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曲漫谈>名家评论

一樽情感的佳酿
时间: 2010-07-29     作者: 戴 静      点击量: 3878

  《大树西迁》沿着主人公孟冰茜一家四代人五十年的生活轨迹,艺术化地再现了20世纪中期中国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从沿海西迁的历史风云,深涵着中华文化的厚实底蕴,是一部难得一见的好戏。它之所以能够在社会上、观众中引起众多关注,赢得阵阵喝彩,除了场面宏大、气势恢弘,剧情跌宕、叙事流畅外,也由于它其中蕴含着的丰富饱满的各种情感,触动了震撼了每位观众,使其不禁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并因个体的人生经验差异,而发生了不同的化合反应。有人说他看这一段哭了,有人说他看那一段哭了,他所以要“哭”,是因为从中看到了与自己似曾相识、血肉相连的场景,拨动了人们那根虽然柔软、平时却近似麻木的神经。以己之见,快节奏的生存方式粗糙了现代人的心肠,“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而《大树西迁》却能使观众为“历史”上“别人的事”泣涕,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在一个人的情感世界里,最容易感受人性的深度,但它并不像用一张试纸一下就可以测量得出来,而是在一些看似琐屑的事情的累积中,让人来慢慢品味。《大树西迁》一剧所涵盖的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五十年岁来岁往,作者一直在透过主人公孟冰茜,以条条线索、种种细节来精心地酿着情感的酒。所记之事,所抒之情,由个人波及人类,也由人性扩展及人类性,使素日里已经习惯于索取的人们,可以有机会在审视与这个世界“理所应当”的生存关系的同时,梳理一下我们的内心所受到的感动,以及所受感动的原因。

  科学家孟冰茜首先是一位爱丈夫的妻子。她出身豪门,是含着金匙长大的娇小姐。如果不是对丈夫怀有虔诚的崇拜和入骨的迷恋,她断然不会追随苏毅来到“黄土弥漫沙尘卷”的西安。她排斥西安,想念上海,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即使沦落马路畔,魂灵依附上海滩。”为此,她哭过,闹过,无济于事——苏教授不走,她也是不会走的,虽然留下对她是那么的艰难,那么的不情愿。但就是这样一个故乡情扭结的人,在十年浩劫中苏毅受到冲击,安排她和孩子们到乡下避难时,她却执意留在丈夫身边,她说:“老苏,我一直都在后悔,不该来西部,可今天,你只要再往西迁,我还跟你走!”尽管这不是豪言壮语,而只能算作是妻子的本分,但在那个见惯了劳燕分飞的特殊年代,这不离不弃紧相随的选择,又该是多么难得的情分!她爱苏毅,虽然无力为他遮风挡雨,但可以在生活上百般照拂——她千方百计找来稻子,给他一杵一杵捣成大米,给许久没吃到大米饭的南方人打打牙祭;苏毅遭到批斗,她心痛,愤怒,并且依然坚信丈夫是无价之宝:“打倒了你是我的百宝店,踏碎了你是我的珍珠衫。批斗会我搀你人前站,再跪下妻陪你把膝弯。危难中夫妻不分散,我是你永远的行星生命的港湾。”这一笔笔刻画,篇幅不大却张力饱满,好似意蕴悠远的淡淡白描,不尽之意如满纸烟云;又像恣肆挥洒的狂草,酣畅淋漓,入木三分,写尽了这一对知识分子的夫妻深情,使人心弦震颤,也令人回肠荡气。苏毅使得她爱屋及乌,情感开始慢慢地向西部倾斜,也正因为此,才有了一次次“走”与“留”的抉择,通过这些抉择,才一步步成就了一位“西部的”优秀知识分子典型。

