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李东桥,1985年23岁时,因在大型秦腔历史剧《千古一帝》中主演秦始皇而一举成名,获中国戏剧第三届“梅花奖”等多项大奖。近日他在中央电视台和陕西电视台合拍的首部秦腔现代电视连续剧《山里世界》中扮演男主角。为此,我专程在此剧播出前夕,2002 年圣诞节一个大雪纷飞的午后采访了他。在交织着欢乐、痛苦的气氛中,采访整整进行了六个小时。他很健谈,他对秦腔事业那种强烈而深重的使命感,深深地感染了我。本文撷取了李东桥艺术人生的几个篇章,在追求、探索、困惑、彷徨的打磨历练中,他如何让生命激情为秦腔艺术澎湃燃烧。
关于《山里世界》
《山里世界》是中国首部秦腔电视连续剧,全剧共8集,以西部大开发为背景,通过春兰、春花两姐妹不同的人生经历,表现了盛产美玉的大玉山人脱贫致富的过程。该剧在蓝田山里实景拍摄,历时20多天,现已完成后期制作,预计今年初将在中央电视台和陕西电视台播出。李东桥扮演男一号云龙,是党的“三个代表”的化身,宝鸡的青年秦腔演员李晓萍扮演女一号春兰,李京担任制片,吴砚担任导演,共同主演的还有秦腔表演艺术家吴德、广雪琴等。虽然演职人员都是我国、陕西省各影视及秦剧团的尖子,但在影视表演方面却是第一次,对编剧、导演是一次崭新的尝试,对演员更是一次挑战。这部剧要求演员有很强的秦腔韵味,可谓开创了秦腔电视剧的先河。李东桥虽是男一号,但他冲着“首部”,意在借此把秦腔推向全国,以尽一个秦腔艺术工作者的绵薄之力,让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热爱秦腔,了解秦腔,充分感受秦腔的艺术魅力。他希望记者充分关注并报道春兰的扮演者李晓萍,从而提高潜质优越的青年演员的知名度,不断为新人创造机会,促进秦腔艺术的繁荣发展。
母爱在他这儿拐了个弯
1961年12月26日,李东桥出生于陕西户县农村,他在兄弟姐妹7人当中排行第5。母亲是大财主的女儿,16岁下嫁给高大魁梧的贫苦农民为妻。满腹委屈心理如何能平衡?基于长期贫困与多子女造成的生存压力,母亲的心灵似乎被扭曲。在李东桥幼小的心里,母亲非但不慈祥,不爱他,反而对他冷酷无情,虽然他在7个孩子中最聪明,最俊美。1974年,12岁的他开始学艺,工文武小生。1976年学成转正工资是32.5元。母亲一连扣下他3个月的工资,连买饭票的钱都没给他留。剧团里的女朋友爱心接济他,使他勉强维持生活,这时,爱情也在他的心里悄然萌生,转换成更加刻苦练功学戏的动力。1985年,他的爱女伴随《千古一帝》中的秦始皇一炮走红而降生。还没来得及品尝成功的风光滋味,还沉浸在初为人父的幸福喜悦之中,一纸传票给他泼了盆冷水。母亲将他告上了法庭。一时间,“秦始皇不养他妈”的传闻不胫而走,迅速从户县传到西安。他真是有口难辩,无地自容,实在难以支撑。这场风波渐渐平息,几年之后,他带着爱人和年幼的孩子回乡收麦。夏收时龙口夺食,农民汗多,体力消耗大,再穷的人家都讲究给下地劳作的人吃犒赏。干完活吃的是干饼蘸酱醋水。母亲让他哥哥别吃饼了,到灶房擀了一碗面端给哥哥,而把他晾在一边。母亲明明知道他最爱吃面呀!他手拿干饼僵立发怔半晌,禁不住潸然泪下,发誓再也不回家、不干活了……这种错位的母爱使人无法理解。他说有人说这是他的命与母亲的命相克。如今,父母相继在1994年和1996年作古,他对母爱的错位早已不再耿耿于怀,毕竟父母给了他生命。面对许多荣誉、掌声和鲜花,每当夜深人静,“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伤和遗憾油然而生。也许正是母爱奇缺的家庭环境砥砺了他年轻的心灵,给了他追求艺术、辉煌人生的雄心壮志。但愿李老伯、李妈妈在天之灵安息!
