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剧院介绍
剧院简介
院长寄语
领导班子
历任院长
荣誉榜
联系我们
院属艺术单位
一团
二团
三团
四团
艺术研究中心
演员训练班
戏曲时讯
剧院动态
戏曲新闻
演出预告
通知公告
名家荟萃
菊苑耆宿
老艺术家
梅花奖
当红隽秀
剧目集锦
新剧动态
经典再现
院优秀剧目
视听欣赏
戏曲漫谈
名家评论
戏曲知识
戏曲杂谈
留言板
戏曲漫谈
名家评论
戏曲知识
戏曲杂谈
戏曲时讯
2025-10-24
【西安天天有秦腔】10月27日折子戏专场(三)即将上演
2025-10-24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举办第47期学术大讲堂
2025-10-23
【西安天天有秦腔】10月24日、25日秦腔移植剧《五女拜寿》即将上演
2025-10-23
【文化强省大家谈】李梅:践行艺术为民宗旨 守正创新振兴秦腔事业
首页
>
戏曲漫谈
>
名家评论
《当代戏曲发展学》序
时间: 2006-09-04
点击量: 6805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 王文章 中国戏曲以精湛的表演和独特的演剧体系而在世界剧坛独树一帜,在它的发展史上,繁若群星的表演艺术家都以艺术创造的璀璨光彩引人瞩目,数以万计累积的传统表演剧目成为民族文化积累的宝库。千多年来,中国戏曲在衍变的进展中,表现形式、审美特征更趋鲜明,而令人惊叹的是,其剧目的丰富性、表演风格的多样性,并未因此而衰减。它以同一表演体系下剧种、剧目和演出风格的多样性,成为最具亲和力的艺术,不同文化层次的观众都可与戏曲结缘。戏曲内容和形式的博大,它与观众的广泛联系,使之成为传达中华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载体,成为表达人们思想情感、悲喜怒愁和享受文化娱乐的最直接的形式,戏曲也因此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象征。 尽管戏曲发展的长河中也有泥沙糟粕顺流而下,但它的博大、精湛、艺术创造的妙境,无论用什么词来赞美,我认为都是名副其实。 这么优美的戏曲,在当代还会得到观众的亲近吗?会或是不会的简单回答,往往很多是来自那些对戏曲不甚了解的人们。真正了解戏曲的历史、现状和对其发展趋向思考的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反而不会那么简单明确。在网络时代的今天,社会的发展正可以用“日新月异”四个字来概括。艺术方式的多元化,审美趋向的多向性,娱乐价值的消费性,以及生活的快节奏,使那些参与性强和易于欣赏的零距离感知的艺术方式,更为年轻人所选择。而认知戏曲,除了内容,单就形式方面而言,戏曲的形式美感所决定的审美定势,都有一个从不知到接受到喜爱的“看戏”的过程,在今天艺术多样化的选择面前,许多年轻人都不再去经历这一过程。观众是构成戏剧的不可或缺的要素,今天众多缺乏经营活力的戏曲艺术表演团体还具备拉近观众和改变观众的能力吗?同时,网络密集了人们的交流,交通的改善拉近了人们的距离,以鲜明地域文化为特色的戏曲剧种加快了消失或趋同……戏曲艺术的前景不能不使人忧虑。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研究当代戏曲艺术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发展趋向,总结其发展经验,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对于认识戏曲艺术如何正确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 吴乾浩先生撰写的《当代戏曲发展学》,正可以为我们提供深入认识中国戏曲当代发展规律的一个借鉴。这本专著全面地总结了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戏曲发展的历史,对当代戏曲的发展机遇与面临的危机,当代戏曲发展的雅俗文野冲突、艺术的借鉴与创新变易、多元形态与审美特征的统一;对当代戏曲文学体制的发展趋势、传统剧目的神变与形变、新编古代戏的审美内涵、戏曲现代戏与时代的同步发展以及对戏曲演出市场机制的探讨,都有比较深入的分析,作者通过对当代戏曲动态发展的考察,指出了某些具有内在规律性的认识。