  孟冰茜还是一位母亲。她深深地爱着自己的一对儿女,把儿女的前程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面对执拗往西走的孩子,她苦口婆心地规劝:“妈妈已近斜阳,去南留北都无妨。你们人生茁壮,天地选择第一桩。”并可怜兮兮地许愿:“回故乡可带上你的维族姑娘。”儿子准备不辞而别,她甚至发出了“从此别来见亲娘”的威胁。再后来,儿子为科研失去了满头黑发,她心疼地问:“悄悄对妈说声悔不悔?轻轻对妈道声亏不亏?”话里话外,母爱饱满欲滴。你可以说她的境界还不够高,可以说她的思想还不够成熟,但这就是母亲,这是天下所有疼爱儿女的母亲都能够理解的情感。这些细节,往往会让人生发出带有诧异的感慨:身为七尺男儿的作者陈彦,怎么对母性有如此深刻的体验?!当苏毅的精神、苏毅的灵魂点点滴滴慢慢沁入到孟冰茜的内心,她一步步地登上人生境界的制高点时,所展示的母爱也更加宏博,更加深沉。对决意嫁入西北农家的女儿,她表示:“既然情丝已织成经纬,妈妈添彩绣上红梅。”“跟川麦日子艰苦妈妈补缀,再登攀前路艰辛妈妈助推。”对拼命干事业的儿子,她苦苦叮咛:“最揪心儿身体千万要保重,五十岁知天命悠着往前冲。妈要一座丰碑如山高耸,更要一棵生命似柏长青。”这些饱蘸着浓浓母爱的唱词,无一句大话空话,感情细腻,指向具体,简直就是母亲对子女私房话的一种文学性表达,它倾吐着孟冰茜对儿女牵肠挂肚的关爱,闪耀着她对儿女人生选择的认同和自豪。在耄耋之年,她为帮儿子解决“国家重点工程项目”设计上的难题,决定亲赴新疆,临走之前,还念念不忘给孙子带上自己的存折和大彩电,这个仅寥寥几笔的情节设置,以最简洁的方式,有效地拓展了孟冰茜的胸怀,丰盈和升华了她充满母性的形象,真实可信,让人动容。

  除了用妻子、母亲的眼看她所爱的人,孟冰茜更是把工作中生活中那些常态的人物和事物,都纳入了用情极深的范畴。她爱教育事业,爱自己的学生,经常解囊资助贫困孩子,又多次在学生的热切呼唤中停下自己东归的脚步;她爱科研,从来没有节假日,经常在实验室不分昼夜地忙碌;她爱朴实憨厚的西部人,那位与她常来常往的农妇杏花从她家出来没有空过手;她爱自己的同学,对那位跳来跳去的尹美兰表示了极大的理解与宽容,虽然“道不同”,却难以疏离她们延续了半个多世纪的友情;她爱事业的搭档,尊重那个“有些粗糙”的周教授——虽然不时来一点善意的嘲讽,她敬佩他的博学多识,敬佩他的侠肝义胆,并且随着岁月的流逝,随着配合的日渐默契,更随着孟冰茜自身对西部的情感认同,两人之间渐渐萌发出了似有若无的丝丝温情……

  孟冰茜正直、热情,敏锐、细腻,温婉、纯净。她生来一双“有情人”的眼,更有一颗“有情人”的心。这个人物形象之所以动人,是由于她所思所想真切实在,所喜所怨发乎于心,完全符合“这一个”人物形象的性格逻辑。在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人文情怀背后,她也不乏寻求人生真理的哲学思辨,不乏常常自省时时修正的理性。如果没有理性,必然会导致她用情的盲目,如果没有充沛的感情,这个女性便不会可爱。理性使孟冰茜变得睿智,也使她的感性变得令人信服,使她这个人物变得生动鲜活。值得一提的是,表演艺术家李梅为塑造这个人物所做的贡献,而这种贡献,无论怎样去评价都不为过分。她激情四溢、分寸精当的演绎,无疑是给观众搭起了一座通往孟冰茜精神世界的桥梁;而她在表演、唱腔上的超水平发挥,更使人们得到了一次洗礼般的艺术享受。

  《大树西迁》结构紧凑,主题鲜明,时序清晰,简繁得当,堪称是一棵镶嵌着五十圈年轮的大树。如果说,宏大的历史背景、厚重的思想内容构成了它挺拔苍劲的主干,那么密密实实的细节、饱含人间烟火味的浓郁情感,就是它葱郁的枝条和多汁的叶片。灵动和温厚、古雅和俚俗、繁华和淡远、恢弘和精致、幽默和沉郁……各异的风采共同组成了《大树西迁》所营造的世界,不同知识层次、不同年龄、不同心境的人欣赏《大树西迁》,都会被深深打动。以小窥大,见微知著,从种种细节、片片绿叶,人们看到了这棵大树深植的根须、丰硕的华冠,感受到了它所投下的偌大的一片浓荫。那浓荫下,分明有一种回荡于天地间的智慧和精神,呈现出澄澈宁静、通透清爽的景象,令人心驰神往。

     (作者系院艺研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