,索要李东桥等人的签名,恋恋不舍不愿离去,几个学生为了与剧组多在一起待上一会儿,甚至加入了全团演职人员拆台的工作,成了《西京故事》的铁杆粉丝。
连日来马不停蹄的奔波,高密度的连续演出,使我们的艺术家们疲惫不堪,尤其是领衔主演李东桥,每天高强度的心力付出,已感觉身心俱疲,食无味,寝不安。但只要他登上舞台,就好像战士上了火线,立刻神采飞扬,精神抖擞,他及全剧组的艺术家用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以令人敬佩的敬业精神和一丝不苟的艺术态度,为此次巡演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做出了杰出贡献。
27日,《西京故事》转赴武汉安营扎寨。从28日开始,将在湖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工业学院四所大学演出,完成此次巡演的最后一个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