莽苍苍气概的秦剧小生
人生就是这样。上帝不可能把什么都给一人。当儿子得不到多少母爱,当演员却吉星高照,一路走红。他是上帝格外宠爱的美男子,1.77米的个头,身材高大匀称,天生自然卷的大波浪发型透出艺术家的气质和风度,眉清目秀的程度,达到演现代戏根本不用化妆的程度。
1985年,他有幸与郝彩凤搭档,在新编大型秦腔历史剧《千古一帝》中主演秦始皇。那年他才23岁。为了演活秦始皇这一富于挑战性的角色,他练功特别刻苦。当时的住房条件非常简陋。寒冬腊月,他冻得瑟瑟发抖都不敢睡电热毯,怕嗓子因干燥而失声。爱人孩子睡铺电褥子的床上,自己睡在地铺上。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千古一帝》获得巨大成功,他将“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朴以鞭挞天下,威振四海”的秦始皇演绎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形神兼备,非同凡响,倾倒无数戏迷和观众。大作家贾平凹观后立即书写“王者风范”四个大字,差人送给李东桥。该剧先获文化部全国戏曲观摩演出一等奖,翌年,获中国戏曲第三届“梅花奖”。1987年,西安电影制片厂将《千古一帝》拍摄成大型戏曲艺术片。199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之际《千》剧赴日本进行文化交流出,在东京、京都、大阪等14城市巡回演出 26场,场场爆满,轰动扶桑。1999年元旦,在第二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开幕式上,李东桥等演出《千古一帝》片段,演出结束后受到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93年,他领衔主演了由芬兰话剧改编的碗碗腔《真的•真的》,荣获中国第一届戏曲“金三角”交流演出一等奖。1994年赴芬兰演出大受欢迎。这在探索用碗碗腔形式反映现实生活、洋为中用、提高艺术表现力及对外交流等诸多方面,均做出了重大贡献。
1996年在新编秦腔历史剧《蔡伦》中领衔主演蔡伦,为塑造蔡伦,他全身心投入,以致于身体很虚弱,连续打了40瓶点滴,在北京演出也是白天打针,晚上演戏。台上他把力量、激情、精力都给了“蔡伦”,一下台他瘫软在地。
同年,在新编眉户现代戏《留下真情》中主演金哥,获“五个一工程奖”。作为一名戏曲演员,在秦腔、眉户、碗碗腔三剧种中都获大奖,堪称一枝独秀。
李东桥从艺30年来,塑造了30多个角色。他嗓音洪亮,扮相俊美,表演潇洒大方,自成一格,是陕西乃至西北秦腔界最有影响的青年演员之一。曾有人很认真地说:与其崇拜遥不可及的濮存昕,还不如与我们身边的李东桥亲密接触。
李东桥属于秦剧艺术。千百年来,秦腔酣畅淋漓、荡气回肠的韵味,熏陶了陕西乃至西北亿万神州儿女的性情秉赋,溶入炎黄子孙滚烫的血液,内化为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遗传基因。中国现代戏剧的伟大先驱之一,与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大师齐名的欧阳予倩先生,曾将秦腔的特色表述为“莽苍苍的气概”。李东桥就是这样一条颇具莽苍苍气概的关中汉子。正如他妻子所说,“李东桥光会唱戏”,他为秦腔而生。就连对常人皮肤有强烈刺激与腐蚀作用的浓重油彩,抹在他脸上都成了护肤霜、润肤剂。
他为秦腔付出的同时,也得到了很多荣誉。他的戏迷遍布中国甚至海外,有许多戏迷不远千里到西安看他,他为此深受感动和鼓舞。他秉承前辈艺术家的传统美德,台上做戏,台下做人,做戏出神入化,做人德艺双馨。
莫道前路无知己,天涯谁人不识君!
但愿李东桥艺术生命之树长青。
(原载于《文化艺术报》2003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