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西安交大戏剧学院创作演出的大型秦腔现代戏《西京故事》,按照国家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2015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部署,又一次踏上了高校校园巡演的征程,从千里迢迢的陕西来到著名的“绿色油化之都”黑龙江省大庆市,走进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东北石油大学、大庆职业学院四所高校巡演,掀起了大庆高校学子的新一轮热烈追捧。至此,《西京故事》已经第18次走出潼关演出,并且连续四年入选“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
在6月2日-6日的四天演出时间里,大庆职业学院大学生文艺活动中心1300个座位每天都爆满。演出过程中,台上倾情投入,完美演绎,台下观众时而鸦雀无声,时而唏嘘可辨,所有人都深深地沉浸在剧情之中,被感动,被震撼。年轻的大学生们在大秦正音中感受父亲罗天福、女儿甲秀、儿子甲成苦痛与希望交织、茫然和坚守并存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慷慨激昂、还有点苍凉,却又气血充盈、裂帛向天的心声。许多观众被演员们精彩的表演感染打动,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热泪。演出结束,雷鸣般的掌声、呐喊声和欢呼声响彻剧场,经久不息。《西京故事》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精致的艺术呈现,再一次以无可置疑的魅力征服了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观众。
东北石油大学工会副主席吴波老师在看完演出畅谈自己的感受时曾几度哽咽,他说:“我一直举着DV拍了两个多小时,手虽然酸痛但都没动一下,害怕错过其中的细节。我要把这部DV放到我们学校的网站,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能看到这部精品。真得没想到,原以为我们东北人会听不懂秦腔,但看了《西京故事》,我们不仅听懂了,而且被深深震撼了。我是负责学校文体工作的,看了很多高雅艺术,但这部戏绝对是最好的一部戏,给大学生演一遍《西京故事》,比用枯燥的语言进行说教,效果不知道要好多少倍。我快50岁了,是一个泪腺不怎么发达的人,但是却是流着眼泪看完全剧的。今天晚上我不仅组织让学生来看,还让一些教工、老师带着孩子来看,真是来得太对了,对所有人都是很好的教育。看戏的过程中,现场观众的情绪一浪高过一浪,掌声不断,气氛非常热烈。我会亲自给教育部负责同志打电话,强烈建议教育部能让全国每个省市学校的学生都看到这个戏。”
演出甫一结束,很多同学就给剧组发来了观后感,滚烫的话语表达着学子们的真情。来自舞蹈专业的姑娘杜飞飞是安徽人,她写道:“早在安徽时就听闻过秦腔的大名,今天有幸一见,被慷慨激越的唱腔吸引之余,更多的是感悟。姐姐的体贴懂事、坚强独立,弟弟的浮夸虚荣、年少无知,父亲的勤劳隐忍、刚直不阿,母亲的慈爱淳朴、任劳任怨,还有房主的横眉冷眼、儿子金锁的纨绔又不失率真……展现在我眼前的完全就是生活中的画面,就是发生在我身上或我身边的故事。这些着着实实撞击了我的心灵。感谢《西京故事》,它不仅带给我一场秦腔盛宴,更带来了一场心灵的洗涤!我发现我已经开始喜欢上秦腔这个艺术形式了。”东北石油大学学生吴爱全深情地写道:“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唱尽父母为儿女太多的付出,一部《西京故事》也唱尽罗天福夫妇为儿女成长倾注的心血,儿女现在的起点是父母用双手托起来的,即使寻梦路上有再多的苦难,我们也没有理由不去努力,更没有理由自暴自弃。主人公罗天福在用行动告诉儿女,不论生活有多大压力,仍要秉承着最淳朴的善良、最鼎力的骨气踏踏实实努力,终归会实现梦想。农民工是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小人物靠着勤劳踏实的精神编织着心中的中国梦,那么民族的中国梦也终究会实现……回首岁月,看看父母两鬓的白发,深感责任之重大,惟有在寻梦路上,更加踏实奋斗,才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不管未来路上有多艰辛,始终记着传承民族最淳朴的精神、最高贵的脊梁,惟靠这种气力,才能谱写出人生的华丽篇章。感恩父母,传承脊梁,寻梦路上,有你有我!《西京故事》当代需要你!”东北石油大学学生马斌文在观看《西京故事》的过程中曾几度落泪,他写道:“作为一名男生,我尽量克制住热泪的盈眶,但真情的打动、亲情的感染却不曾让我如愿,我想这个愿不如也好,又有何妨呢?秦腔的《西京故事》结束了,而我们心中的《西京故事》仍在继续---我大,我爷,我老爷,我老老爷就是这一唱,慷慨激昂,还有点苍凉。不管日子过得顺当还是恓惶,这一股气力,从来就没塌过腔......”一名来自甘肃的大一新生刘龙连着看了四天的演出,他说:“竟然在东北感受到了秦腔的魅力,让我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情绪顿时烟消云散。听着熟悉的秦腔旋律,看着黄土地上发生的故事,感受着心灵情感的撞击,我的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罗老师的勤劳隐忍、刚直不阿;罗妈妈的慈爱淳朴、任劳任怨;罗甲秀的自立自强,坚韧不拔,着实让人心生敬佩之意。秦腔之美,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去欣赏,去感悟!”
据悉,今年11-12月份,该剧将启动第2轮高校巡演,走进福建和海南省为学子们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