尤其作者在当代戏曲文化发展的支撑体系、当代戏曲文化存在形态的确切定位等章节中,对当代戏曲艺术本质特征的分析概括,可以使我们得出戏曲艺术的多样化呈现形态,是其艺术体系开放性的反映,当代戏曲正是在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过程中延续发展,时代的发展,带来戏曲舞台艺术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具丰富性。但是,在这样的发展中,保持戏曲表演艺术的特质,也就是它的独特的表演形式审美特征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它艺术的根脉所在。作者指出,在综合艺术戏曲中的多种艺术再也不是原来单独存在的具有独立品性的艺术,戏曲不是各种艺术的混合物。故事演化为戏剧情节,音乐变形为具体的唱腔与伴奏,舞蹈转化为程式化的身段,美术体现为布景、道具,广义的表演也要规范于戏曲舞台之内,滑稽戏、杂技武术都要丧失自身的独立价值,融合于戏曲情景之中…… 正是这种统一于戏曲本质特性的融汇,使得戏曲艺术不失自身特质而又不断得到丰富发展。戏曲艺术的生命,在于它独特的演剧体系能否坚持。戏曲艺术赖以独立存在的形成其审美特性的基础是戏曲舞台艺术的假定性。演员的表演不是生活化的、自然形态地去直接创造生活幻觉,而是通过程式化而非生活化的歌、舞、音、美,以及夸张、写意化的化妆、服装等表现形式,使观众形成“承认舞台上是在演戏”的特殊的感觉定式,进而被演员夸张虚拟的程式化表演创造的舞台假定性引进戏剧情境之中,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戏曲舞台艺术以演员的表演为中心,演员非自然生活形态的表演,必然带来戏曲作为综合性艺术构成的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元素被演员表演的假定性所统一,戏曲艺术是具有统一特质的多种艺术元素构成的一个艺术整体。在今天的艺术多元发展格局之中,戏曲艺术能否保持自己的独立品性,是关系到能否传承发展的关键之处。 正像《当代戏曲发展学》所揭示的,中国戏曲尽管在“文革”时期受到禁锢,但50多年来的发展仍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特别是其与时代同步发展的艺术表现力,在戏曲现代戏和新编古代戏的舞台表现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而这种表现,又是以传统戏曲的表演体系为规范的,这就尤其难能可贵。正因如此,今天戏曲艺术仍然与当代观众联系在一起。 我认为,戏曲艺术独特的审美特征,所传达给观众的艺术魅力,不会被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所隔断,戏曲艺术不是过时的艺术,它的数以百计的经典剧目和优秀之作,从思想情感蕴涵上仍然给我们启示和感动,它的精湛的演唱艺术仍然以无尽的魅力让人回味无穷。但是,稳定持续的发展前景,还需要它坚持自身赖以独立存在的本质特征,在渐变中“移步不换形”;也许还有在今天或许更重要的:优秀的戏曲表演团体,应该得到国家完善的艺术经济政策的有力扶植;而团体本身也要以科学有效的经营,在以高质量演出赢得观众和以实际措施培养青年观众方面,作出持之以恒的努力。那么,我们可以肯定,中国戏曲艺术一定会随着时代与观众一起前进。 以上的想法,是读《当代戏曲发展学》书稿引发的。50多年以来的戏曲艺术发展,确实值得从学术层面深入研究。这种研究,要建立在对戏曲艺术发展现状全面而又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同时,对戏曲艺术本体的规律,也要具有比较透彻的把握。吴乾浩先生是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不多的戏曲研究者之一,他多年来一直从事当代戏曲艺术的研究,看的戏多,写的评论多,对当代戏曲的发展有比较深入的思考,从书中读者可以看到资料的丰富性,看到对戏剧现象揭示的生动性,看到有着个人视角的独到的理论阐述。当代戏曲艺术发展形态仍处在演变之中,而社会经济体制变革也必然会对它的当代发展带来重大的影响,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还有待更多的学者积极参与。吴乾浩先生的《当代戏曲发展学》已经开了一个头,这是应当肯定和祝贺的。
挽住转身退去的戏曲
演出场所成“必争之地” “剧场主体论” 接受考验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