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曲漫谈>名家评论

古老秦腔的海派运作
时间: 2009-03-12          点击量: 3481
古老秦腔的海派运作 《文汇报》记者 万润龙 10月19日晚,是秦腔《杨门女将》一年来的第80场公演。逸夫舞台内,100多名平均年龄19岁的青年演员让古老的秦腔变得青春靓丽,上海观众和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的专家学者毫不吝啬地报以50余次掌声。 对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著名剧作家陈彦来说,掌声不仅是对《杨门女将》青春版改革的一种认可,同时也是对秦腔的这次海派运作的一次评判。 《杨门女将》是陈彦为小梅花秦腔团量身定做的一台大戏。去年,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培养的100多名小学员行将毕业,陈彦给他们的未来设定了两大目标:所有小学员继续深造,到西安交大继续教育学院攻读文艺专业,完成大专学业,此后还将进行本科教育,传承秦腔大业,让秦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有人。就这样,115名演员训练班毕业生经过考试成为西安交大的在读生,而专为这些孩子量身定做的青春版秦腔历史剧《杨门女将》,则成为这些孩子回报社会的“成人礼”。 在中国戏剧界,陈彦素以功底和创新闻名。他编剧的眉户《迟开的玫瑰》荣获全国第四批十大国家舞台艺术精品之首。在为《杨门女将》选择导演时,陈彦把目光投向了上海。“去年,孩子们的平均年龄才18岁,让这样一个群体演古老的秦腔,如何在保留秦腔精华的同时又凸显青春靓丽的优势,上海导演应该可以完成这种融合,”陈彦还有更深刻的考虑,“中国的艺术需要东西部的合作,需要海派文 化和黄土地文化的撞击,我想作一次尝试。” 上海越剧院艺术总监、国家一级导演胡筱坪被陈彦的探索精神所感动,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邀请。上海京剧院知名女导演王青、武打设计王振鹏、上海越剧院灯光设计师张学伟等也一起应邀加盟秦腔《杨门女将》,为青春版秦腔注入海派元素。 海派导演为青春版秦腔设定的总的导演原则:保留精华,有所创新。他们设定的舞台总体效果是简洁而又唯美,舞台背景与演员服装形成简与繁的反差,演员群体与个体形成静与动的反差,舞台灯光形成局部与整体的反差,舞台音乐形成激越与舒缓的反差。在选择背景音乐时,海派导演与陈彦一起选听。当《黄河船夫曲》的旋律播放出来时,胡筱坪的眼睛一亮:“就是它了!”陈彦击掌叫好:“很陕西,很黄河,很中国!据考证,杨门女将的故事就发生在黄河边上的陕北。” 在观众的掌声中,除了由演员的唱腔收获之外,掌声最多的要数演员们的武戏。这也是海派导演为青年群体量身定制的,“这些孩子从小练功,武术功底好,应该扬做打之长,”胡筱坪说。因此,观众们看到了整齐划一的扳腿、前桥,气势磅礴的狼舞,让人眼花缭乱的筋斗,干净利落的武打,尤其是杨文广的书童“跳蚤”——这是海派导演与陈彦一起为《杨门女将》增加的人物。在派戏过程中,发现15岁的郭小天武功特好却又无戏可派,就让他担当文广书童的角色。这一角色增加的结果,是为秦腔《杨门女将》的演出过程至少增加了10次掌声。 今年7月,青春版《杨门女将》奉调进京,参加“北京奥运重大文化活动 ”,在梅兰芳大剧院演出,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这次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陕西方委托上海天蟾京剧中心演出有限公司代理票务运作,天蟾公司项目经理许霈霖同样是海派运作的老法师。本月16日下午,天蟾逸夫舞台专门召开了以《青春版秦腔<杨门女将>张扬秦腔的青春》为题的秦腔艺术欣赏讲座,400余名上海市民领票出席。专家深入浅出的讲解,演员在现场的精彩表演,使上海市民对秦腔以及秦腔《杨门女将》有了初步了解。当8位小演员为听众在特制的明信片上签名时,几百位听众排起了长队。许霈霖还请来了香港的演出中介商观看两天晚上的秦腔演出,开始策划青春版《杨门女将》的香港之行。 20日上午,上海剧协组织专家为青春版秦腔《杨门女将》举行座谈,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周本义、宋光祖,著名剧作家吴兆芬,戏剧评论家夏写时、王涌石等十余位专家学者对青春版秦腔《杨门女将》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唱得痛快,打得酣畅,行当齐全,满台阳光灿烂,姹紫嫣红,很有个性,让人看到了戏曲的希望。这是海派艺术评论家对西部秦腔改革的肯定。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