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剧院介绍
剧院简介
院长寄语
领导班子
历任院长
荣誉榜
联系我们
院属艺术单位
一团
二团
三团
四团
艺术研究中心
演员训练班
戏曲时讯
剧院动态
戏曲新闻
演出预告
通知公告
名家荟萃
菊苑耆宿
老艺术家
梅花奖
当红隽秀
剧目集锦
新剧动态
经典再现
院优秀剧目
视听欣赏
戏曲漫谈
名家评论
戏曲知识
戏曲杂谈
留言板
戏曲漫谈
名家评论
戏曲知识
戏曲杂谈
戏曲时讯
2025-05-26
【西安天天有秦腔】5月27日-28日眉户《屠夫状元》即将上演
2025-05-26
秦腔《红河谷》排练现场直击!精彩蓄势待发
2025-05-26
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哪些场所去不得?
2025-05-24
传承文艺为民初心!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多场演出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83周年
首页
>
戏曲漫谈
>
名家评论
古老秦腔的海派运作
时间: 2009-03-12
点击量: 4631
古老秦腔的海派运作 《文汇报》记者 万润龙 10月19日晚,是秦腔《杨门女将》一年来的第80场公演。逸夫舞台内,100多名平均年龄19岁的青年演员让古老的秦腔变得青春靓丽,上海观众和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的专家学者毫不吝啬地报以50余次掌声。 对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著名剧作家陈彦来说,掌声不仅是对《杨门女将》青春版改革的一种认可,同时也是对秦腔的这次海派运作的一次评判。 《杨门女将》是陈彦为小梅花秦腔团量身定做的一台大戏。去年,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培养的100多名小学员行将毕业,陈彦给他们的未来设定了两大目标:所有小学员继续深造,到西安交大继续教育学院攻读文艺专业,完成大专学业,此后还将进行本科教育,传承秦腔大业,让秦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有人。就这样,115名演员训练班毕业生经过考试成为西安交大的在读生,而专为这些孩子量身定做的青春版秦腔历史剧《杨门女将》,则成为这些孩子回报社会的“成人礼”。 在中国戏剧界,陈彦素以功底和创新闻名。他编剧的眉户《迟开的玫瑰》荣获全国第四批十大国家舞台艺术精品之首。在为《杨门女将》选择导演时,陈彦把目光投向了上海。“去年,孩子们的平均年龄才18岁,让这样一个群体演古老的秦腔,如何在保留秦腔精华的同时又凸显青春靓丽的优势,上海导演应该可以完成这种融合,”陈彦还有更深刻的考虑,“中国的艺术需要东西部的合作,需要海派文 化和黄土地文化的撞击,我想作一次尝试。” 上海越剧院艺术总监、国家一级导演胡筱坪被陈彦的探索精神所感动,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邀请。上海京剧院知名女导演王青、武打设计王振鹏、上海越剧院灯光设计师张学伟等也一起应邀加盟秦腔《杨门女将》,为青春版秦腔注入海派元素。 海派导演为青春版秦腔设定的总的导演原则:保留精华,有所创新。他们设定的舞台总体效果是简洁而又唯美,舞台背景与演员服装形成简与繁的反差,演员群体与个体形成静与动的反差,舞台灯光形成局部与整体的反差,舞台音乐形成激越与舒缓的反差。在选择背景音乐时,海派导演与陈彦一起选听。当《黄河船夫曲》的旋律播放出来时,胡筱坪的眼睛一亮:“就是它了!”陈彦击掌叫好:“很陕西,很黄河,很中国!据考证,杨门女将的故事就发生在黄河边上的陕北。” 在观众的掌声中,除了由演员的唱腔收获之外,掌声最多的要数演员们的武戏。这也是海派导演为青年群体量身定制的,“这些孩子从小练功,武术功底好,应该扬做打之长,”胡筱坪说。因此,观众们看到了整齐划一的扳腿、前桥,气势磅礴的狼舞,让人眼花缭乱的筋斗,干净利落的武打,尤其是杨文广的书童“跳蚤”——这是海派导演与陈彦一起为《杨门女将》增加的人物。在派戏过程中,发现15岁的郭小天武功特好却又无戏可派,就让他担当文广书童的角色。这一角色增加的结果,是为秦腔《杨门女将》的演出过程至少增加了10次掌声。 今年7月,青春版《杨门女将》奉调进京,参加“北京奥运重大文化活动 ”,在梅兰芳大剧院演出,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这次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陕西方委托上海天蟾京剧中心演出有限公司代理票务运作,天蟾公司项目经理许霈霖同样是海派运作的老法师。本月16日下午,天蟾逸夫舞台专门召开了以《青春版秦腔<杨门女将>张扬秦腔的青春》为题的秦腔艺术欣赏讲座,400余名上海市民领票出席。专家深入浅出的讲解,演员在现场的精彩表演,使上海市民对秦腔以及秦腔《杨门女将》有了初步了解。当8位小演员为听众在特制的明信片上签名时,几百位听众排起了长队。许霈霖还请来了香港的演出中介商观看两天晚上的秦腔演出,开始策划青春版《杨门女将》的香港之行。 20日上午,上海剧协组织专家为青春版秦腔《杨门女将》举行座谈,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周本义、宋光祖,著名剧作家吴兆芬,戏剧评论家夏写时、王涌石等十余位专家学者对青春版秦腔《杨门女将》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唱得痛快,打得酣畅,行当齐全,满台阳光灿烂,姹紫嫣红,很有个性,让人看到了戏曲的希望。这是海派艺术评论家对西部秦腔改革的肯定。
丰收的硕果
开拓城市演出市场 出人出戏出效益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